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通识) 作业周期 : 2019-03-28 2019-06-30

初中生化坊

作业要求: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提升各方面能力,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请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技能的提升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请在截止日期内完成


发布者:崔晓鹏

研修作业(通识)

提交者:学员张伟娜    所属单位: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4-17 20:38:04    浏览数( 0 ) 【举报】

一、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内容1、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教育思想知识结构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是提高专业自立能力的过程,或者说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和提高。2、新课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内容:首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师德是一个教师的立身之本,教师应加强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与提升,与时俱进,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以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水准,才能满足新课改的需要;三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研究能力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能力、课程内容综合能力和课程标准研究能力。有这三个层面的研究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整体高度把握课程、以科学知识技能整合视野、以教材知识技能体系编排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等问题就自然得以解决。二、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用新课程观念指导教育教学这次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全面、最深刻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新教材、中小学教师:一是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尽快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即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二是要树立现代课堂教学的全新理念,切实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让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以学生为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即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围绕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三、教师如何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第一,教师自身要有专业成长的理念和意识,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第二,从教师成长的过程看,可以粗略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分为四个阶段:1.适应磨合期--前3年的教师称教学新手。其特点是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学经验;2.适应发展期--4-6年的教师,其特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较强,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称经验型教师;3.成熟提高期--7-10年的教师,在适应期的基础上,教师因为个人职业理想和发展需求,产生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的欲望,教学能力与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协调发展的成熟教师(又称研究型的教师);4.反思创新期--10年以后,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熟练化的工作进入探索和创造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教学风格的时期称专家型教师。每位在职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论教龄)去参照教师成长的“四个阶段”制定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即制定出教师个人的总体目标(30年)、长期目标(5年以上)、中期目标(3-4年)和短期目标(1-2年)。第三,积极参加在职学习和培训,突出校本,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随着课程教学的推进,很多教师现有的知识与技能远远不能紧跟时代形势,要想做一名领导信任、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好教师,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目前要积极参加校本培训、“电子学习”,学好新课改的“四观”精要,即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教材观和新的评价观。把握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改变教师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通过对比原有的教育观念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以形成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同时,教师个体要加强同伴互助合作,即教师之间的专业切差、相互听课、评课和说课,可使教师个体少走弯路,在同伴互助中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应加强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教师的不同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能在集体备课中得到交流、讨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第四,在实践中成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效益,否则就不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他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教师的反思是从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或者说,反思是人对获得观念的心灵的反观自照。反思是一种思考,一种意识,一种习惯,一种能力。可以说“反思”是“教书匠”与“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是当前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经。反思可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课堂教学前反思具有预测性,能使教学过程更贴近学生更富有创意;教学中反思具有调控性,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使教学成为一种理性的评价,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于提高教师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通过“反思性教学”和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教师能够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教师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并运用理论设计和指导自己的教学,正确分析和认识各种各样的教学现象,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付诸实践--及时总结”即“五步学习培训法”,使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自觉的学习、主动的反思就会有充满活力的实践活动。自修 -- 反思--实践……就这样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中体验成长,感悟成长,获得教育的真谛。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评价,踏上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之路,教师才能真正的健康地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