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作业周期 : 2019-04-29 2019-05-29

所属计划:通识

作业要求: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要求:1.要求原创,拒绝雷同。


      2.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形式提交。


      3.请在截止日期之前提交。


发布者:杨志伟

怎样备好一节语文课

提交者:学员梁星星    所属单位:市直纺织路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4-30 13:18:00    浏览数( 0 ) 【举报】


一、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
 

目标要科学、简明。一篇课文或一堂课的教学,必须切实解决一两个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切忌蜻蜓点水。“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目标做到准确、简明,就能避免教学中面面俱到的现象,有效克服常见的承载太多使命而把课文教“肿”了的弊端。
 2.落实目标的凭借点、支撑点。

 

支点确定要准确、精当。在训练学生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重点在哪儿训练读得有感情:应在哪几个“点”引导理解、感悟;着重在什么地方组织学生探究;着力在哪儿让学生深入对话,活性生成:哪些语言应让学生积累或者运用……都应了然于胸。每个“点”必须为达“标”服务。科学定点是防止教学面面俱到、把课文教“肿”实现高效教学的又一有效措施。
 

3.选择教学方法。
 

方法要科学、管用。学字、解词、懂句、读段、学篇可用哪些方法,采取哪种手段,哪种方法、手段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效果最佳……这些都是“定法”的内容。科学的教法,适时地点拨揭示,持之以恒地潜移默化,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自在其中了。
 



二、由预习导入,引导学生初读解惑
  

    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应在一开始就养成。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在预习中学生会有一些疑难,例如《江南》一课,学生在预习时发现一些句子很难理解“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于是引导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趁机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尽量通过读课文内容找到答案,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接着再引导学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难理解的词,使学生读得有兴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激起更高的学习兴趣。
 三、深入钻研教材,积极文本对话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用教科书教”的过程,而不是“教教科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新课程标准的高度上去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对教材作出深层次的思考。并要及时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把它及时地整理、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做到对教材的超越。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说:“文本朗读好了,钻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实践告诉我们:解读文本十分重要。备课少了朗读,就少了语言品味,少了独特体验,少了情感熏陶,又怎么去感染学生呢?怎么能上出优质的课呢?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备教材是备课中的重要的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者只有在课前亲密与文本接触,认真地解读文本,积极文本对话,才能充分挖掘出教材中能引发学生思考并对学生发展有效的信息。
  

    一是钻研文字。面对一篇陌生的课文,教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之上,首先要做的是圈划生字新词,辨析形近字及其组词,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划出文中含义深刻的重要语句。二是练习朗读。练习朗读是钻研教材的一项重要环节。特级教师靳家彦说:“我在备一课书时,总要放声朗读,一妊不苟、反复吟诵,口诵心惟。否则我不能走上讲台。”三是解决习题。对于文后的习题,教者要首先动笔去写一写,要深入分析其特点,考虑将习题有机地穿插于教案的设计之中。
 

四、充分了解学生,备课以学生为本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不会教书,是学生教会我教书。” “据我自己分析,还是在于我和学生是一家人,他们帮着我出主意,我也帮学生出主意,合力大于分力之和。”从魏书生这些平常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与备课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必须先充分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在备课时,我们与学生应“平等对话”,不应“唯我独尊”,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五、恰当介入资料,引发深层次思考
 

   利用课外资料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能让课堂因丰富的资料而呈现立体化。面对资料,背课的老师总在想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挤进去,至于用得效果怎样,不管。备课的老师则在心底盘算,我这段资料究竟放在何处才能实现最大价值?因此,用在何处暂不固定,视课堂情况而定。
 

   如:我在执教《怀念母亲》一文时,当学生结合“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这一句谈自己的感受时,我顺势引入资料《赋得永久的悔》,让学生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悔恨,再让学生频频地读,从读中领会到了作者由于没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惭愧之情。
 

六、恰当预设,引领精彩生成
 

   备课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预先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的方法对教与学的活动进行安排规划的过程,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的再创造。这种预设在设计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努力实现三维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大体过程,并虚拟地进入头脑中的“课堂”。
 

   我曾经认真拜读过《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中《蒲公英的教学实录》一文,那位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开放题:小蒲公英种子,你们最想到哪儿去?(学生自由发言)你们在那儿生活得怎样?(学生自由发言)这时你们后悔吗?想到了谁的话?(一起读太阳公公的话)教师的引导语很好地发挥了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对话中感悟,并把握了课文蕴涵的深刻道理。
 

七、认真反思,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课后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所产生的有效性进行反馈性的小结。教育名家于永正老师说:“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接近它的真谛。因此,注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能帮教师及时认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学对象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当我们把教育教学当成自己的乐趣;当我们把课堂当成自己的舞台;当我们把业务的成长作为自己人生的一大快乐时,我们会热衷于精心备课,并以教学设计的形式记载下来,以作为自己成长的足迹。
 


八、备课要讲究创新,不能死板硬套
 

   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

 



九、跳出教材之外
 

      过去的语文教学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教师只是充当了教材和教参的传声筒,只要把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就算完成了任务。新课改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中不但要深入解读文本,而且要善于跳出教材之外、充分开发并利用与教材相关的课程资源。如一位教师为了备好《春望》一课,先后参阅了12本有关的书籍,研究了杜甫的生平事迹,了解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还深入地研读了这首诗的分析文章。最后,为了在教学中能让学生深刻领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这位教师决定补充诗人“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一忧一喜,一首是忧极而惊,一首是喜极而狂,他决定详教《春望》,略带《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悲一喜,一详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震撼。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备课前应当有“三见”:新见、远见、创见。人云亦云的、不知变化、原封不动地照搬别人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其学习与培训需在反复活动中作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才能见效。事实证明,教案不能复制出效果。教师备课不仅要考虑课前的预设,还要预见到课堂的生成变化。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