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

发布者:刘爱文     发布时间:2019-05-18 浏览数( 0) 【举报】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课文内在的思想感情,挖掘教材的育人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诗言志”、“言为心声”,文以载道、文道统一是语文教学的自身要求。语文教学的自身特点要求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德智两方面均得到发展。凡是教学内容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因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学生学习怎样做人的,都是语文学科思想教育的内容。加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人才的需求,加强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已迫在眉睫。

语文教育和德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其实就象肥沃泥土中的沙土与水的关系,他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离。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从这里可以知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巴金曾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文学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标就是要人变得更好。”我国素称“礼仪之邦”,“诗的国度”,历代所谓“圣贤人物”,都把“道德文章”当做崇高的事业,历来有识之士把“道德文章”作为培养人才的重途径和主要内容。而语文课不仅包括思想品德、道德情操的教育在内,语文教材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心理个性教育的因素,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诗文、英雄模范人物的光辉事迹等都是进行理想、意志、品格教育的生动教材。只有通过语文教育启发学生,进行形象思维,情感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传统美德及现代德育教育的熏陶,才能达到培育出兼具传统与现代美德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上即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应该适当地运用一些技巧,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更快地进入知识文化与德育的双重学习的轨道,以免他们在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下,或者由于过去教育体制存在的隐患而误入歧途。我认为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教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具体操作给怎么执行呢?概括的讲就是:“在语文教学各环节渗透,进行无痕育人”。由于语文德育内容具有分散性,丰富性等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径即渗透性,须发掘语言文字的表现力,发挥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我们的新教材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式,它们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德育内容。下面我就在实施新课标、新教材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谈谈自己探究的做法与感受。

今天,我们的学生们更需要这些精神食粮,把课内知识作适当的拓展延伸,有机结合,学生定会在和许多高尚的人的谈话中得到最好的教育,从而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积累了课外的很多格言警句。如:“最糟糕的人,就是没有志向的人”(苏联谚语)、“人无志向,等于迷途的盲人”(朝鲜谚语)等等。这些谚语和格言被同学们作为座右铭,成了同学们生活的动力,成了他们前进路上的导师。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课同样要做到这些,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