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

  发布者:唐淑霞    发布时间:2019-06-02    浏览数( -) 【举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

2、赏析词句,体会辛弃疾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

3、分析本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鉴赏诗歌的技巧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词韵味,品味诗词语言,深刻理解词人悲苦心情。

【教学难点】

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教学方法】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析句品词,体会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本词,查找典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他是一把倚天巨剑,被爱国的烈焰灼烧,他是一支如椽巨笔,把历史的词章书写,他完美地集文韬与武略于一身,令后世无数的文人将士景仰。他是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是慷慨悲壮的一代词宗!他就是南宋豪放词人辛弃疾。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辛弃疾,欣赏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来感受他词作的魅力。

二、诵读初体验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陈子昂登过,有了《登幽州台歌》,杜甫登过,有了《登高》。那么辛弃疾登上赏心亭又有何登临意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一遍课文,注意三个方面;一、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二、把不懂的地方画起来。三、把握感情基调。

字音;遥岑远目cén  献愁供恨gōng 玉簪螺髻zān jì

鲈鱼堪脍kuài 倩何人qìng   揾英雄泪wèn

词义;遥岑:远处的小山    断鸿:失群的孤雁        倩何人:请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歌女     揾英雄泪:擦拭

    感情;悲愤

补充作者和写作背景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

背景;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由于他是仕金官员的后代又参加过农民起义,使得朝廷对他不能信任;再加上他是个意志坚决的主战派,触犯了当权者的忌讳。所以,辛弃疾南渡归宋的十余年,一直未受到朝廷重用。在这种境遇下,辛弃疾心头的报国热火燃烧得他难以忍受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三、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献愁供恨,忧愁风雨,揾英雄泪

四、请试着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并具体分析。

明确: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

三、上片赏析

纵观全词,如同一般登临诗词一样,本词也重在写登临之意。当然要通过一系列的意象来表达。

1、上片写到了哪些物的意象,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寄寓了作者哪些登临之意(情感)明确:借景抒情

明确: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第一层:“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楚天千里清秋”一句,点出登临的地点、环境、季节。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的情。“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并用“秋无际”“千里清秋”也就是愁无边际,雄浑而不失清丽。

第二层:“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以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山,描写出远山的秀丽。“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其实是人心中有仇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是在献愁供恨。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以上几句,由景及人,由物及我。

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用少壮年华而大有作为。同时,词人又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又以断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这句本是描写景物,但作者也将“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游子”以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2、此情此景,作者有着什么样的行为?作者用了哪几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明确: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第四层: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是吴国制造的一种弯形宝刀,后来就把吴钩作为宝刀的代名词。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他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遍”——第二个动作。拍阑干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但是,拍遍了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一样。不仅拍,而且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然而,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朝廷无人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心情,“无人会,登临意”六字便是辛弃疾为“世无知音”发出的深沉喟叹。

四、下片赏析

1、词的下片运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中用了哪些妙词?表达了作者什么“登临意”(感情) ?

 

   典故                                            作者态度

    张翰 乐于归隐               休说                    耻于归隐

    许汜求田问舍                羞见                    为国忘私

    桓温;树犹如此                可惜                    时不我待

2“登临意”在心,它的外在表现是“泪”。有道是“英雄有泪不轻弹”,但这位却泪满衣襟。你现在知道“英雄落泪”的原因了吗?

为辽阔国土尚未能收复而流泪。

为自己身为江南游子,思乡而流泪。

为自己报国无门,无人理解而流泪。

为朝廷偏安无为,国势衰微而流泪。

为时光流逝自己却壮志未酬而流泪。

3、在风雨如晦的日子里,辛弃疾的一腔孤忠无人领会,化而为泪,那是一滴怎样的泪呢,你能找出类似的诗句吗?

学生举例(陆游,杜甫,范仲淹等的诗句)

五、小结

六、拓展探究

  提到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除了辛弃疾,我们还会想到谁?下面我们就通过两人的代表词作(多媒体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比较一下,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两人在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七、板书设计

               上片

所见      江天  远山 落日  断鸿  游子

                                                  借景抒情

所做      

 

              片                            

          季鹰归未:思乡难归                       

所思      求田问舍:不做谋求私利的人               借典抒情

          树犹如此:虚度时光,功业无成             


附件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比赛用).doc  下载 预览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