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逆向”设计倒逼课堂教学改革

  发布者:符少向    所属单位: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觉民中学    发布时间:2019-05-03    浏览数( -) 【举报】

“逆向”设计倒逼课堂教学改革

 

理解了学习任务群的本质特征,再来看教学设计应该设计什么,怎样设计。一般说来,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对目标、内容、方法、过程、评价的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这些要素没有变,但内涵都在发生变化。语文教学的目标不是文本和知识,文本的内容包罗万象,教学内容并不一定等于课文内容,语文也不是学科本体就能覆盖全部知识内容的学科,设计教学目标,出发点应是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以往较多考虑单篇文章,有没有可能教一组文章,有没有可能引入整本书呼应教材,甚至,有没有可能引入学生作品等生成性的内容;过去的教学方法多停留在技巧,现在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学习,如何引发学生学习行为发生;过去的教学过程多局限于一堂课,有没有可能多堂课;过去的教学评价多是纸笔测验,现在我们要评什么,用什么评,谁来评。

 

学习任务群背景下,为达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的流程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因为“我们是在培养学生用表现展示理解能力的指导者,而不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的讲述者”,教与学是一体化的,教的目的是为了引发、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开展教与学活动之前,先要思考的是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证据表明学生达到了这一目标。接下来,与以往从篇目、知识出发展开教学不同,是从学习目标、呈现出的学习结果开始逆向的思考,即,首先关注学习预期,然后倒推学生学习历程,设计学习任务,引入学习内容,并厘清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各环节中的角色与定位。

 

综上所述,这种“逆向”式的教学设计,要思考的要素与要注意的问题,大致遵循以下的顺序与流程:

 

1.素养目标: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将课程的目标、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转化为单元的目标、课堂的目标?

2.任务情境:为了衡量学生的素养达成情况,需要创设什么样的任务情境去引发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

3.学习成果与表现:学生留下什么样的学习成果与言语实践表现记录,能证明他达到了这一目标?

4.学生学习:为学生设计了什么样的语文学习活动去落实任务情境、达成成果?如何把握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学习活动规定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5.学习资源:阅读哪些文选、拓展学习资源的学习,能支持、配合学生的学习活动?

6.文本问题:针对这些文本与学习资源,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逆向”式的教学设计先将学生置于任务解决的情境中;任务情境这里也是联系在一起的,不是所有的情境都包含需要学生解决问题的任务,平时遇见一本感兴趣的小说,随手翻阅,这是一种情境,阅读过程中,忽然手机上显示有一条微信,这也是情境,它们都不必然包括任务;但如果我们将每天发生着的类似情境信息联系起来,问题就产生了——信息化环境下的语言文字传播,会对我们的日常阅读带来什么影响?纸质阅读、屏幕阅读,各自有什么优势与问题?任务也随之出现,而当我们引导学生在这些任务情境中调用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时,整合也就发生了。

 

“逆向”式的教学设计似乎将文本放在了设计环节中的末端,与以往从文本篇目出发来进行设计的观念截然不同,很容易引发这样的疑问:这会不会弱化了以往熟读精思、涵泳式的经典阅读体验?的确,这种观念对教材编写者、资源开发者及教研教学都提出了挑战。但这种设计思路,第一,是站在学生尤其是众多普通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最有效;除了听与练,学生能否有更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就感?第二,各要素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重要性的递减,如果能做好系统的设计,与经典阅读并不矛盾。我们必须要正视的现实是,由于社会发展与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学校中不同学科相对于高考效益的不同,以及各种复杂的现实问题,语文学科正在学校教育中逐渐被边缘化,绝大多数学生带着其他学科学习中的疲惫来到语文课上,能愿意换换脑子的,已属难得。如果不考虑语文学习动机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课堂效率就很难提高。以往内容导向的设计,多指向学生的听讲与“思考”,而语文学习是实践中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才能学会、学好,并不是所有学生光靠“思考”就能想明白的。“逆向”式教学设计以终点为起点,同时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让学习成为一种参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任务情境让学科知识“活”起来,改变过去布卢姆的线性认知框架,让语文真正成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

 

以最需要鉴赏、涵泳的古代诗歌为例,高中唐诗专题的学习,需要学生阅读唐诗经典,加深对中国古典诗歌韵律美和意境美的体会,能够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还需要学生不拘一格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力求表达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丰富、提升自己文学鉴赏写作的水平。以往的教学,主要是教师领读唐诗,从上述角度讲解作品。以“逆向”式的思路,教学设计第一步和以往一样,都是确定目标,但第二步展现出不同,要思考创设什么样的任务情境最能体现以上目标,这里考验的就是设计者对唐诗重要知识与概念、学生学习的理解与把握。例如,我们可以尝试设置“唐诗自选集”的任务,让学生大量阅读唐诗原典,编辑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唐诗选集。学生要想让这个自选集能脱颖而出,就需要将内容结构化,例如要不要分栏目,怎样分栏目(分期、体裁、流派、风格、意象等角度),通过设计栏目完成与唐诗相关知识的关联;学生还需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唐诗作品,这是要有大量阅读做前提的。但如果自选集只是做到这一步还略嫌简单,高中阶段的学习需要进阶,有没有可能为自己所选的唐诗附上一句话点评、选取一两篇最喜爱的作品写鉴赏文章、围绕特定主题或问题探究形成一篇小文章……至此,阅读资源就可以从唐诗拓展到鉴赏、诗论文章,作品之外,节选类似林庚先生谈“盛唐气象”、冯至先生谈杜甫等相关文章在这个单元设计中就不再突兀,而且这里对这些文章的学习,只需要设计一些重要问题、关键问题即可,不需要像传统课文教学那样面面俱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辅以必要的教师讲授),完成唐诗自选集这一学习任务,目标明确,读与写的量适切,言语实践表现记录落实在一系列写作中,有丰富的学习策略与过程性、终结性的学习记录,并能围绕学习成果通过交流获得成就感,学习效果也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上,人怎样学到知识,决定了他今后在需要的时候,怎样去运用这些知识。许多文学感受力敏锐的,他们有大量经典阅读与自我反思的体验,有着对于内容的深刻理解,但有时也会因为过于个人化的、浸入式的学习体验,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在实际生活中迁移不足,敏感、孤傲,甚至沉浸在书本的世界,缺少与人耐心沟通、交流的兴趣与意愿。面向大众的教育,要能将文学阅读引向现实情境,进而引导学生去理解人与外界的关系,充满兴味地感受世界、参与世界、改造世界。用“逆向”式教学设计去体现知行合一,倒逼课堂教学改革,这种语文教学范式的转变,是值得深思的。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