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5-31

所属计划:高中语文教学计划

作业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请结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谈谈你是怎样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

要求:①密切结合中学教学实际,切勿空洞说理。②可以是一个教学设计,也可以的一个教学流程,但要具体真实,有可操作性。③杜绝抄袭。

发布者:韩洪涛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体现

提交者:学员王玉霞    所属单位:扶沟县包屯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11 21:55:53    浏览数( 2 ) 【举报】


 

《归园田居》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3、分析诗人形象,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方法   诵读法    讨论

使用说明本诗主要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要训练学生通过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与体味情感来鉴赏古典诗歌情景交融意境的能力,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层次,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体悟古典诗歌中融注的积极健康的情感。应采用吟诵分析法、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教学手段。

 

课时   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作者介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 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东晋末年政治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乡村。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出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五柳先生传》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二、

1、结合课下注释批注翻译这首诗

 

2、朗读

注意朗读节拍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合作探究】

1、归园田居的题眼是哪个字?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用原诗中的词或句子回答。

 

 

 

 

 2、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

 

 

 

 

3、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你从中得到那些做人的启示?

 

课堂小结

本诗的写作特点:

     1、用白描的手法,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

2、  比喻生动形象,诗人把官场比喻为“尘网”“樊笼”,形象贴切。

3、情景交融,诗中描绘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等景物,以此来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4、语言朴素自然。如“狗吠深巷中......”,明白如话 

 

拓展延伸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①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②。   

【注】雉雊(gòu):野鸡鸣叫。②《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表归隐之意)③穷巷:深巷。④倚杖:靠着拐杖。荆扉:柴门。⑤即此:指上面所说的情景。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    

1)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布置作业:背诵默写全诗。

 

 

 

《归园田居》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一、归园田居的题眼是哪个字?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往何处?归去如何?用原诗中的词或句子回答。

   明确:字是文章的题眼    尘网---喻官场/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悠闲、安闲、清闲)。

二、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那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

    明确:第一问:作者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

    第二问: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的体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清新自然 祥和安谧 闲适恬淡 宁静幽美)

第三问:

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前四句是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房舍简陋,可树影婆娑,于自然平淡之中显出恬静幽美。五六句是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

2.动静结合。整体的画面是静的,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等表现出了乡村宁静祥和之美。静景之中,作者又看到动的画面。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炊烟飘动,狗儿吠叫,鸡在树颠鸣叫,在静止的画面中多了许多的动感,让这幅乡居图顿时生动活跃起来了。

3.白描手法,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毫无粉饰之词,平易如话,但恰到好处地与诗意合拍。(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陶渊明是白描的高手,其描写平淡质朴,不加任何修饰,却极为精练自然,如出水芙蓉,体现了白描手法的精髓。)刻画人物(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景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三、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那么你从诗中感受到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第一问: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第二问:清高孤傲、与世不合    洁身自好、甘于清贫    向往田园、淡泊名利

四、说说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赏?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后所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他选择归隐田园,远离污浊官场,独善其身,始终保持自身纯洁,是他人生中最勇敢最高尚最痛苦也是最无悔的选择。因为当时的陶渊明面对的是腐败透顶的官场,物欲横流的世俗,我相信如果在政治清明的时代,陶渊明一定会坚持他少年时大济苍生的理想,造福一方吧。

  做人的启示

  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区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什么时候该舍,什么时候该得,由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所以同学们要学会取舍。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