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共享 > 正文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

  发布者:方庭颖    所属单位:梓潼县许州镇小学校    发布时间:2019-06-25    浏览数( -) 【举报】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寒食》是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下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古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写,描写了春天长安寒食节的景象。寒食节本是禁烟火的时候,普天之下家家禁火而宫廷高墙之中却忙着传点蜡烛。诗人重点描绘寒食节晚上的景象,借古喻今,表达出内心对现实的不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节日,从清明节的前一两天开始,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寒食节的长安城是怎样一番景象吧!
二、学习古诗。
1、知诗人。
韩翃,(?-785?)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肃宗宝应元年为淄青节度使幕府从事。后闲居长安十年。大历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2、明诗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划分节奏:春城|无处|不|飞花
全班读、小组读,读准节奏。
想一想,猜一猜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可以借助书中注释和字典。
教师提示:“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飞”字动态强烈,生动地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 “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试着把这些字词练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3)试着自学第二句诗并交流。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教师范读,指名读。
(4)小组合作学习第四和第五句诗。
小组分工,小组表演读。
全班交流,全班齐读。
(5)交流总结,理清全诗大意。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配乐读。
3、悟诗情。
(1)结合作者经历感知写作背景。
  第三、四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2)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想,你会说些什么?
(3)朗读全诗。
指读、男女生读、全班配乐读
三、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
(2)绘制一幅《长安寒食图》。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资源共享

最新资源共享

热评资源共享

热门资源共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