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的运用

  发布者:王焕诚    发布时间:2019-06-09    浏览数( -) 【举报】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育的运用

 

摘  要: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为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提升学生课堂的收获感,也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同时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坚持适度性、准确性、高效性的原则,引导学生自然培育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历史教学   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课标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①]根据历史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肩负起家国情怀的培育的教学任务。而伴随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推进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文将对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有利于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的收获感。国家教育部在 2014 年 3 月颁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历史作为人文类学科,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责无旁贷的义务,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助于实现这一育人目标的实现。在现代教育技术下,高中历史课堂有助于实现传授知识与推进素质教育并举,通过课堂展示、小组合作、网络学习、社会调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共享意识;提升明辨是非能力、创新能力,在润物细无声处进行情感升华和立德树人,培育家国情怀,引导广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现代教育技术对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中,多“填鸭式”、“满堂灌”教学,课堂由教师主导,缺乏对学生个性化教学引导,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对历史知识多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对历史时空的有效掌握、唯物史观的运用欠灵活、史料实证能力不足、历史解释水平有待提高、家国情怀的情感培育不自然,学生课堂的整体收获感不强。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高中历史教学,丰富了教学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的呈现载体,对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力。在现代教育技术下,通过先进教学设备的使用,可以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进行适当的场景再现,这便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以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不可避免的要大量查阅资料,这对于提升教师多媒体使用水平、教材处理能力、史料实证能力、学情分析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这都会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育的原则

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②]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提供了便利,但是教师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适度性、准确性、高效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坚持适度性——发挥教师在家国情怀培育中的引领作用。

在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下,很多行业都受到影响,甚至有的行业极可能被机器取代,但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需要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达成教育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可以让课堂变得有趣,但是必须避免机器代替教师。例如在讲述朱汉国主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简称人民版)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三课《伟大的抗日战争》[③],课本中讲述了日本侵华罪行。若只是单纯的观看《南京南京》等视频,而没有教师的适当总结升华,学生对于日本侵华罪行只能停留在南京大屠杀的模糊记忆,却不能宏观把握日本侵华的蓄谋已久、侵华的滔天罪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这对学生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何称为“伟大”有难度,“伟大”的史实支撑无法有效掌握,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引领,有效地引领学生培育家国情怀。

第二,坚持准确性——彰显家国情怀培育的学科特色。

    历史教学注重论从史出,在这一过程中讲究运用唯物史观,通过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所以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应注重学科特色,坚持史料运用的准确性。伴随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材料,有很多材料是不断转载使用的,这虽方便了教师备课,但是教师在组织教学前必须论证史料的准确性,切不可用错误或者疑问的史料传授知识,甚至是引领学生培育家国情怀,这是严重错误的和极端危险的。对于这种现象,广大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在传授知识、引领学生培育家国情怀时应彰显学科性。

第三,坚持高效性——注重家国情怀的自然培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期盼,发挥教育的立德树人作用刻不容缓,高中历史教学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现代教育技术下高中历史教学还需要坚持高效性的原则,注重家国情怀的自然培育。例如在人民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中,只是简单的介绍分封制的内容和影响,但是学生对“周的文化形式也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以及因分封制带来“周的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④]等理解存在困难,学生难以理解西周分封制对整个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难以将西周分封制上升到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高度,对自然培育家国情怀有影响。

西周分封制示意图对于上述问题,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呈现夏、商、西周的疆域变迁,特别是呈现西周纷纷示意图[⑤]。教师引领学生讨论分析示意图主要封国的位置、分封对象、封国的地理分布特点等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形象直观的了解分封制对西周管理偌大疆域的便利;深入理解分封制推动了周文化在华夏大地传播;深深感悟分封制对对整个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积极作用,高度认可分封制为代表的早期政治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流露出对中华先秦历史的认可,感悟历史的厚重,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树立文化自信。

总之,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迅速发展的新时代,在便利家国情怀的培育的同时,也带来了新课题——如何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达到高效地培育家国情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心得,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时应遵循适度性、准确性、高效性的原则以实现高效课堂、激情课堂、智慧课堂的打造,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引导学生自然培育家国情怀,提高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培育阳光、自信、积极、进取、开放、创新的新时代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考文献

[1]敖雪峰.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历史教学,2016,(06):69-72.

[2]史登伟.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运用的适度性[J].学术研究,2015,(09):155.

[3]江胜伟.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培育策略——以“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一课为例[J].教育论坛,2017,(10):62-6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5

[]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M].人民出版社,200936

[] 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M].人民出版社,20096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5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