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22 2019-05-31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作业要求 :
请参训教师结合线上学习和校本实践,根据自身实际教学情况及课程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一次以展示“高中新课标和高中核心素养”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并将教学活动设计、实施与反思以文稿的形式提交至平台。


【具体要求】:
1.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2.内容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成绩为“0”分。
3.为方便批改,请尽量不要用附件的形式提交。(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文本框提交,操作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
4.提交校本研修成果时,请附上1-2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图片。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一次校本研修成果】布置作业

提交者:学员张蔚华    所属单位:河南省淮阳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21 19:25:55    浏览数( 5 )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张蔚华

【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候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设计理念】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语言、动作,形象激情的教学方法。

3、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学情分析】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教材目标】

A、基:了解《左》有,解生字,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B、基本能力目:理解关键词的含、用汉语复容。

C、思想育目学习烛之武在家危人安危于不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

一)入新,激发兴

一位伟人曾说过不会善待自己民族文化遗产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前途的民族。史书典籍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读史书就是去了解继承我们民族的文化。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春秋时期,郑国一位叫烛之武的说客退秦师的事件。

二)预习:借助《高中词语》,看提示、注,通全文,初步了容。

三)检测预习,出示练习:完成教学A于文以及识记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要求,合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教师充。

四)教学

1教师全文,一步整体感知文。法一的再落

2、自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不理解的句,批注有疑容。

3组织讨论找出的疑难词句,是完成教学B的第一步。教师及全体生,尤其是文言文基差的生,教师要指导学手()、动脑口,培思考分析能力,对学B行初步指

4、着重根据“思考一”,用汉语复述故事容,是完成教学B的第二步。步程序由中等完成,以此带动两头

五)教师以上

六)布置作

1、熟全文,一步感知容。2、完成练习二、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完成情

二)入新

学们,上节课果是之武退了秦师没有?退了秦。那么烛之武在家危急关头,是否是毛遂自荐,挺身而出,主地担这个重任的?在大军压境,拔弩紧张下,之武又是采取什方法使一心想借此扩张自己力的秦穆公改变态度的呢?问题,我们继续学习之武退秦》。

三)学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出人物性。

把本篇中所需要累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加以归纳,再次落实教学A文情,根据情要点分析人物形象。是完成教学C的第一步。

清层次:

文中的句子回答练习题二,实际上是在熟读课文的基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段共二十五字,交代了个问题?(明确:当时战争起因,秦、晋驻军方位。)

第一段埋下两处系全文,分析其作用。

寥寥25字,出了形(“晋侯、秦伯围郑”,国围一小——兵城下,形势严);围郑原因(“以其无于晋,且于楚”,晋利害相,和秦利害系不大——秦可以);驻军位置(“晋函陵,秦汜南”,分兵扎——有机会单独与秦接)。

照“春秋期形势图”和“秦晋围郑势图”,读过下文,就可以看出作者伏的巧妙、行文的密。

第二段:危受命

本段以简约,涉了人之事。

①佚之狐的话对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

必退”表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信任,使者未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之武的才能。

伯是如何之武的?

当郑伯准使之武秦君,却遭到拒:“臣之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明地流露出轻时未被重用而生的牢骚与。而得大度容而不卑不亢。“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也。然亡,子亦有不利焉。”先屈尊自之以情;后以家大警之,之以理。于是,之武只得“之”。

第三段:退秦

“夜而出”明秦晋完全包郑国也打不了。一步明兵城下的峻形。本段的重点在“”,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步步逼,层层深入。可分四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之矣”——坦言知亡,避其锐气

②“若亡而有君”至“君之薄也”——指出亡有利。因秦、晋目前是盟之武的措是委婉而谨慎的,他有立即指出秦、晋盟的虚伪性,却巧妙地点明秦、晋竟是两国这一事这样既符合实际,又根本上动摇了秦、晋盟的基不能不秦伯心。

③“若舍为东道主”至“君亦无所害”——明舍郑会对有益。如果第三是分析危害动摇秦伯的是引秦伯了。假如之武继续秦、晋系,很可能引起方的反感。因此,他了一角度,郑国存在可能有的种种。攻郑还是友,秦王然要衡利弊了。

④“且君尝为晋君矣”至“唯君之”,在经边一番拉后,之武不失机地秦、晋两国系,明晋国过河拆,忘恩负义,赤裸裸地挑秦晋两国系。然后又从历现实一步分析了晋得无到自己的危,最退兵,且留兵助守。

第四段:迫晋退兵

对风云突,晋侯有感情用事,而表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这种隐忍不应变的胸怀略,正是晋文公成霸的根本原因。

以上文章次和大意的了解可通过学讨论教师补充的方式行,不必字字落,只求了解大意

【板书设计】: 秦、晋围郑——的巧妙、行文的

危受命——大度容、不卑不亢

退秦师——委婉曲折、步步

迫晋退兵——忍不应变

【教后反思】

烛之武在去郑国之前跟郑伯有一个对话,这个对话写得很好。通过这个对话,我们能看到这篇文章语言之外的人格魅力。烛之武一开始推辞是真的推辞么?这个问题是很有价值的。再一个,烛之武推辞的时候是用什么理由来推辞的?为什么用这样的理由?推辞一件事的理由很多,像这样一件事情,两个大国大军压境,郑国危在旦夕,基本上已无回天之力了,这样的事,这样的任务,一般人是不可能完成的,所以,推荐烛之武去。国君甚至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他当时也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做一个养马的官。国君找到他,他用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来推辞,为什么用这样的理由推辞?为什么不直接说“你看这两个国家这么强大,并且我们以前还得罪过人家,人家打我们我们也无话可说”?他有很直接的理由,但是没用,而是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人家,现在老了更没用了”。根本就不提这个任务,就可以看出来他话里有话,不仅是个道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来烛之武这个人实际上已经成竹在胸了。他已经早就把事情分析透彻了,所以才找出一个不相关的理由,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另一方面,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事根本不谈,郑伯也明白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自己请的出使的人,不谈与战争相关的事情,郑伯也明白这个人了不得,这个人肯定有这个本事。所以最后激他“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这是候郑伯也确信这个人有这个实力、才干。前面这段对话是很精彩的,这为后来他为什么能够成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这是我个人的理解。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我们会发现隐含在里面有好多微妙的心理的理解因素。联系上前面我讲的见到秦伯之后,他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他根本就不谈你们来打我是不对的,一般来说,打仗自己被欺负了要找理由为自己辩护,他上来根本不做辩护,他只承认事实。这紧扣前面讲到的“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他没有道理,只能转换论说的艺术,是从这样一个角度切入的,所以说这篇文章的每一部分都有联系,使我们在读它的时候感觉文章尽管很短但是很完整,文气也很畅通。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