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直线的方程

  发布者:谢冬莲    发布时间:2019-06-10    浏览数( -) 【举报】

直线的方程(一)

(一)教学分析

1.学生起点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点的坐标,直线的y截距,直线的倾斜角,直线的斜率,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学生活动的经验基础:

学生在初中甚至是在小学就基本掌握了过两点作一条直线,如何过直线外一点作一条直线的的平行线,其中最重要的体验就是要确定过该点的直线的倾斜方向,意识到确定直线需要的2个要素。

2.教学任务分析:

1)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要明确确定直线的因素——经过的一个点和直线的方向。

2)有了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就可逐一探求出直线方程的其他形式。探求过程本身并没有多少难度,但过程中体现出的思想方法却很有必要挖掘。从点斜式到斜截式,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用到了演绎思想;从点斜式到两点式,是从一般到一般的逻辑推理,依靠直线的斜率来过渡,体现了转化思想;从两点式到截距式,又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再一次用到演绎思想。

3)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点斜式方程。

(二)教学过程

1.问题提出:

方案一:我们知道,点的代数表示形式是坐标,那么点动成线,直线的代数表示形式会有吗?如果有,应该是什么?我们来探究。

方案二: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 = kx + b,其图像为一条直线。当一次项系数k > 0时,函数单调递增,图像呈上升趋势,是一条逐渐上升的直线;当一次项系数k < 0时,函数单调递减,图像呈下降趋势,是一条逐渐下降的直线;当一次项系数k = 0时,函数为常数函数,图像是一条与y轴垂直的直线。

问题提出:

 从集合的角度看,直线可以看成什么?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代数形式是什么?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怎么描绘出来的?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看成什么?

⑤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代数形式是什么?

⑥ 从直线的代数形式上看,确定直线的因素是什么?

⑦ 这些因素的几何意义你知道吗?是什么?

⑧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因素是什么?

⑨ 从对上面问题的解答中,你能抽象出与直线有着直接关系的数学概念吗?分别有哪些?你能对它们进行叙述或定义吗?

⑩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有直线都可以写成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吗?

问题解答: 可以看成点的集合。

 有序实数对,用(xy)表示。

 用列表描点法,即从解析式中取出一组组有序实数对,变成一个个点,再描绘到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可以看成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⑤ 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即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⑥ 是一次项系数k和常数项b

⑦ 因素k的几何意义是决定直线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即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因素b的几何意义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⑧ 是直线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和直线上的一个点。

⑨ 可以,它们应该是直线上的一个点和直线的倾斜角或斜率。这些概念在上一节课上已经讲过。

⑩ 不是,垂直于x轴的直线就不行。

通过对若干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再给出一些具体的直线让学生去体会,学生一定能够较好的认识直线的方程。

方案三:西安市计划近几年里要建造两条地铁线,一条是东西走向,称为地铁一号线,一条是南北走向,称为地铁二号线。地铁二号线正在建造当中,线路呈直线状,经过钟楼和南门,请问,这条线路经过小寨十字吗?请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是怎样测算出来的?

答: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能找到线路上所有点的代数表示形式,即直线的代数表示形式,然后把小寨十字对应点的坐标代入这个“代数表示形式”中去检验就行了,如果适合,就说明地铁线路经过小寨十字;如果不适合,说明地铁线路不经过小寨十字。

那么,这个“代数表示形式”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经过点 ,斜率为k,点是直线l不同于点的任一点,

分析:由于P,Q都在直线l上,从而用P,Q的坐标来表示直线l的斜率,则由斜率公式可得:

  整理得:

    即直线l的点斜式方程:

    由直线的几何特征,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的一点和斜率(一个方向)所确定的,称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教师可帮助启发学生作如下分析:

建立点斜式的主要依据是,经过直线上一个定点与这条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直线是惟一的,其斜率都等于k

提问:

1)上述变形过程中是否是恒等变形,也就是说该方程是否表是了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而直线上所有点也是否在该直线上,如果不是的话,丢失或添加了那些元素?

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可以把所有直线都表示出来?有遗漏的吗?(在“斜”上加重语气,唤醒思考,不满足于一时的成功)

解答:(1)由题意易得,满足方程的点都在直线上,而得出方程后,要把它变成方程.因为前后并不是等价变形,而前者表示的直线上缺少一个点,变形后得到的后者恰好将是成为整条直线的方程。

2)如果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是不可能用点斜式表示出来的。但这个问题反而更容易求解,反倒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遗漏此种情况。

当直线的斜率k不存在时,无法用点斜式求它的方程,这时的直线方程为.

