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望湖楼醉书PPT

  发布者:周弦子    所属单位:大竹县第四小学    发布时间:2019-10-17    浏览数( -) 【举报】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23课。

[教材简析]《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个生字“遮”。理解“翻墨”、“跳珠”等词语的意思,想象并说出诗歌描绘的景象。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教学重难点]

1、品词析句,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并受到感染。

[教学过程]

、赛诗激趣、初涉雨诗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经常诵读诗歌能陶冶人的性情,滋养我们的灵魂。相信同学们已经积累了不少古诗。咱们来个对诗比赛吧!

小结: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啊!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苏轼写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设计意图:通过孔子的诗句导入,营造了诗情画意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诗画般的课文当中,以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释题意,知诗人

1.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印象中的苏轼是个怎样的人?

三、交流展示、矫正点拨

1.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同学们已经借助学案预习了这首诗歌,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

展示一:汇报朗读情况

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通过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

展示二:汇报诗文的理解

在汇报中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翻墨”、“跳珠”等,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诗歌的画面,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而读出诗的韵味。

四、精讲点拨,互动探究

1.通过原诗的前两句与 “黑云如墨未遮山,白雨似珠乱入船。”的比较,体会“翻”、“跳”在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

⑴读了这两句你想到了哪些成语?

⑵出示图片,通过颜色、动态的描写用“翻”、“跳”让静止的画面动起来,活起来了。

⑶补充介绍:《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通过读诗体会诗人对“翻”、“跳”的喜爱之情。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到处相逢是偶然,梦中相对各华颠。
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⑷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

2.想想“卷地风来忽吹散,”风吹走了什么,又吹来了什么?

3.大雨过后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色呢?

⑴小练笔。

⑵反馈交流。同时理解课题中的“醉”的深层含义。

【在引领学生品词析句赏画的过程中,感受这场西湖雨的来去匆匆,领略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

4.升华主旨,引导学生学习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⑴我们在平时的旅游中,遇到一场大雨,心情会怎样?

⑵苏轼就是这样与众不同,在别人看成是很狼狈的事,他却能随遇而安,坦然面对。从下面的诗歌中我们看出来。

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读诗歌,仔细体会。

⑷介绍苏轼仕途的浮沉。

⑸小结:当我们遇到坎坷的时候,我们不妨吟诵一下苏轼的这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诵读诗歌。当你身边的朋友埋怨命运的不公平时,请你也把这首诗背给他听听。全班一起背诵诗歌。

⑹希望同学们像苏轼一样潇潇洒洒地走过风,走过雨,走过阳光照耀大地的日子。

【知诗人”这个环节放在课始。在升华主旨的环节,我再次提到苏轼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前后呼应,一脉相承,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认识。】

五、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建议同学们课外读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余四首。

 

[资料链接]

关于这首诗是“醉书”,中的“醉”字的理解,可以说是诗人被雨之状景所陶醉,也可理解为“醉酒之后所作”。苏轼遭贬,整日寄情于山水,以酒消闲度日。农历六月底正值三伏天,加之诗人醉酒之后肯定更感到躁热,而此时恰逢大雨骤降,来得急,走得快,顿感凉爽。如此酣畅淋漓的雨怎么不让诗人诗兴大发,遭贬之后郁闷的心情得以释放。读罢此诗,联系诗人当时情景不难想到,望湖楼上的诗人大雨之后手舞足蹈的狂喜之状。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附件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PPT.ppt  下载 预览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