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问题及改进策略

发布者:林秀玲     发布时间:2019-06-03 浏览数( 0) 【举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存在问题

 1.提问的方式较为单一

该阶段的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对概念和原理等抽象性、概括性的知识内容的直接理解比较困难,而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偏向于理论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的任课老师上课的提问方式都固定为一种模式:课前在黑板上写上课文主要问题,然后让学生在课本上找出问题的答案,最后做下标记,基本上就解决了一个课时的内容。课堂上教师基本在满堂灌,提的问题也基本上属于理论性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课本上就能找到答案,不具有思考的意义和探索的价值,无法引起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而且把课堂提问基本上固定为单一的模式,让学生失去新鲜感,产生厌倦。

2.提问的问题缺乏层次

在课堂提出的问题应该要有易有难具有层次,这样课堂提问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性,又能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有些老师设置的问题缺乏层次,在课堂上一直问“是不是”、“该不该”、“可不可以”这类判断性的问题,而学生也就只用摇头晃脑的应和回答“是”、“不该”、“可以”。对于这类问题,学生的回答既不经过大脑的思考,也没有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把上述教师提问的问题当中判断类型的词语换成“如何”或“怎样”,应该更有利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3.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

在课堂提问中,如果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那么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经常会碰到只要是在课堂上提问学生问题,不管问题是简单还是困难,都很少有学生愿意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些老师在提问时直接抛出想要学生回答的问题,中间既没有铺垫过度,也没有引导学生,只是反复的重复问题。常常在学生回答不得其法卡壳时,老师越俎代庖直接说出问题的答案,打击了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积极性。

4.课堂提问缺乏具体的评价和追问

部分老师有时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及时适当的评价。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基本上不进行评价或者笼统的评价,只是把提问当成一项任务,没有追问与点评也就丢失了最重要的课堂生成。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基本上不做具有意义性的评价。没有根据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具体的点评。学生的回答有对有错,但部分老师容易忽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中肯的评价,学生的回答有时会偏离问题的主旨,教师没有对其进行追问,错失了对其及时的引导,影响课堂提问的效果。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传统的师生观“严师出高徒”,让学生害怕回答问题

在传统的师生观念里,教师一直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是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高高在上,而学生有稍微的犯错就进行各种体罚。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缺乏平等民主融洽教学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感,提问也与惩罚画上等号,学生的思维闭塞,又怎么会积极发言。

2.教材内容枯燥乏味,抑制有效提问展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抽象与概括性的原理和概念较多,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也只是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照搬教科书上的案例,没有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分析讲解,整个课堂从理论到理论,老师在课上自以为讲得精彩绝伦,但学生坐在下面听得一知半解昏昏欲睡。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难以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达到情感的共鸣。这样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课本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太遥远,难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课本内容知识的欲望,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抑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提问有效性。

3.教师传统的提问方式,制约有效性的提问

一是提问的时机不恰当。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是完全按照备课的教学设计的来提问的,要明白备课是写的教案是教师设想中的理想课堂,课堂提问应根据学生的具体上课情况,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二是提问的问题数量不恰当,流于表面。部分老师在授课时不顾学生的学习情况,照搬教案设计好的问题上课,接二连三的对学生形式上的发问,以至于学生对回答问题感到疲倦。三是回答问题的对象过于集中。教师总是愿意把回答问题的机会给那些课堂活跃份子,有时提问问题,甚至先让某个同学站起来再说问题。

4.学生的课堂提问意识不足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提问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间相互问答,学生间自由回答等。但在现实的课堂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为了维护良好的课堂教学纪律,极力控制着学生的自由发言权,学生在课堂的言行举止必须要得到了老师的允许,否则就被当作违反课堂纪律。主要是以师问生答的方式为主要的提问方式,学生在课堂上提的问意识不足,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很难自己发现问题,即使有疑问也不敢提出。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

要改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是帮助学生学习,促进学生进步,与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和思维的人。因而在日常的课堂提问中,教师与学生应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课堂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要创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提问的氛围,就要让学生能在课堂放下对老师的防备心理,要尊重且包容学生,要让学生轻松愉快的享受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学生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思考回答教师所提出来的问题。

(二)学会灵活地运用教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理论性知识比较强,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注意结合实际,只有把理论放到具体的事例当中,学生才能通过对形象、生动、具体的材料,正确了解和把握理论所涵括的知识内容。提高教材情景创设和问题设计的真实性、丰富性,改变教材平面化说教的形象,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学生思想、智慧、情感、态度的挑战性,提高教材的层次与品位。

(三)凝练问题,提高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的加强课堂提问艺术的修炼也是在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养。要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既需要教师做好精心的课前准备,仔细研读教材认真备课, 提炼问题巧妙设疑。课前要凝练好问题,教师在讲课时语言应干净利落,其中的提问也应简洁明了,力争用最简洁的词汇把问题阐述清晰,但设置的问题不要过多,一节课四五个问题就差不多了,问题也不要过于复杂,要简单明了直指中心,最好能作到一看到问题学生就知道要问什么,进而产生相关的联想。在课堂教学的整个提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不要过于死板,可以先按照备课时预设的教学思路提前设置好要提问的问题,再依据课上学生的上课状态及所回答问题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准确把握课堂提问的切入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联系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前后知识的关联处和教材内容与生活的衔接处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提问时应着重把握的切入点。

在对学生提问时,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先说出问题,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和适当的引导,再请学生起来回答。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把问题放到具体的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追问和补充,依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做出简要中肯的点评,并给学生积极的鼓励。

(四)加强培养学生的提问问题的意识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不要把课堂提问的权利归属于教师。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更应该具有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能力,学生只有提出了心中的疑惑,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惑,切实的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培养学生的课堂提问问题的意识,需要老师主动为学生打造充足的提问问题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

 结束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的课堂提问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课和课堂教学效率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调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积极性,能帮助学生自觉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