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二 作业周期 : 2019-04-20 2019-06-30

所属计划:高中历史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作业:(1)任选一课,写出该课的的三维目标设计。

      (2)给出针对该课你所设计的问题系列,并简要说明其中一、二个问题的设计思路。

要求:内容要求原创,拒绝抄袭。

发布者:王慧娟

研修作业二

提交者:学员陈巧梅    所属单位: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22 20:57:13    浏览数( 0 ) 【举报】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苏俄(联)二战前后的经济政策调整为基本内容,向学生展现了十月革命以后苏俄(联)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系列探索。作为20世纪人类历史上现代化建设的三种不同模式之一,既与必修一的苏东剧变相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给予了丰富的经验和教战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从中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曲折性、艰巨性。本课知识点多,时间跨度大,需要教师处理教材时有破有立,突出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懂得改革要以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也需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精神。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矛盾,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学情分析】

    高一刚分科后的学生在历史学习方面具备一定知识、技能、方法和相应的理解能力。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本课相应知识点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这是本单元第二课,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大致具备本节课学习的基础知识,但由于本课知识点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学前应督促学生的预习与复习,以防教与学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知识与能力:了解二战后苏联改革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法认识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本质特征。运用历史资料分析法客观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历史作用及失败原因。

    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需要实践的检验,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验的过程。社会主义国家应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政策,使之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苏联改革主要内容及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难点:苏联改革失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教师课堂上可多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导入新课

    “二战”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播放视频:《斯大林模式弊端》,教师总结,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此后不久,苏联正式解体。为什么改革没有使苏联走上强大,反而使苏联走上解体呢?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教材梳理:自主学习,二战后苏联三位改革家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表格,正式进入本课学习。

设计意图:以教而教,夯实基础,掌握构建历史知识的基本方法,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一、赫鲁晓夫:功过参半的“掘墓人”。

    1.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

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在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推出了"玉米运动",对发展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

    2.结果及失败原因

提问:赫鲁晓夫的改革措施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什么?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斯大林的批判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提问:应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肯定赫鲁晓夫正确的,起积极作用的一面,赫鲁晓夫是第一个敢于向社会主义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同时指出他失误的,错误的方面,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年份

粮食总产量

年份

粮食总产量

1953

82.5

1957

105.0

1954

85.6

1958

141.2

1955

106.8

1959

124.7

1956

127.6

1960

133.2

      ——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年—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答案提示:

    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合作探究: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提供材料,论从史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勃列日涅夫:穷兵黩武的“军事家”。

    1.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下台,苏联历史进入了勃列日涅夫领导的新时期。勃列日涅夫执政后,为克服赫鲁晓夫的某些改革措施造成的混乱局面,采取了"稳定局势"的方针,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政策调整,并继续把改革推向前去。 在政治方面,强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同时提出扩大党内外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原则。在经济方面,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在国营企业中推行“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新体制”。勃列日涅夫把经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工业方面,把发展的重点仍放在重工业上。但到执政后期,随着他个人专断作风的滋长,政治生活僵化,改革趋于停滞,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入困境。

    2.结果及失败原因

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这种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的错误判断,进一步阻碍了改革进程。加上这一时期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的外交政策,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到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失败的最主要因素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最后让学生比较比较赫鲁晓夫改革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异同。

让学生从目的、内容、结果、失败的原因去比较。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有所不同,前者的重点在农业,后者的重点在工业,结果相似,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相同,都是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讨论思考:勃列日涅夫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两者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层层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

三、戈尔巴乔夫:李代桃僵的“受害者”。

    1.政治经济改革的内容

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虽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等,但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民用工业品技术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等等。经济增长模式从70年代起已丧失了潜力。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进入80年代, 苏联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随即在苏联展开了大规模的改革。由于政治阻力太大,于是把重点转向政治改革,准备用"全人类标准"来改造社会主义。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新的品质"应是"民主和人道主义"。这样,戈尔巴乔夫便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新思维"的认识,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其结果,是导致人们思想的严重混乱和出现党派林立、纷争不已的局面。到1990年,伴随苏共中央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尖锐并表面比,局面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

提问:由此可见,此时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垄断地位。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提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造成了什么后果?(造成苏联的解体)

结合有关内容,思考: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要维护党的领导和有切合于自己本国实际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教学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整合教材,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