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9-05-06 2019-11-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实践成果。由工作坊坊主进行评阅。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龚佑桥    所属单位:梓潼县文昌第二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6-05 11:51:07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上课思路

文昌二小  龚佑桥

自从参加了“国培计划2018-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教师工作坊研修培训”科学工作坊的研修培训活动以来,我就积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之中,力求来改变自己一些不好的教学习惯,让我的课更有效,更高效。在研修培训中,我上了一节公开课《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是我实践、反思的结果。下面我就谈一谈这节课的一些思路。

一、  对教材的理解

一堂好的科学课,任课教师必须熟悉、吃透教材。《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教法学法设计: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定,这就是常说的“教无定法”。根据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假设——检验
   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2.对比法
    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
3.讲解、归纳
   每部分内容结束后,在学生进行了总结后;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交给学生更加准确的信息。
4.演示实验
    我这里的演示实验就是在课堂上做神秘信件的魔术实验。
本堂课我准备采用的学法有:
1.亲手准备
   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要的食物,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亲身体验
   让学生尝一尝米饭,摸一摸淀粉,滴一滴碘酒,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3.分组实验
   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假设,分析推理,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协作精神。
4.记录、整理
   在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中,边做边记录,然后整理结果。
四、教学准备:
    好的教学准备,是说好一堂科学课的前提。本节课上我准备的教具有用淀粉水浸泡过的纸、碘酒、毛笔、多媒体课件。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重难点知识,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准备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有: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和一些蔬菜或食物,用于学生分组实验,亲手操作、亲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的课堂,着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以这个为基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里我用棕红色的液体写出蓝色的字,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二)品味米饭。
    首先让学生品尝米饭,体会味道有什么变化。然后抛出下面这个问题:“米饭为什么有甜味?”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然后阅读教材30页上的资料,帮助他们解决。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所以在实验前,我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摸一摸淀粉,看看碘酒的颜色。2、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滴碘酒后等30秒再观察。3、实验室里的东西不能轻易品尝。4、取少量米饭、淀粉做实验。指导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2.分组实验,对比
(1)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米饭变成了蓝色,这时可能有学生概念里已有淀粉遇碘酒变蓝色的知识,所以一看到米饭变蓝色,就会喊“是淀粉的作用”,这时我没有急于认可,只是强调变蓝色一定是淀粉起的作用吗?这里应该是我们的猜测吧。我这样做是为了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假设,然后启发学生寻找证据,设法去证明。
(2)第二个实验:在纯淀粉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这就验证我我们之前的猜测,也验证了书上资料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假设——验证的过程。
(3)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蓝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纯淀粉遇碘酒变成的蓝色更深一些。这时我会帮助学生分析:因为米饭中淀粉的含量不如纯淀粉高,所以表现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同,这里为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做好了铺垫。
3.揭示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时,我会小结一下:米饭里加上碘酒,变成了蓝色,使米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我们还可以用变蓝色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四)食物淀粉的鉴定
1.猜测
    做实验之前让学生先猜测一下,食物中有没有淀粉,并把表格中猜测这一栏先填好。然后让学生去验证。
2.小组实验

可以把要检验的食物都滴上碘酒,然后再来观察。滴碘酒检验就是用刚学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让学生再次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获得知识的过程。
3.观察颜色
    在观察颜色时,学生可能会发现食物上所反应出的蓝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时我会解释,大部分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淀粉,颜色变化明显一些的,是富含淀粉的食物,颜色变化不明显,是含少量淀粉的,我们就归于含微量淀粉的食物,根据这个,我把教材中的表格重新设计了一下。
5.师生共同运用这个表格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归类 ,以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五)课外延伸
 制作神秘的信件

因为这是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会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去做这个实验,我相信有些孩子在课外会把这个魔术表演给其他人看。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六)课堂巩固

设计了“课堂小练卷”,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老师评语

教材分析到位,教法学法得当,尤其是教学过程设计条理清晰,层次清楚,易于操作,不愧是优秀的教学设计示范。

评语时间 :2019-06-13 16:56:38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