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如何教一堂“以学为主”的语文课? 作业周期 : 2019-05-22 2019-06-26

所属计划: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1. 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最好素材。

  2. 字数500字以上。

发布者:聂丽娜

如何教一堂“以学为主”的语文课?

提交者:学员武艳灵    所属单位:港区李埠口乡李埠口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5-23 16:39:50    浏览数( 0 ) 【举报】

如何教一堂“以学为主”的语文课?


一、人们对有效的课堂教学的追求 “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但在不同时代却有不同的关注主题。从夸美纽斯开始,以及后来的赫尔巴特学派,“有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后来,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再后来,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凋“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所以,现今的课堂教学就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师生在有效的教学生活中得到发展。 人类初始的教学方式往往显示为“个别化教学”。后来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个别化教学”逐渐演化为“小组教学”,再由“小组教学”演化为“班级教学”。不过现代教学的危机导致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显示出由“班级教学”转向“小组教学”,进而由“小组教学”转向“个别化教学”的趋势。其实,这样的转变并不是教学组织形式的循环或轮回,更不是重复或倒退,它是当今人们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然结果,是关注人的发展和生命成长的必由之路。今天,个别化教学向班级授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作为在课堂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到如何优z化课堂结构,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 新课程的推广确实使当今的课堂发生了诸多喜人的变化。但仔细思考起来,似乎还缺少了许多重要的东西,就教师要克服旧有的教学习惯来说,要将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真正的教学行为就十分艰难,这中间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当今的课堂教学多“牵引”,少正确“引导” 今天的课堂中,教师虽然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往往是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教师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会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路线上来,然后在教师的牵引下迅速指向标准答案。一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背后牺牲的却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的空间和权利。与其说是引导,倒不如说是‘“牵引”,因为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抹杀了,而是被动地跟着教师转。 所以说,当今的课堂教学重要的一条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因为,教学方式变革的背后是师生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它最能反映出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也最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接受式学习从形成到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它之所以具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与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是有很大关系的。实践证明,接受式学习至今仍是最为经济、有效、快速的教学方法。但是,也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犯了非此即彼的错误,认为要实行探究式学习,就要抛弃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以至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教师难于控制课堂而觉得无所适从;采用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教师咬定青山不放松,不敢越雷池半步。
2、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教师精心设计和系统反思 首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课前必备的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都知道要吃透教材,也知道要有沉着、自信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学生,而很多教师却没能做到超越教材,没能做到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要准备好保持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以及克服困难需要具有的耐心、恒心、意志力和执着精神。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设计知识呈现的方法,设计逻辑思维的过程,设计与学生交往的方式等等。教师理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应积极主动随时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活动和情感交流中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游离于学生思考和生生互动之外的。再次,教学实践之后的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新课程特别强调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写出随笔、碎思之类的教学感悟了。
3、当今课堂教学缺少智慧的生成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每个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状态和境界”,“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但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今天的课堂上,很多教帅依然担任着“搬运工”的角色,基本上是按部就班、原原本本地把教科书、教参上的内容搬到课堂,告诉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中,教师很难有什么创造性,学生的创造力也同时被扼杀了,更谈不上生成智慧了。缺少智慧的生成说到底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层层束缚造成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倡导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时就提出过著名的六大解放。今天的课堂教学更需要解放教师和学生的头脑、手脚、时间和空间,让师生在教学交往互动中自主发展。
4、当今课堂教学缺少对生命的关照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有效的?说到底这是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或诊断问题,它应以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度为取向。也可以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但问题是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如何最优化的组织教学环节,怎样的教学效果才算是有效的或是高效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被看成是一种学生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将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作为衡量标准;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比照,我们认为,当今的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解构,重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换句话说,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 首先,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在现实的课堂中,许多老师为了体现教学向生活的回归,往往致力于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却没有意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所以说,课堂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学生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其次,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彰显教师的主体性。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并不排除教师的主体性。因为课堂教学同样也是教师的生活,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充满智慧、激情、潜能和创造力。只有具有主体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意义的学生。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如何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上,体现在和学生的教学交往中怎样发挥引导的作用,更体现在对自我的认同和自我反思上。所以说,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艺术,而且展示的还是一位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独特的教学风格。 第三,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促进师生智慧的生成。有研究者提出,要“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智慧唤醒课堂”。实际上,评价一节课质量的高低,关键应看教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怎样在师生的教学交往、情感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动机。只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智慧的课堂、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也才能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四,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师生生命成长。叶澜教授说过,“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要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有效课堂与无效课堂的区分关键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一个课堂有效与无效,则关键是看老师的组织与教学的设计,希望老师们能够谈谈你们的看法.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