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研修日志之高中文言文的思考

  发布者:董莉婷    所属单位:周口市第一高级中学    发布时间:2019-06-10    浏览数( -) 【举报】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 ,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文言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课 堂依旧沉闷枯燥,长期存在着低效、无效的现象。鉴于此,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建构高效课堂迫在眉睫。文言文高效课堂的建构,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改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即叶澜教授所倡 导的 :“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 高效 ”,不是教师简单的加快讲解速度,也不是课堂信息量的不断叠加 , 更不是学生缺乏思考与选择的接收,而 是实现质量和效益的双赢,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高效课堂不仅合乎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新课改的主要理念,更是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相融相通。因此,我们可以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探析如何建构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研究的重点、热点,2014年教育部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正式下发,文件指出 :“ 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 系 , 进一步明确各学段 、 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 , 完善中小学课程教学相关标准。” 同年启 动的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 修订课程 标准讨论稿认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个发 展层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 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见现代语文学科的发展要求教学价值取向回归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这给语文教学研究传达了新方向和新思考 。在 “ 核心素养 ”的语境下,语文核心素养已经 基本形成共识,主要包括 “ 语言建构与运用 ”、“ 思 维发展与提升 ”、“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文化传承 与理解 ”。结合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笔者尝试 以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为内核 , 探寻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应具有的四种教学策略。

   一、熟读成诵 , 为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而教

   历代文人墨客创作时都注重语言的推敲和锤炼 , 鉴于此 , 学生学习文言文简洁 、 严密 、 精炼的语言 , 有助于其言语经验的形成 。 因此 , 我们认为学习文言文 , 最宜采用诵读法。诵读法是学习文言文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 历代教育家都做出了不同的阐述 , 尤以大教育家朱熹为代表 , 其 “ 谓熟读 , 则不待解说 , 自晓其义也 。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 谓心到 、 眼到 、 口到 。 心不在此 , 则眼不看仔细 。 心眼既不专一 , 却只漫浪诵读 , 决不能记 。 记 , 亦不能久也 。 三到之法 , 心到最急 。 心既到矣 , 眼口岂不到乎 ” 的论述更是奠定了诵读法在学习方法中的地位 。 诵读 , 要求字音、停连、情感等都正确 , 在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 最终烂熟于心 。 面对现今丧失使用文言文外部环境的现状 , 加强文言文的诵读意义非凡 , “ 加强诵读涵泳 , 在诵读涵泳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 获得情感的体验 、 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比如李密的《陈情表》 , 文章叙述祖母抚育陈密的大恩 , 以及他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 ; 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 , 又倾诉了他恕难从命的苦衷 , 真情流露 , 委婉畅达 。 学生难以从语言描述中体会 李密的真情 , 然而通过多次有感情的吟诵 , 自然而然能以己心贴作者心 。 又如 “ 天苍苍 , 野茫茫 , 风吹草低见牛羊 ” , 无需教师多此一举的向学生描 述这是一副怎样的雄伟景象 。 通过诵读 , 一副辽阔的草原景象映入眼帘 。 学生反复诵读 , 久而久之 , 就自然地会与他们的生活经验 、 语文知识 、 个 人联想与想象联系起来 , 建构属于自己的言语经验 , 并且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 , 语言建构几近润物无声 。

   二、有效提问 ,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而教

   物理学家劳厄说 :“ 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 , 而是发展思维能力 。 ” 文言文往往会在简洁 、 精炼的语言中追求 “ 微言大义 ” , 基于此 , 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 提问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教学环节 , 教师要善于提问 , 切中要害 , 避免 “ 不停地问 、 简单地问 、 细碎地问 ” , 达到 “ 师逸而功倍 , 又从而庸之 ” 的教学效果 。 一个有专业知识内涵的问题 , 它有着明确的目标 , 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点展开 , 具有启发性 、 针对性 , 即余映潮老师提出的 “ 主问题 ” 。《 论语 ·述而 》 说道 :“ 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 ,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 、 探究欲望 ,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 “ 主问题 ” 是 “ 牵一发而动全身 ” 的提问 , 更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 通过 “ 主问题 ” , 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思维 , 驱使其走向思维 “ 深水区 ” , 实现思维发展素养的提升 。

