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高中语文“文感”成长路径规划

  发布者:陈欢    所属单位:辅导团队    发布时间:2019-06-06    浏览数( -) 【举报】

高中语文“文感”成长路径规划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文感培养途径众多,教师需要有筛选意识,从文本语言品味、知识积累运用、情感共鸣感知、听说读写训练等视角展开教学发动,自然能够形成更丰富教学激发动力,以提升学生文感感知能力,打造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文感培养 途径

所谓文感,应该是读者对文本阅读之后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文化心理结构,是对文本的快速感悟和理解的心智技能。文感具有稳定性、个体性、选择性和积累性等特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建立语文综合素养。在具体操作时,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深度挖掘文本语言、调动知识内质联系、促成阅读情感共鸣、启动听说读写训练,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索,为学生顺利建立文感铺平道路。

一、深探文本语言内涵,探寻文感成长起点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度挖掘剖析,是培养学生文感的重要途径。歌德曾说过,真正会读书的人,不只是在用眼睛看文字,而是在看文字的背后。意思是说深度挖掘文本内涵,体味文字深层用意,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语言鉴赏时,需要为学生规划鉴赏路线,透过文字表层意思,触摸文本核心思想。典词、句式、语体、文体、主旨、修辞、写作特色等,都是语言鉴赏的重要取点,培养学生自觉鉴赏意识,对培养学生文感有更多启迪。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小诗,其语言经典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阅读赏析时,先让学生反复诵读诗句,并对作者情感表达展开探索,最后发动学生进行语言赏析:找出诗歌精美的语言,说说其丰富内涵,解析作者表达意图。学生仔细阅读诗句,并快速展开阅读鉴赏活动。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这里运用的“悄悄地”叠词,生动写出作者再别康桥的神态,表达心中无限眷恋之情。在诗句开头和结尾都用上了这样的叠词,表达了对康桥的深厚情感。插图1也有学生找到关于寻梦的诗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慢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这里运用了更为形象的写法,写出作者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诗句展开鉴赏活动,给学生创设感知文本内涵的机会,学生在深度阅读文本语言之后,逐渐找到文感生发起点,获得不错探索效果。

二、调度知识属性内联,促生文感成长动力

高中学生有一定阅读习惯和认知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文感建立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阅读认知积累展开调度设计,通过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建立文感形成路线。学生对文本展开的阅读学习,都需要有更多认知积累的支持,运用知识积累促进文本阅读进程,符合学生认知积累成长规律。学生在阅读操作时,需要运用多种知识参与阅读渗透,各种学科、生活经历的知识联系,确保学生阅读学习呈现高效性。

《包身工》属于报告文学体裁,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些阅读思考问题:文本是报告文学体裁,这种体裁有什么突出特点?包身工为资本家带来哪些好处?作者对包身工的评价是什么?根据阅读体验,说说包身工的社会意义。学生针对教师设计问题展开阅读分析和讨论。“报告文学以纪实手法,对包身工现象进行实地调查,并用事实说话,深刻揭示当时社会的剥削实质。”“包身工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这些冷血的资本家,对待包身工的手段极为残酷,榨干包身工身上的最后一滴血。”“包身工是旧社会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这些人没有一点人身自由,工钱全部归承包人所有,其制度是罪恶的。”

教师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积累,对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深度探究,逐渐走进文本核心,并逐渐建立阅读认知。从文本体裁到文本内容,从表层意思到深处涵义,多元渗透与挖掘,为学生提供更多认知视角。

三、启动阅读情感共鸣,打通文感成长通路

学生在对文本展开阅读体验时,需要深度挖掘文本知识结构,也要对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因素进行感知体验,顺利建立情感共鸣是阅读鉴赏追求的境界。插图2学生对文本有选择性,其根源便是情感认同度的不同决定的。学生喜欢的文本,其互动性更强,情感挖掘会更为深刻,共鸣发生几率也就更大。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刻认知,其文感建立是自然结果。教师要注意从情感视角展开引导,让学生抓住文本的联系性、整体感、立体感等特点,自觉建立完备的认知体系。这无疑属于文感塑造的具体操作过程。

学生对鲁迅作品展开阅读认知时,常常存在一些思维障碍,因为对鲁迅生活年代和历史背景了解不到位,特别是对鲁迅写作风格缺少正确认知,导致文本阅读渗透不足。在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从情感角度展开引导:找出典型的语句、片段,感知刘和珍等爱国青年精神品质,体会鲁迅先生刚正的性格特点。学生深入到文本深处,展开阅读感知活动。教师不时给出问题引导: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是什么?学生展开阅读梳理,很快便形成阅读感知:悲痛——愤怒——理智的思考。作者的理智思考是什么?学生再次进入阅读探究之中……

教师为学生阅读规划出行进路线,并不时矫正学生思维方向,对文本内涵和人物情感展开广泛挖掘,展现了更广阔认知思维。从学生阅读体验中可以看出,教师的引导是比较到位的,帮助学生逐渐建立了整体认知。

四、投设课堂常规训练,达成文感成长目标

听说读写思是语文阅读学习的基本操作形式,教师在阅读设计时,不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基础上,发动学生展开多重训练操作,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学习认知。诵读是文本阅读的最基础形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了读的作用;“说”包括陈述、对话、讨论、辩论等形式,是阅读学习最常见形式;“写”是阅读学习的关键环节,是阅读认知内化表现形式,读写是相辅相成关系,所以才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种语文训练活动,对其文感建立有重要促进作用。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篇通讯体裁的文本,通过“神五”发射引发“飞天”联想。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并给学生布设读写任务:中国航天事业神速,我们对这方面的认知呈现个性化。选择你熟悉的角度,写一个叙事片段,表达你对航天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学生针对教师布设,快速行动起来,查阅相关材料。课堂展示开始,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创作。“航天员刘洋来了,给我们讲述航天经历,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读写操作,为学生提供感知文本的机会,从学生具体操作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深刻起来。

文感阅读感知有一定渠道,教师需要利用一切阅读引导手段,促使学生在充分阅读认知基础上建立文体感、语体感、文化感、整体感、全息感,进而形成完善的文感体系,文感越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也会越高。从文感培养出发展开阅读教学,符合学生综合语文素养成长基本诉求,具有极为广泛的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邹曼;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读与写;2016年11期

[2]蔡伟;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J];课程 教材 教法;2014年02期

[3]薛晨;文感教学,引导学生“自能阅读”[J];语文知识;2017年12期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