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发布者:王旭    发布时间:2019-06-06    浏览数( -) 【举报】

      数学中的美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现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1、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中的数学美  
        数学美其实是一种很含蓄的美,它不可能象看工艺品一样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而是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让学生去理性地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美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因素.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增加了许多插图和阅读材料,其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  例如:华师版八下教材在《勾股定理》之后安排的阅读材料——美丽的勾股树,使得学生在学习勾股定理的同时又发现了它的美学价值,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如:八上教材第85页介绍了"杨辉三角",从表面上看,是一些枯燥数字的堆积,但从理性上认识它,却在严整的排列中,有优美匀称的规律,犹如一座数的山峰,融合了数学和谐之美,这些枯燥乏味数字的和谐组合,就产生了神奇的力量,令人赏心悦目!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数学的教学如果仅就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是相当乏味的,只有把所要教的数学内容融入生活,让学生有真正的生活体验,数学的美才能显现其动人的色彩.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使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美.  例如:教学"黄金分割"时,可介绍其美学价值在生活中的应用:人体躯干的宽与长之比等于0.618时,就显得匀称;主持人主持节目时,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位置,不显得呆板,声音传播效果最好等,如此讲解,既展示了数学广泛的应用,又体现了数学美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数学美.又如:学习过二次函数的图象后,带领学生观看广场上的喷水池,那随着音乐声此起彼伏的水线,一会儿高矗云霄,一会儿盘旋而下,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3、引导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数学美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把数学美反映出来,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美,学生才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美,在美的意境中不断受到感染、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美观、整洁、规范的板书来陶冶学生爱美、欣赏美的情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实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还可以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数学美尽情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在分别学习了二次函数y=ax2、y=ax2+k、y=a(x-h)2+k的图象和性质以后,引导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内在联系.发现前两种函数分别为第三种函数令h=0,k=0和h=0的特殊形式,这样学生容易理解,容易记忆,便于掌握知识的本质,并从中感受了数学的统一美.   
         4、引导学生品味解题过程中的数学美   
        学生解题时一旦发现题目提供的知识信息与自己的审美情感相吻合,就能正确、快速地确定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数学解题也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情感支配下对数学美的追求.   例如:两个不相等的实数a、b满足a2+2a=1;b2+2b=1,求a+b的值.   解题思路:由已知容易发现a、b为一元二次方程x2+2x=1的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再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关系得,a+b=-2.   将这种方法与直接求方程解出a、b,再分类讨论作比较,就发现要简洁得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简洁美.   又如:已知方程的解是x=c,x=  ,请用这个结论解关于x的方程:   x.   解题思路:先观察已知方程的特点,发现左边是一个数与它的倒数的和,右边是把左边中的未知数换成常数c,所求方程不具有这样的结构,所以必须先将方程转化成已知方程的结构,在两边同时减去1,就能得到x-1=a-1或x-1=,进而可解出方程的解x1=a,x2=.   这道题目体现了数学中的对称美,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题目,发现这种对称美,那么学生在解题时才能品味到这种数学美.   
       5、运用数学史,引导学生反思数学美  
        我国是数学王国,历史悠久,成果辉煌.教师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料和数学家的故事,可以使学生反思数学美,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   例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是出自我国《孙子算经》卷下著名的"雉(鸡)兔同笼问题,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在数学上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学习勾股定理时可向学生介绍,勾股定理从被发现到现在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三千年的巴比伦人就知道和应用它了.我国古代也发现了这个定理.据《周髀算经》记载,商高(公元前1120年)关于勾股定理已有明确的认识,《周髀算经》中有商高答周公的话:"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有很多种,到现在为止,已发现有370多种.   
       6、引导学生创造数学美   
       数学美的创造是数学美的升华,是数学美的最高境界.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美,更重要的还要学会应用数学美去创造数学美.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之后,指导学生用"七巧板"进行拼图游戏,即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來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益智游戏.学生在拼图的过程中能享受到通过自己创造而带来的数学美,大大增加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华师版七下第70页阅读材料——剪正五角星.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得到的图形特征,有正五角星,有正五边形,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一定想弄明白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数学是美的.教师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向学生展示各种数学美,并不断地感染学生,最终让学生完成对数学美的创造.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