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信息技术与课堂

  发布者:范芸帆    所属单位:大竹县第六小学    发布时间:2019-10-29    浏览数( -) 【举报】

信息技术如何才能真正与课程融合,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对此问题,一些教师的认识还比较模糊。为此,学校专门立项了课题 "信息技术如何才能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并进行研究。下面,我们把研究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和大家分享一下。

  对于这项课题,学校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研究的方案和策略,分3个阶段进行。研究通过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小组教研、查阅资料、自我反思、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小组成员们积极参与,认真备课,主动进行赛课,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忙得热火朝天。通过研究,小组成员们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认识提高了,有效避免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两张皮"的现象。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策略:

  首先,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任何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信息技术进课堂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服务于人的发展。这是教学改革的根本宗旨,也是技术的生命力之所在。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要采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少信息技术,必须看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不仅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自我体系知识的建构,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师生互动环节,教师要善于构建出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要掌握一定的"术"和"道"。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才能发挥作用,而教师就是桥梁和梯子。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资源优势,为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进行预习,收集信息,积累资源,拓展思路,并在交流中集思广益。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在智慧的碰撞中,生发出"头脑风暴"。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把一个个大课堂转换成一个个小课堂;从单一的教师发展为人人为师,人人参与教学,个个投入学习,表现出自觉、积极、主动的倾向。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好体验教学。体验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通过创造虚拟的教学情境,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有意义的教学观或教学形式。

  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好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一个研究主题,确定一个教学任务;学生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查阅资料,与同学交流心得和体会,增强体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究和创新。

  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融合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才能发挥作用。其中,教师是引导者、设计者、促进者,学生是关键,因为学生的有效发展是融合的根本。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