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课程高效分析

  发布者:袁国领    所属单位:商水县第三高中    发布时间:2019-05-28    浏览数( -) 【举报】


【摘要】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本文从新课改理念为核心,探究了新课改的主阵地----教学课堂环境的基本构成、作用、现存问题及解决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课堂环境,新课改,有效教学

一、有效教学、课堂环境的基本理念

1、有效教学的文化内涵

有效教学的文化内涵源于教学文化。研究揭示,课堂教学总是存在着某种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其本质就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影响。教学文化不是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而是指影响、决定课堂中师生教与学活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新课改赋予有效教学新的文化内涵。需要转变教学范式,从独白式教学文化转向对话式教学文化(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人与文本、人与自己对话,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人与人对话,动态中生成目标),从记忆式教学文化转向思维式教学文化,由接受式教学文化转向感受式教学文化。将教学文化新的理念融入于课堂教学中,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2、课堂环境的涵义

课堂环境也被称作课堂气氛、课堂心理环境、课堂学习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感知觉,以及各种课堂情境在心理上形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教学活动所涉及的情景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可将其分成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包括课桌排放、教学设备的呈列等;心理环境是指在班级群体中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氛围或气候,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的课堂氛围、目标结构以及课堂互动等。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活动正常展开的必要条件,良好的课堂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有效性。物理环境是构成课堂环境的重要因素,良好的通风、适宜的温度、适当的光线强度等都是创设良好课堂物理环境的必要条件。座位的摆放形式是最常见的课堂物理环境,合理的座位安排,有利于每位学生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相对于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对课堂环境的影响更大。人的心理是复杂的难以把握的,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几十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幼小心灵。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心理策略,打开课堂教学积极有效的局面。

二、课堂环境中有效教学的现状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课堂教学的理念、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也开始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转向现代化的发展性教学。这种课堂环境的重组和优化,大大推进了课改的深入,为教学的有效进行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条件,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缺乏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沉闷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不只是教学关系上的平等,还应是人格上的平等。新课改实施以来,师生关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逐渐深入。但是,依然存在着师生关系不融洽、不和谐的现象。老师不理解、不尊重学生,甚至打骂学生,相应的学生课上不敢也不愿意主动发言,不积极配合老师,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2、座位编排固定死板,教学交流不畅

伴随着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和学校都在不断优化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明亮宽敞的教室、整齐干净的桌椅、多样的教学设备等都在为有效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但是不管学校如何变,教学内容如何不同,教室的座位编排永远是传统的“插秧式”。传统的座位编排模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居高临下,处于中心位置,客观上造成了师生在空间位置上的不平等,不利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教学交流不畅,妨碍有效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师生难互动

新课改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不断认识并逐渐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但是调查研究发现,还是有很多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中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老师是主宰,学生只是接受式的学习。通常是教师在讲桌上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似懂非懂、不懂装懂。师生之间的交流仅限于一问一答式的传统提问,没有互动可言,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教学虽然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但是教学效果往往欠佳。

三、营造良好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实施

1、教师积极转变观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是课程环境的一部分。课堂氛围是指课堂中各种心理和人际氛围,如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习积极性、师生间的互动等。任何教学都是在一定的课堂氛围中进行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心理学家根据师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注意状态、情感状态和思维状态等,将课堂氛围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积极的,师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稳定且集中,师生感情融洽;学生相信并认可老师,思维活跃;教师尊重学生,言语生动有趣。一个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有利于教学的有效进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必须紧跟新课改的教学新理念,积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努力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积极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采取民主、宽容、理解的态度,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支持学生发表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学生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教师要善于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敢说、会说,敢疑、善疑,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质疑能力和崇尚真理的态度。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下,课堂教学才能最大化地促进有效教学。

3、灵活座位编排,促进师生有效沟通

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很多教师意识到传统座位的排放不是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死板的座位排放在很多时候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座位安排的方式很多,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证空间安排与学习活动的一致性。例如传统的课堂座位排列适合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会谈式座位摆放适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第二,注重师生的可视性。学生能方便地看到教师及看清所有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教师也能看清所有学生。例如根据学生的身高,可将学生由高到低排列等。第三,考虑师生的易近性。学生和教师都能接近学习材料,师生之间能彼此接近,教师很容易地在课桌、学习材料、黑板之间来回走动。第四,实现课堂中的最小干扰。座位安排应当避免干扰学生的注意力。第五,维持课堂最大活动区。座位的安排应当使活动区域最大化,如各排间的距离、教室后的空区等。相对而言,矩形、环形和马蹄形的座位编排方式扩大了学生课堂活动的范围,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选择不同的座位模式。此外,在教室布置上注重将“主权”归还学生,体现教室布置的人性化和个性化、情感化和知识化,使教室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4、构建积极的课堂文化

在新课程背景下,积极构建与有效教学文化相对应的课堂文化。需要构建这样一种积极的课堂文化: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思维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学生思维开放、精神自由;学生独立思考、不断前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碰撞;学生有所感悟;学生感到快乐,感受到自己能学、会学、愿意学、快乐地学。

四、总结

新课改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为有效教学创造了优良条件。课堂环境作为教学的载体,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学的有效进行。新课改实施以来,课堂环境虽然得到优化重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有效教学的突出问题。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有效教学的实施,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要积极转变传统观念,做好教学的引导者、促进者;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座位安排,促进师生的积极互动和有效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构建积极的课堂文化,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最大化地促进课堂环境下的有效教学。课堂环境改善后,对有效教学的促进效果如何,需要持续的关注和研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