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发布者:陈高添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数( -) 【举报】

第1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学习要求】

    1.认识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了解一般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2.知道用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原理,通过实验估测分子的大小,体会建立模型和估测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3.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意义,会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进行计算或估算。

【学习重点】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的模型、大小、质量

【学习重点】

结合阿伏加德罗常数对分子大小、质量进行计算时,分子的排列模式处理(是球形还是立方体)

【学习过程】

看到今天的标题,我们就会想到化学中关于物质组成的知识。事实上,今天的课差不多就是这部分知识的复习,只是某些素材和研究的途径略有不同。

一、分子的大小

人们在认识物质组成方面的历史,我们已经知道得比较多了,这里不再赘述。

设问:什么是分子?

学生:分子是物质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它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原子。

我们下面从物理学的角度介绍一下人们认识分子组成的典型事实——

1.相关事实

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教材彩图2)→根据放大率反推分子大小

*电子显微镜(照片)→根据放大率反推分子大小

单分子油膜法

a、原理…,以油酸分子呈立方体排列“估算”→关系:d = 

b、操作:油酸→稀释→滴入→酒精溶解→撒石膏粉(或痱子粉)取膜→面积计算

例题:将1cm3的油酸溶于酒精,制成200cm3的的油酸酒精溶液。已知1cm3溶液有50滴,现取其1滴,将它滴在水面上,随着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层。现已测得这个薄层的面积为0.2m2 ,试由此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

解:d = =  = 5×10-10 m

答:略。

用不同的途径测量,发现不同的分子,其大小虽然各不相同,但它们的数量级是相同的——

2.分子的大小:10-10 m数量级

10-10 m在波动光学中也称之为1埃(),它是纳米的十分之一。

过渡:分子的线度是如此之小,那么组成物体的分子个数必然是巨大的。分子的线度和组成物体的分子个数除了实验测量之外,还有没有理论的方法寻求呢?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化学知识复习)一摩尔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

1.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的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即:NA = 6.02×1023 mol-1(精确值为6.0221367×1023 mol-1)

显然,有了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我们就能将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起来进行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重要纽带。

2.分子大小和质量的计算

当然,在计算方面,除了重复化学科目已经做过的一些处理外,还有一个分子怎么排布的问题。有关这方面的详细知识,在下一章会具体介绍。今天,我们会用到一些相对“模糊”的处理。具体怎么个模糊法,看下面的例题——

例题:已知金刚石的密度ρ= 3.5×103 kg/m3 ,碳的摩尔质量为12×10-3 kg/mol。现有一块体积V = 5.7×10-8 m3的金刚石,它含有多少个碳原子?如果认为碳原子是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的,试求碳原子的直径。

解:第一问很常规,属化学知识复习。

N = n NA = NA = = ×6.02×1023 = 1.00×1022

解第二问,可以先求每个碳原子所占据的空间

v = = = = = = 5.70×10-30 m3

如果认为碳原子呈立方体排列,碳原子的直径d =  = 1.79×10-10 m

如果认为碳原子呈球形排列,则 v = π()3 ,故,碳原子的直径d =  = 2.22×10-10 m

这两种算法导致的结果差异较大,第二种看起来似乎更精确,但只要稍做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如果把每个分子所占的空间作为每个分子的体积,那么,分子之间的间隙不是不存在了吗?。所以,第一种算法事实上更为符合事实。

从本题的第一问可以看到,57mm3的钻石(相当于钻戒上的一颗小钻石)所含的碳原子居然有1022个!这个数字是庞大的,也就是说,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建立起这样的观念非常重要。

第二问则告诉我们,遇到分子间距和质量的问题,除了化学的知识复习之外,还要进行物理的思考…

三、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两部分内容…。知识的重点还在对化学知识的复习,建立起“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这样的观念。在分子的排布方面,我们可以相机行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子所占的空间和分子本身的大小是有差距的,这样的情形在气体中将会更加明显。

四、作业布置

教材教材本节课后第(2) (3)题,做在作业本

教材教材本节课后第(1) (4)题,作为课外作业做在书上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