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9-05-06 2019-11-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内容:

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实践研修是本次培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在岗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良性循环过程,逐步提升实践教学及教育科研能力。现将实践研修成果提交做如下要求,各位学员根据所发布的要求提交一篇实践成果。由工作坊坊主进行评阅。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作业要求:

1. 题目自拟,字数要求:不少于300字。

2. 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 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 请在截止日期前提交,逾期无法提交。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吴小庆    所属单位:达川区福善学校    提交时间: 2019-07-19 22:11:45    浏览数( 11 ) 【推荐】 【举报】


第四章  三角形

4 用尺规作三角形

                            吴小庆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已经学习过了尺规作图。其中包括理解尺规作图的含义,能完成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初步掌握了尺规作图。而对于三角形,它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并且在本章的前4节中学生已经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相关结论有了进一步的学习,如认识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学生已经具备了作三角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学生的活动经验: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观察、折纸、拼图、画图、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了空间观念,积累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教学及学习任务:在分别给出两角一夹边、两边一夹角和三边的条件下,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学生在本学段完成后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能结合三角形全等条件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尺规作图实践操作过程,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尺规作图的技能,能根据条件作出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能依据规范作图语言,作出相应的图形,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规范作图语言。

3、情感与态度:通过与同伴交流作图过程和结果的合理性,体会对问题的说明要有理有据。

三、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5个环节复习引入——互动新授——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活动内容:首先提出1确定一个三角形至少需要几个条件啊?

(2)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3)已知∠α求作AOB,使AOB=∠α的步骤是什么?

 的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元素,以及学过的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对于两种基本尺规作图,找两名学生板演示范,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有的三角形一样呢?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处理身边经历过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生活,并能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能力。同时对两个基本尺规作图的复习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何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呢?”

第二环节互动新授

活动内容:师生共同探索、研究、交流、经历利用尺规作三角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作图的过程。本环节学生要按要求完成三个尺规作三角形的内容:

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交流作三角形时作边与角的先后顺序,再作所求的三角形。第一个作图教师给出作法,并演示作图过程,让学生进行模仿操作;第二个作图让学生根据已知步骤独立作出图形后老师进行板演;第三个作图让学生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学生在每个作图完成后,进一步思考“还有没有其他的作法?”,思考后进行操作,尝试表述作图过程,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再提出“大家画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的问题供学生讨论。

活动目的:本环节通过分析——操作——再分析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经历从模仿、独立完成作图、到探索作图的过程,巩固尺规作图的技能,循序渐进的会书写“已知、求作和作法”。在完成三个作图后,都鼓励学生比较各自所作的三角形,利用重合等直观方式观察所作出的三角形是否全等。在此基础上,还引导学生利用已经获得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来说明大家所作出的三角形一定是全等的,即说明作法的合理性。

实际教学效果:在教师示范第一个作图之后,学生能够学着模仿分析和操作下面的作图,并且在不断地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熟练。从而,学生可以自己探索作法,并独立作出图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画图要比表述作图过程(即写作法)显得自如,有信心。大多数学生对“用准确的语言描述作图过程”感到有很大的困难。即使这样,也要鼓励学生亲自张嘴说一说,尽他的最大可能描述自己的作图顺序及过程,教师即时地加以引导、完善、规范作图所用地语言。使学生可以很快地自己独立完成作图和作法。本环节注意模仿与自主学习的相结合,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思维的一个平台。

学生在完成每一个作图后,都要思考“依据给出的条件作出的三角形会全等吗?”学生能够很好地根据刚刚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中的“ASA”、“SAS”和“SSS”来进行说明,从中体会做法的合理性以及直观操作与推理的相结合。

第三环节 巩固练习

问题(1)你都知道有哪些常用的作图语言可以用于描述作图过程(即作法)?

问题2我们是如何分析作图题的?它的步骤是什么?

例一:已知线段ab和∠α,求作△ABC,使其有一个内角等于∠α,且∠α的对边等于a,另有一边等于b


活动目的:学生通过前一环节的实践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作图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两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刚刚的作图过程进行回顾、总结,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归纳数学方法的能力;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环节无论是对已完成的实践操作,还是下面的实战练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承上启下。

实际教学效果:每位学生在已有的作图经验基础上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尽可能多的挖掘作图语言和详细的分析步骤,一派紊而不乱的讨论气氛。最后各小组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全班进行展示,与大家分享。在分享的同时全班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使语言更加规范、精练。达到集思广益、互帮互助的教学效果。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作三角形的体会,如何分析作图题,作图语言的应用以及三角形全等条件与作图之间的关系。

1.尺规画三角形的方法与步骤

2.你会画哪些三角形全等?

    1)三角形两边及其夹角

    2)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

    3)三角形的三边

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本节课的实践体验,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并与大家交流。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经历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快乐过程。

实际教学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实际收获:会利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学到了一些作图时常用的作图语言

第五环节 课后练习

活动目的:对本节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

已知∠α和线段c,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其底角∠B=∠α腰长AB=c


环节  布置作业

 习题4.9:1  、2 、 3

四、教学设计反思

     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边边边”“角边角”“边角边”等全等的条件作三角形,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由于本节课的内容计较多,学生对作图的步骤有混淆的情况发生,对于自己探索“已知三角形三边作三角形”的作图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给出做法后,可以在黑板上做一次示范,让学生模仿操作,并在画图后,让学生自己再独立操作。


老师评语

规尺作图、在日常中被随意随性化了!适当正面授之以渔和起码的遵循,功莫大焉!

评语时间 :2019-07-20 16:10:29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