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校本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网络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板书”作品 作业周期 : 2019-05-14 2019-06-3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导言: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位老师,他站上讲台,潇洒转身,粉笔划过黑板,一副作品便悄然呈现。

这作品,便是“板书”!

信息时代,我们看过太多的ppt,却永远无法替代老师们的“板书”。

“板书”中蕴含着每位老师的故事、涵养、知识和专业水平,透露出每位老师不同的审美、性格和对学生的殷切嘱托。

它独一无二、无可替代,却又转瞬即逝、只留下一抹白痕。

“板书”作为老师们的“作品”应当让更多的人看到,应当从幕后走向台前。

网络平台属于各位老师,让我们结合网络学习的心得,改进完善我们的“板书”,展示出自己的“板书”,分享我们关于“板书”的故事和心得,让我们将用粉笔挥洒出的时光定格下来,流传下去!


作业内容: 任选一项或几项提交
结合网络学习和校本实践活动,提交一份您最得意的“板书”作品,上传至平台。  

1. 您最喜欢的自己的课堂板书照片,作为附件上传(不少于2张)

2. 按照板书原貌,手写拍照,作为附件上传(不少于2张)

3. 您关于“板书”的故事或感悟心得(不少于500字)

作业要求: 
1.结合培训课程中所学的有效教学相关内容进行打磨; 
2.结合本校本班具体情况教师实际教学工作进行打磨。

3.如果能简单介绍一下您这份“板书”的使用背景(学生、教学环境、学校情况等),将更好地展示您的特色。


发布者:项目管理员

【第二次校本研修成果】结合网络学习和校本实践,提交“板书”作品

提交者:学员王淑贞    所属单位: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    提交时间: 2019-05-28 09:23:06    浏览数( 0 ) 【举报】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是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的独特育人价值。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必将围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展开,各学科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需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如何评价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学科能力,以及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是各学科教师和教研人员面临的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语言能力是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及情感态度的能力。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关键词:首先,语言的使用一定是在社会情境中发生的,它不可能脱离情境。语言在社会情境中的主要使用途径其实就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方式,因此,这几项语言技能也是关键。在这里面大家可能发现增加了一个“看”的技能,“看”在英文里是viewing。这也是首次在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听、说、读、看、写这五种技能。

那么,我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听、说、读、看、写的方式,希望达到什么目的?是要达到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态度,传递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目的。所以语言能力并不是仅仅要学习知识,或者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其落脚点是为了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还有传递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对语言能力的理解。

根据我们对以上语言能力素养要素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与评价都应该离不开听、说、读、看、写这些途径,离不开理解和表达意义、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目的。孤立地脱离语境而学习词汇或语法,不是在培养真正的语言能力素养: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素养的途径,而不是最终的目的。

//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普遍局限于对中外文化异同的分析。提到文化意识,人们更多地想到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以及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往往忽略了文化知识中内涵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如何基于文化知识、文化比较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也就是说,文化意识应该指向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内容。在本次课程标准修订中提出的文化意识素养要素主要指中外优秀文化,既包括人文知识,也包括科学知识。

文化意识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也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识、态度和行为取向。非常重要的是,对于外语或者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切入点是中外优秀文化,强调对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能够进行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沟通的人。学生所表现出的文化意识,即基于文化知识建构的文化意识,是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对文化知识内涵的理解,对文化异同之间的比较而形成的。

学生在汲取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跨文化认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人文修养。这种修养将指导他们获得正确的行为取向。也就是说,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从感知到意识,从意识到修养,从修养到行为的内化、提升和养成的过程。

过去教育当中比较欠缺的是说教的多,学生获得的少,或者说帮助学生内化的少。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始终停留在外部知识层面,并未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态度和修养,也就无法影响学生的行为,导致知行不合一。对于很多道理,学生也是知道的,但是知道并不等于学生形成了个人的认识和修养,也很难影响他们的行为取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目前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贴标签”的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重新界定文化意识素养,让语言教育能够基于学科的内容,加深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比较、批判、评价、鉴别,从而汲取精华。在这个基础之上,使语言教育和学习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使知行统一起来。

//思维品质//

首先是对思维品质的简单定义,它指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调三个方面,即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在过去的语言学科教育当中,我们欠缺对思维品质的关注。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然后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能够让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意义和意图方面的表达。所谓的批判性,并不是去一味地批评,或者说是直接提出反面的意见。

所谓的批判就是强调理性思考,包括我们所说的reasoning要善于提出疑问,而不应不假思索地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接受所有的信息。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善于提出问题,善于通过搜集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或者评价他人的观点是否合理、可信。

学生只有具备了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创新,这三种思维特征的强弱就反映了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低。

//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那么学习能力的提升关键在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两个方面。


校本研修成果

最新校本研修成果

推荐校本研修成果

热门校本研修成果

热评校本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