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辛亥革命

  发布者:赖红袖    发布时间:2019-06-08    浏览数( -) 【举报】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辛亥革命》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专题三的第二课,本课在专题三中上承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现代历史的第一次巨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里程碑。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了解解武昌起义、中国民国建立以及《临时约法》等主要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功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讲史料的研读,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经验,去认识辛亥革命;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讨论,客观、公正地认识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志士为革命牺牲一切的革命信念;通过多元史观教学培养学生以批评性思维为核心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确立本节课的重难点分别为:

教学重点:武昌起义的基本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多层次多角度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

教学过程说明

讲授具体内容时,引导学生首先理清辛亥革命这一概念,从而以背景、过程、影响来认识辛亥革命,这样使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关于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结合相应材料与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爆发革命?为什么能爆发革命?关于辛亥革命的过程,从五个方面进行认识,并根据时间为学生归纳了事件发展的过程:爆发标志→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南京、孙中山、五色旗;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覆灭;袁世凯在京就职→1912年3月10日,标志辛亥革命失败; 颁布《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通过,11日颁布有利于学生串联知识点和记忆知识点。关于影响篇,提供材料,引导学生多维视角认识辛亥革命,培养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19世纪末,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并得到社会各阶级和阶层的广泛认同。与此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下层提出了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实行民主共和的主张,却不为人们所认同。这种局面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才逐渐改变。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开始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思潮并出现了辛亥革命。

概念:

广义: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同盟会成立算起)。

狭义: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一、辛亥革命的背展示材料学生归纳分析

1.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疑。

2.经济和阶级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迅速的发展;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⑴兴中会:1894年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⑵同盟会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民主义)

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根据政党的标准,纲领、领袖、组织是基本条件。中国同盟会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孙中山被推为总理,有全国性的组织系统,完全具备了政党的条件。

5.军事准备: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形势

6.革命时机: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7.组织领导: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展革命力量。

 

练习1:上海公共租界警务报告称,上海章园于1911年12月30日、31日和1912年元旦举行游园会,节目有文明戏、滑稽、女歌唱、日本舞蹈及魔术。每日平均有千人前来观看。入场券每张1元,全部收入均移作革命经费。这体现人民支持()

 A.兴中会                     B.袁世凯         

 C.革命势力                   D.清政府

练习2: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民国、孙文、共和        B.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

C.军阀、实业救国、陈独秀  D.革命、中国共产党、抗日

 

 

二、辛亥革命的过程

爆发标志→1911年10月武昌起义

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南京、孙中山、五色旗。

清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清朝覆灭

袁世凯在京就职→1912年3月10日,标志辛亥革命失败。

颁布《临时约法》→1912年3月8日通过,11日颁布。

(一)武昌起义(根据教材学生归纳)

1. 概况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地点:湖北武昌

领导:共进会、文学社       

主力:湖北新军

战况: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结果:15个省区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2. 取得胜利的原因:

抓住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共进会、文学社的长期工作

民主革命思潮的传播,革命武装起义对形势的推动

人民群众的配合

湖北新军革命首创精神

3. 通过材料让学生分析得出这一结论: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材料: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 ”这说明了什么?

 

练习3.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B.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C.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D.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

练习4学者李泽厚说:“遗憾的是,就在这期间,也就是在1908年,慈禧死掉了。如果早死十年就好了,戊戌变法可能成功;如果她晚死十年也好,就不会有辛亥革命了。”在李泽厚看来(  )

A. 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

B.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

C. 戊戌变动失败根源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慈禧的死有直接关系

中华民国成立

1.民国的建立:

时间、地点、总统、国号、国旗、纪年、历法(学生归纳)

2.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和措施:

政治上:人民享有选举、参政等“公权”和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等“私权”;焚毁刑具,停止刑讯;通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华工;严禁买卖人口,禁止蓄奴;割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经济上:设立实业部,颁布保护工商业的规章,废除清代的一些苛捐杂税,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

文教上:提倡以“自由、平等、博爱”为纲的“公民道德”;禁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新编教科书必须合乎“共和民主宗旨”,“禁止有碍民国精神及非各学校应授之科目”,小学禁止读经书。

(三)革命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分组讨论失败的原因

第一,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

二,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

第三,是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第四,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1)权利: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

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体现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

2)政体: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度

2.目的: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3.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五)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展示材料,同学结合书本自由讨论

1.原因:

①袁世凯是清末北洋新军的创始人,控制北洋新军。

②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寻找新的代理人——袁世凯

③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资产阶级革派的软弱妥协.

④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2.过程:

①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攫取清政府的大权(内阁总理大臣)

②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③南京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④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习题5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前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对中华民国的政体形式作出了重大改动,由最初预想的总统制转变为责任内阁制,进行这一改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革命党人进行政权建设的经验不足

B. 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涉

C. 清政府的阻挠

D. 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习题6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辛亥革命的影响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

①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民族民主以师提高。

③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⑤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变化。

3.地位: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思考: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 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怎么看?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绞杀的。

2)主观: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

②脱离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

③同盟会软弱无力。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没有胜任它的历史使命,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

④没有自己的武装。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末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

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5.启示:资产阶级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学生探讨学习:“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

得出结论: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习题7辛亥革命后时人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

A、未能建立民主政治体制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D、中国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习题8: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像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

 


 

 

结束语:

    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留给我们的仍旧是不尽的思考!中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的道路依然漫长。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同志是谁呢?他们又将为中国的革命作出怎样的努力呢?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后的学习。


附件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会昌中学 赖红袖.doc  下载 预览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