   三、品味语言 , 为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而教

   高中语文课程新课标指出 , “ 审美教育有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的作用 , 要善于发现美 、 追求美和创造美 , 语文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 ,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 , 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 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审美情趣 、 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力。 ”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篇目都 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不管是语言的表达 , 还是行文立意 , 文学艺术水平都已达到很高的层次 。 因此 , 发展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我们可以从品味语言入手 , 以语言为桥梁 , 细细品味 , 含英咀华 , 体验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 , 感受作者高雅的志趣 , 自觉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力 , 进而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 提升审美鉴赏素养 。如欣赏 《滕王阁序》 中 “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 水共长天一色 ” , 作者以落霞 、 孤鹜 、 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青天碧水 , 天水相接 , 上下浑然一色 ; 彩霞自上而下 , 孤鹜自下而上 , 相映增辉 。 生动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画卷 , 作者怡然明净的心境和对自然景观和谐美丽的感叹之情不经意中缓缓流出 。 又如学习《归去来兮辞》 , 笔者让学生讨论 、 交流最喜欢的词句 , 并说明理由 。 有的学生说最喜欢 “ 三径就荒 , 松菊犹存 ” , 因为他发现作者陶渊明创作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初冬时节 , 其他植物大多都已经 凋落 , 而松树常青 , 菊花正是绽放时 。 更重要的是松树和菊花是作者高贵品质的象征:松 , 挺且直 , 象征着诗人的正直不阿 ; 菊花 , 严寒绽放 , 象征着诗人的隐忍 。 显然 , 学生的理解是建立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之上 , 既扩充了他对作者陶渊明的认识 , 又加深了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更提升了审美鉴 赏力 。

  四、厘清文道 , 为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而教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 , 同时又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 换言之 , 从形式上看 , 文言文本身就 是宝贵的传统文化 , 其言语形式是我们民族书面语言的最初形式 。 高中语文教材选入的篇目都是经过时间的筛选 , 不管是文字表达还是语法 , 亦或是语义 , 都是 “ 厚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 潜存着汉民族生命的根基和热情 ”。 从内容上看 , 文言文内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 高中文言文选材时间跨度很大 , 涵盖了上古先秦到明清 整个时期 , 体裁也是丰富多样 , 它承载的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 源远流长 , “ 在旧有的语言形式里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 , 而这种精神是中华民 族历经数千年的艰辛才得以形成的历史积淀 , 它 闪烁着一个文明古国的光辉和智慧 , 厚积着一个 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 潜存着汉民族生命的根基和热情 。 ”

例如学习 《 孔雀东南飞 》 与 《 窦娥冤 》 时 , 我们通过女主人公不幸的婚姻遭遇 (刘兰芝被休 , 窦娥是寡妇 ) 可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 如刘兰芝被休回娘家后 , 马上就有两个大户人家来提亲 ; 而窦娥以此为耻 , 坚决表示绝不二嫁 :“ 我一马难将两鞍鞴 。 想男儿在日 , 曾两年匹配 , 却教我 改嫁别人 , 其实做不得 ”。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 原来妇女再嫁在汉代并非是件羞耻之事 , 古代人们对妇女贞洁问题的残酷禁锢主要是从宋代 开始 , 所以刘兰芝再被提亲不足为奇 , 而窦娥却是宁死不屈 。 又如学习屈原的 《 离骚 》 , 教师可以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文化以及诗人的爱国情怀 , 如此做 , 学生对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的了解就不仅仅停留在吃粽子 、 鸭蛋和划龙舟上 , 还可以激起他们对屈原这位爱国诗人的缅怀之情 , 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国家的忠诚、对理想的执著追求,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 统文化的精髓 !

   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之一,打造优质、高效的文言文课堂教 学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 是当前 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趋势。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统筹、整合三维目标,深入教学过程,切实把握教学效果,打造文言文高效课 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