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学习日志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发布者:蒋文彬    所属单位:达川区赵家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07-26    浏览数( -) 【举报】

浅谈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发布者:蒋文彬      所属单位:达川区赵家镇中心学校    发布时间:2019-07-26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以践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要求在学生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而贯穿于其中的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践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学习,推动基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和实践,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

一、准确把握初中数学内容的整体性。

数学这门学科是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知识点于一体的一门学科,其同一部分的各个不同的知识点均存在较强的逻辑关系。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数学教学内容,横向纵向理清各个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链条,以便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和系统。

例如,在学习代数“函数”“方程”这两部分内容时,在初中阶段函数主要是学习函数概念、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等,方程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这两个部分是初中代数最重要的两个内容,而作为数与代数这部分知识,其涉及的三个函数、方程等都可以使用函数来进行统帅。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函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函数与方程之间的横向联系,如,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及函数交点问题与方程组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相互转化,在一些基本例题、典型例题、方法模式中,将方程和函数问题归纳为一个或几个基本问题,化归为某类典型题型或方法模式,以便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个数学知识点,从而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兼顾知识取向和文化取向进行教学设计。

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价值取向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取向,二是文化取向。其中,知识取向主要是紧密教材内容,以各个知识点为中心,强调教什么、怎么教,而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向学生传输数学知识,学生的主要学习任务就是更好地获取知识。文化取向方面的教学设计就是坚持尊重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主要包括各项知识在内的整个文化内容。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从生活中挖掘贴合生活,贴合学生思想的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坚持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内容时,首先老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讲述古时候的劳动人民通过“结绳记事”绳上的点来找直角,提出的“勾三、股四、弦五”的观点;再具体讲述“赵爽在《周髀算经注》中将勾股定理表述为“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以及金朝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通过勾股容圆图式的十五个勾股形和直径的关系,建立了系统的天元术,推导出692条关于勾股形的各边的公式,其中用到了多组勾股数作为例子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史的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涉及数学历史的文化背景、数学的整个发展趋势、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数学的美学价值等,以便能够更加丰富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从而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从根本上增强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  

三、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的科学,这门学科是学生思维的体现,如果学生尚未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便会让数学课堂失去生命与活力。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遵循数学学科和学生思维的特点,加强思维训练的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加强对初中生数学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引导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学会观察问题、分析信息、归纳知识并实践应用。培养严谨、活跃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提升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率,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动手,通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对比、旋转,结合实际操作将平行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全等,化四边形问题为三角形问题,让学生学会利用拼接三角形时的公共边(即四边形的对角线),添加辅助线将四边形合理地分割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将新知和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完美的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验几何教学到推理几何教学过程中有效拓展自己的数学思维。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数学知识,充分利用辅助线,灵活运用不同的转化方式,促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几何证明中的变和不变性。同时,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但是,所设计的问题需要立足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不仅需要关注新知识的延伸,而且还需要保证知识问题的启发性、引导性和思考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以数学知识为主要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直观抽象素养;要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要让学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素养;要让学生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依托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素养

学习日志

最新学习日志

热评学习日志

热门学习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