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浅谈核心素养

  发布者:陆慧    所属单位:商水县第一高中    发布时间:2019-04-26    浏览数( -) 【举报】


“核心素养”是这两年流行的教育热词。这次研修培训,使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落实为“品格”和“能力”这两个中心词。成尚荣先生认为,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传统特性,决定了我国注重对孩子“品”与“学”两个方向进行教育培养,意在让孩子将来“德”“才”兼备。而且,“品格”在“能力”前,也意味着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道德的价值;在教育评价中,“德”为先,“学”在后,符合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的“教育应该立德树人”的观念。
综合世界各国的研究来看,国际教育改革的共同主题,是研究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都以人为核心,以创新为宗旨。对于“核心素养”,世界各国都有不同的表述,没有统一的格式与内容,目的是直接或间接指导课程改革。
在当下,核心素养是对中国素质教育的提升和超越,尤其需要老师和家长改变旧观念。成尚荣先生引用的怀特的名言“立起身来,环顾四周,才能更好地看世界”很有启发性。对家长来说,“立起身来,环顾四周”更代表一种优雅、不功利、循序渐进的家庭教育方式。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认为,好的家庭,好的教育,才有好的孩子,而“好的教育”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人的上进心,引导人们好学和不断完善自己。
我们要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巴尔蒙特说过,“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要让孩子的人生一直被光明照亮,让他们成为“阳光”,首先需要家长自己成为“阳光”,精神明亮,培养孩子的修养与眼界,不能被当下急功近利的浮躁习气蒙蔽了双眼,糊涂了头脑。
现代社会分工协作越来越细,需要个体间的合作、互助,大大超越以往。社会需要的不是“文明的野蛮人”,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是身心健康、精神明亮、善于合作、终身学习的公民。知识不等同于素养,纯粹为获取知识而强化的智育,并非真正的“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我对“全面发展的人”核心概念更加清晰明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内涵更加丰富形象,不言而喻,核心素养是人所应具备的品格和能力,离开人,就无所谓有核心素养;离开人,核心素养就失去了存在的主体,也就失去了价值意义。一句话,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归根结底在“人”,教育的任何转向,无论教育体质的改革,还是教学模式的创新等,都要紧紧围绕“人”而为。
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核心素养的提出与明晰促使我们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对学生发展提出了“四个学会”即“四根支柱”的要求: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新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提出了第五根支柱,即学会改变。社会在改变,时代在改变,国家也在改变,改变即创新,创新引领改变,改变与创新是时代的主题。学会改变,就是要主动适应社会,并且促进社会的进步,说到底,学会改变就是要改变自己。素质教育大力推进十多年了,而事实上,有些学校,有些教学,仍沿袭传统不放,注重形式,偏重“成绩”,忽略人、忽略学生发展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到了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的程度,最为突出的就是,在有的地方和学校,重课程重教材,轻素质轻学生,口头上喊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全面育人,而实际做的仍然是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等行为。
    综合专家所述,教育实践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加强各学段、各学科课程的纵向衔接与横向配合。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可以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此外,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检验和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   
我清醒地认识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既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稳定的核心素养,又要求帮助学生完成创新思维品质的提升和探究方式的建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学生正是在这样的核心素养引领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认识与把握核心素养,不认识和把握“学会改变”这一实质要义是不行的。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