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项脊轩志》教案

  发布者:赵丽青    发布时间:2019-06-12    浏览数( -) 【举报】

文无定格,贵在鲜活

——《项脊轩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2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

    3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

    2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语设计:(略)

 


二、 解题 
     
志:名词,记;轩:本指前面高有帷幕的车子,因而把像轩车的屋子、走廊都叫轩,今天轩用来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多用于书斋茶馆;项脊:因江苏太仓项脊泾得名,因为他远祖归道隆曾居住于此,把它用来作书斋名有纪念远祖的意思。 

 


 三、知人论世:
     
归有光:明代著名古文家,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九岁能文,但科考坎坷,三十五岁才中举;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六十岁终中进士。以儒生而为县令,为政清廉,不为豪门大吏所容,仕途不利,转徙五年而终。归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时人有“明文第一”“今之欧阳修”的赞誉。 

 

四、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全文,注意字词:

脊jǐ            渗漉shēnlù         葺qì           垣yuán       楯shǔn         偃yǎn兀wù           籁lài            迨dài           爨cuàn        庖páo          妪yù          

婢bì            妣bǐ             姊zǐ           呱gǔ         比bì           阖hé

顷qǐng          笏hù          号háo            扃牖jiōng yǒu               几jī

2、在预习的基础上梳理文言字词。(见课件)

 


五、具体研习文本:

(一)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感情。“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中心句)

(二)请思考: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1节修缮前后的项脊轩--------多可喜

    25段,作者写了几件可悲的事?

    A.诸父分家,家族衰败  B.悼亡母C.忆祖母   D.忆亡妻

(三)具体研习:

1、可喜:小阁子的变化

修葺前: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宁静(借书满架,桂影斑驳,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天”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

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 
 
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 


 
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2、早慧能文的作者,悲的又是什么?

可悲:①大家庭的衰败(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②幼年(8岁)丧母的悲痛(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③去世祖母的企盼(追忆祖母,长号不自禁)作者8岁丧母,作为一个文人,读书走上仕途才能振兴大家庭。35岁中举,60中进士,无法改变现实。

④妻子早亡。(伉俪情深,阴阳永隔。35岁中举,迁徙,发现旧文,悼亡情切。)

 

小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归有光追忆往事,惘然,凭吊个人遭遇的不幸,写出了对家道中落身世的惋惜和哀鸣,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切怀恋。

 


六、品细节:
 
(一)姚鼐说:《项脊轩志》是太仆最胜之文。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挚的感情。

    初中我们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背影》,其中有一段精彩典型的细节描写,我们一起来回顾一遍吧: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作者抓住生活中买橘子这一十分平常的小事精雕细刻,成功刻画了父亲的背影,使我们感到父亲的真实、可敬、可亲,从而写得情透纸背,泪透纸背,力透纸背。

 

(二)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特写镜头把它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   

     或者说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某些细小而又能很好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环节和情节,加以具体描写。好的细节描写,能使人物性格丰满、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

示例1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秭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一个动作、一句话,刻画了一个慈母形象,这一细节准确传达了母亲对子女的深切关怀和厚爱,同时我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也不言而喻。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可以传达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

 

(三)小组讨论:文章多处描写生活细节、平凡场景,你最喜欢哪一处细节描写,请谈谈你的理由。

1、第1处、借书满架……姗姗可爱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满架的书都是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2、第2段里还叙述了作者束发读书轩中,祖母前来探望的一件佚事。说说祖母的言语举止表露了她怎样的心情?

    这件事情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次,作者在轩中读书,祖母前来探望。一见面,祖母就说: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话语中既含疼宠之情,又有赞许之意。比去,以手阔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这一段描写,细致入微地写出了老祖母复杂的内心活动。临走的时候,轻轻阖门,生怕屋外有什么动静会干扰孙儿读书。一个小小的动作,表露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之情。同时,看到孙儿如此发愤,想见将来必有成就,喜悦之情不能自已,因此喃喃自语,又想到自己年岁大了,怕等不到孙儿获取功名那一天,激动之中,又稍带有几分伤感。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希望孙儿取得功名,荣宗耀祖,这无疑有其庸俗的一面,但通过一个细节,几句话语,就把祖母对孙儿的勉励、期待之情摹写得十分真切。

 

3、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恩爱补记在35岁后,一个早早失去母爱,在功名科举上又屡遭打击的年轻读书人在结婚后获得了精神上的抚慰。然而妻子也不幸早逝,项脊轩虽经修葺,却已物是人非,简短的文字里蕴含着多少今昔对比的沧桑感叹!

 

4.课文第4段通过哪几个生活片断来抒写作者当年与其妻的亲密感情的?

    作者撰写(项脊轩志)一文之后,又有其妻来归一段情事。项脊轩中原是作者一人独居,或啸歌,或兀坐,以诗书自娱。后五年,吾妻来归,这时的项脊轩中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其妻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有问即有答,有学即有教。从字里行间,我们似可以听得见项脊轩中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再说,作者安贫乐道,他的妻子问的是大事,学的是书法,志趣自然相近,伉俪间感情之融洽自可想见。这一层从正面写。接着,作者又指出一件琐事,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表面看来,这一句话突然冒出,似与上文全不相关,然而细细体味,文脉似断而实连。吾妻转述的是诸小妹的话。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缘故。那么吾妻为什么会经常提起阁子呢?上面时至轩中……”那一句话就是答案。可以想见,吾妻经常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光是阁子,而且还有阁子中的人,他们在阁子中柔密无间的生活。这一层从侧面写,对前一层既是补充,又是深化。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待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句句记实,字字含情。第一句,说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项脊轩原先是既窄小,又破旧,作者稍加修葺,再作美化,独居陋室,自有无穷乐趣。现在呢?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说妻子亡故以后自己如何悲痛,如何怀念。但读者从前后的对比中自能体会到作者对妻子那种真挚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全然不见当年的热情,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5.这篇课文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分析:文章结尾,贵有余味。这篇课文的结尾,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庭有批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就似乎看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就似乎听到妻子的欢声笑语。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何况这一番是永别呢!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就会联想到当年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物虽在而人已去,占据着心头的只是一片怅惘之情。这一句话,托物寓情;同时又点到,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言简意丰情深,耐人寻味。

 

小结:作者善于从生活中捕捉平淡的琐事,用典型的细节和场面,寥寥数笔,却抒发了深挚的感情的突出写法。正如明人王锡爵所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所以这些我们平常熟视但只有感觉而不怎么认识的事,一经作者真切再现,便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便能以事令读者产生巨大的震撼。正如明人王锡爵所评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七、齐读全文,再深深体会细节之中的深情。

归有光的散文对清代影响很大,清代散文的主流是桐城派。桐城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姚鼐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后,元明两代除归氏外别无他人,并把他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个评价是符合实际的。

 

 


八、写作特色:

 1 第一节——以动衬静        其他例子唐人王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第二节———虚实结合      借老妪写母亲音容笑貌

 3 第四节——以喜衬悲    以当年小夫妻在轩内唱和相随的欢乐来衬托今日丧偶的悲哀

 4、第五节——今昔对比   

    “死之年对比,暗寓今不如昔。这种手法是诗文中常用的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

 5、叠字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