值得注意的是,当直线斜率时,虽然也能用点斜式,但由于斜率的特殊性,该直线方程可直接写为

评注:点斜式方程推导对学生来说是容易接受的,因此,本环节通过问题的讨论,力求使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以建立起完整、准确的知识结构。同时,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切实掌握点斜式并不能把平面上所有的直线都表示在内,它受到斜率存在性的影响,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应根据情况分类讨论,避免遗漏.

3.直线的方程

一般地,如果一条直线l上任一点的坐标(x , y)都满足一个方程,满足该方程的每一个数对(x , y)所确定的点都在直线l ,则称这个方程为直线l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提问:如果直线经过点P(0,b),并且它的斜率为,如何求直线的方程.

将点P(0,b)和斜率代入点斜式方程,

y- b = k ( x  0 ) 

可化为:

根据已知直线的几何特征,称为y = kx + b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b为直线ly上的截距。

评注:该问题学生很容易解决,但要注意给学生点出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即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同时点出,这也是对直线斜截式方程的抽象概括。

  再问:点斜式方程要点在于一点和一个斜率,如果将斜率这个条件换成另一个点,此时条件转化为已知两点,此时能否求该直线的方程呢?有什么限制条件吗?

  解答:此时的两点恰好确定斜率,正回应了学生早已经明确的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公理,

2)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已知直线l上两点B( ,试求直线l方程.

首先利用直线的斜率公式求出斜率,然后利用点斜式写出直线方程为:

可以导出

注意:

1)上述两个方程表示的直线的范围是不同的.后者表示范围缩小了.但后者这个方程的形式比较对称和美观,体现了数学美,同时也便于记忆及应用.所以采用后者作为公式,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上两点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两点式

所以,当时,经过B(的直线z

两点式方程为:

2)强调倾斜角是0 o90 o的直线不能用两点式公式表示

3)若要包含倾斜角为0 o90 o的直线,应把两点式变成

的形式

4)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是运用点斜式方程,通过斜率计算推导出来的,而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通过抽象概括得到的,所以,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也可以说是通过抽象概括得到的。

3)直线方程的截距式

上述的直线方程的两点式虽然具有对称美,但还略显臃肿,你能在直线上无数的点中选取适当的两点,使得上式较为简洁易用?

求经过两点A (,0)  B (0, )的直线方程(ab  0)

解:由两点式易得,

整理得:

直线与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直线与y轴交于一点(0,)定义为直线在轴上的截距.

以上直线方程是由直线在轴和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截距式.由截距式画直线比较方便,因为可以直接确定直线与轴和轴的交点的坐标

注意:

1),表示截距,是不是表示直线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到原点的距离,即,是实数而不是非负数。

2)截距式的使用范围局限于x,y截距都存在且不为零时。注意分类讨论,防止遗漏

3)直线方程的截距式是直线方程的两点式的特殊情况,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过程,在使用范围上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

4.思考与交流:

  直线方程的四种形式中,哪个是最根本的,哪一个最活跃?它们的限制条件各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你能搞清楚吗?它们各自的使用功能你能预测吗?

从教材中推导四种形式的方程的前后次序,认知规律上,还是从知识的系统结构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此思考题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识直线方程的高度。

5.课堂小结:

1)本节课由确定直线的两个基本要素点和方向开始,引出了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由此采用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得到斜截式,通过对点斜的转化和抽象概括的出两点式,再次采用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得到截距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注意四种形式的方程使用的局限性,对斜率的存在与否,截距的存在与否以及是否为零要进行充分的讨论。

3)从中领悟“点、斜”是直线的根,所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显然是重点。要突出这个重点,就要不断地从“点、斜”中去体现直线,如点斜式方程的推导,用点斜式方程来推导其他形式 的方程,用点斜式方程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等,以形成“点、斜”思想。在学生的脑海中对点斜式方程产生较深刻的印象,才能凸现出它的重要。

6.作业布置:教科书中的练习题,或学业评价中的练习题。

7.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探究两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位置,力求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位置,最终转化为研究两直线的斜率关系上来,培养了学生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的意识和能力。根据直线斜率存在与否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附件

  •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二2.1.2 直线的方程教案.doc  下载 预览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