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作业周期 : 2019-05-02 2019-06-20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要求:

(1)尽量写自己的课堂体会。

(2)条理清晰,脉络分明。

(3)语言流畅,能嫁接,可操作。

发布者:胡华中

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提交者:学员冯霞    所属单位: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03 23:22:45    浏览数( 6 ) 【举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魅力的方法很多,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善于发掘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语文教材与其它课教材相比,有其特殊的魅力,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的,而每一篇好文章,总是以它的美好而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从而激发读者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读者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变得更加纯洁、高尚。如果教者在教学时既能讲清文章的理、又能讲出文章的情,即挖掘出文章的魅力所在,充分把握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用美好的情感来教育学生,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选用教材,教师可以从这几方面去钻研教材。 

  1.钻研教材内容的自然美 

  作者在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再现了客观存在的自然美,而且也表达了作者的审美观点,如郦道元的《山峡》、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等犹如一幅幅色彩绚丽的画卷,生动地再现了祖国的河山的壮丽,雄伟,三峡中那湍急的激流,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奇险高峻的大好山峰,以及课文中展现的那飞金流彩的晚霞长虹,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的画面各以其优美奇特的丰姿,沁人心脾,读之令人心旷神怡,难以忘怀,这类写景作品易于理解,学生也十分爱读。 

  2.钻研教材内容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存在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事物的美,是构成现实美的主要内容。语文教材中的社会美也是通过语言文字间接表现的,它主要表现在社会生活的美和人物形象美等方面。社会生活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生活离不开人,人也离不开生活。"在整个情感世界里,人是最高级的存在物,所以,人的性格是我们所能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最高的美。"因此,社会美以人的美,即人物形象美为核心。 

  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属议论文,作者的观点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而后面运用三个典型事例――文天祥拒不降元、贫者不受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敌人的手枪――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中三个典型事例体现了社会美中的人格美。同时这三个典型事例又分别照应了文中的第二自然段中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明显又具有形式美。在这些历史人物和文学人物的身上都充分反映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爱国主义传统,体现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闪烁着美的光泽。 

  又如莫怀戚先生的《散步》一文,属记叙文,选取日常生活中一次散步的小片段,展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的互敬互爱,从而提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其中"南方初春田野图"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美,而在"母亲"与"儿子"意见分歧后,我的选择中以及我决定"走大路"后,母亲建议走小路的过程中,把"我"对"母亲"的尊重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展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美。其中多处文意对举、大词小用的写法也体现了形式美,如"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的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等等。 

  社会美给人的美感作用是深邃的,只要我们注意摄取美好事物与人物美好的心灵,用心鉴赏社会生活的美之所在和人物形象的美之所在,那么我们在培养起学生真正的鉴赏能力的同时,更能感染和熏陶他们的美好情操。 

  3.钻研教材内容的艺术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欣赏时只有通过语言这中介,充分调动自身的想象能力,才能将语言符号转化为具体的文学形象。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可以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这件事看似浅近,但是最基本的。"叶老明确指出从文字"入手",而且品析要达到"透彻地了解"的程度。"妻子也是一盏灯。","科技,托起城市的辉煌。""我们用青春筑丰碑。""一阵响亮的香味迎着我叫唤。","雨过树头云气温,风来花底鸟声香。"这些语言,虽然不合语法常规,甚至也不符合事理逻辑,但仔细品味却很有美感。按照当代语言学家骆小所教授的观点,这是艺术化的变异语言。正是由对语法的偏离和对逻辑的"违背",这些语言才产生了无穷的美感力量。这类语言在中学教材中也颇为常见。"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着我优美的思想。" 

  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教育改革呼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语文教师对于学生写作中的"变异"语言切忌错判,以免扼杀学生思维的火花。我们的古人也说过:"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味足。"只有对作家苦心创作的文学作品字斟句酌,反复玩味才能透彻领会其中的意趣。引导学生体会诗词的意境,就要体味蕴藏于景物中的深切情感,这样才能领会物所包含的内在意韵。 

  4.融情入境,体会作者情感美 

  与品析语言比较起来,体味文学作品的意境则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更高级的享受。意境创造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意境即文学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包括情景交融和理趣相生两种形式。 

  情景交融是形成意境的通常手法。情是作家内心独特的精神体验,景是作家为表达情感而捕捉的外物表象。当二者结合起来,作家笔下的景物就染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成为感情的载体。情景交融的意境蕴涵了极为丰富的美感。 

  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道:"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这是一幅宏大的画面,带有主题的美感,碧绿辽阔的天空作了画的背景;地面上,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圈;天与地之间,间或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灰瓦色的驯鸽,点缀在一大片空白中间,显得疏密得体,浓淡相宜。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辽阔的碧空,倾身撷牵牛花,耳边不时传来驯鸽的飞声,画面动静结合,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完全融合在蓝天百花之中。这种情淡中略带一点"野味"的情调,体现出故都秋的质朴美和原始美。画面中作者对色彩的选配也颇具匠心,大多是"冷色",如青、蓝、灰、白等等,以此来显示深沉、淡薄的特征。若改用红、橙、黄等"暖色",就破坏了主观色彩的协调和统一,冲淡了故都秋特有的风味和精神。它是作家审美观点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在孙梨的《荷花淀》中,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以月华如水的夜景描写和人物动作的优美来突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美,情和景水乳交融,充满诗情画意。 

  当然,要让语文课堂变得有魅力,除了狠挖教材之外,还有多种方法,让语文课堂变得充满魅力是一种理念,没有固定公式,要看老师是不是细心去发现,有没有决心去实施。真正的魅力语文课堂是在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热爱的基础上,乐于学语文,主动学语文,最终提升其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