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9-05-06 2019-11-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实践成果。由工作坊坊主进行评阅。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那娜    所属单位:梓潼县文昌第二小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6-26 15:44:02    浏览数( 0 ) 【推荐】 【举报】

我最得意的一堂课——《我们身边的物质》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物质》选自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三部分,主要是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一类是只改变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另一类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物体变形、水的三态变化、燃烧、生锈这些常见的现象,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是我希望学生进行探索的,因此本课的引入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课具有前瞻性质和铺垫性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些观念是科学的概念,也是哲学的概念。因此,本单元的概念具有观念层面上的意义。本课也并不要求让孩子们通过一节课的学习马上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是要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描述所看到的物质的变化和思考这些变化的异同点上。

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课中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观察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当中,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

  学生对身边的一些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察起来很容易理解,但对不能直接触摸到、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接受起来会有一些难度。很难分清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变化的,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类,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可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

重点难点

  物质是指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但是把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东西确定为物质学生接受起来会有难度,物质都在变化,而且变化存在着相同和不同,学生很难分清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物质,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因此确定重点为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难点为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教学思路

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世界由物质构成”、“物质在变化”、“让物质发生变化”三部分。

在第一部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中我会采用示范小实验的方法,先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不被我们直接观察到但是实际存在我们身边的物质,攻克这一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在去总结我们身边能够直接观察到得物质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物质在变化”在这第二部分中先提出问题“我们身边的物质是一成不变的吗?”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明了的总结出我们世界的物质是在变化的,并能分析出有些物质是怎样变化的。在理解物质是在变化的这一知识点后,进一步通过实验、观察、对比、总结出物质的变化有相同和不同之处,一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另一些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第三部 “让物质发生变化”中以学生动手实验为主,带着“我们有哪些方法使这些物质发生变化?”这一问题,将准备的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记录下实验现象,最后进行总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玻璃杯1 水槽1 塑料袋1

学生准备:实验记录单 易拉罐1火柴 1盒  铁钉1 生锈的铁钉1 纸张1  水1杯  平盘1  蜡烛1 镊子1 铁丝1

教学过程

一、趣味实验导入

教师:上课之前,我先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演示:把一纸团塞进玻璃杯底部,然后将玻璃杯竖直扣入水中,请同学们猜一猜:纸团会不会湿呢?

学生猜测,教师将玻璃杯竖直从水中取出,拿出纸团并伸展开,纸团还是干的。

教师提问:将玻璃杯扣入水中后,纸团为什么没有湿呢?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空气的存在,玻璃杯中空气占据了空间。进一步用塑料袋实验演示空气占据了空间,所以空气也是物质)

教师:空气尽管是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我们身边的物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质?这些物质是否会发生变化?物质变化是否有规律呢?今天我们就先来探究一下《我们身边的物质》

板书课题《我们身边的物质》

二、师生互动新课

活动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教师:刚才我们通老师演示的实验总结出了有些物质是不被我们直接观察到的。比如像空气这种物质,那除此之外,火、声音、电、光,他们是物质吗?

学生讨论(学生对这些物质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从他们产生的原理和本质上进行理解)

教师:那构成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还有哪些物质呢?

学生讨论(实际存在,被我们直接观察到得物质)

教师学生总结:我们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活动二:物质在变化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构成我们世界的物质是一成不变得吗?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下面的例子。(展示课件:公路的变化、房屋的变化、岩石的变化、人生长变化、植物的生长变化······)

学生分析充分理解

教师总结:构成世界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一)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师:物质世界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请同学们通过动手实验分析下面的实例。

学生实验:把易拉罐压扁,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的变化是不是改变了物体的材料?

学生交流讨论(这些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改变构成物体的材料,即没有产生新物质)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一杯水结冰后放生了哪些变化

学生讨论:(体积、形状、状态、温度······)

教师:刚才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变化的速度是否一样?

学生交流:(以上两个变化都没有产生新物质,水结成冰的速度慢一些。

教师总结:刚才的试验中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形状改变,变化速度不同。

(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师:还有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呢?让我们在来做实验看看吧。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火柴燃烧和生锈的铁钉,思考问题,1火柴燃烧它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新物质没有? 2铁与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

教师:这两种物质变化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生总结:(产生了新的物质)

比较以前两个实验,这两个实验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变化速度的差异

师生交流小结:物质变化的形式是不同的,有些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大小、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有的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变化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有的速度慢,有的速度快。

活动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会变化的,变化的状况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让物质发生变化呢?

学生动手实验用什么办法使一根铁丝、一杯水、一张纸、一支蜡烛发生变化?

学生交流 填充实验记录表

师生总结:物质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大小、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产生。有的物质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物质变化的速度也是不同的,有的速度慢,有的速度快。

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回顾总结

四、科学素养拓展

课后观察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质在发生着变化,又是以什么形式在发生变化的。和小伙伴们一起来进行探究吧。

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物质

一、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二、物质在变化        1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变化速度不同       1变化快

                   2变化慢

  三、让物质发生变化     1自然力量

                         2人为力量

老师评语

教材分析透彻,学情分析到位,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特别是教学过程设计合理,重难点突出。但板书设计课题不完整。

评语时间 :2019-06-27 09:28:27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