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2

  发布者:陈淼岩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数( -) 【举报】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送友人》、《卜算子.咏梅》两首诗歌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体会诗中那种豪迈而不悲伤的情感基础。
3.了解陆游,积累咏梅的诗句
4.品味词的语言,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2.  通过品味诗歌语言领会诗人所运用的手法及抒发的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词,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过程】
导入
1.古代诗歌常见题材: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
2.南北朝时期文人江淹在《别赋》里开宗明义地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将离别定义为最神伤最失魂落魄的事。事实上确实如此。看看同学毕业分手时刻,想想战友复员挥手之际,均是黯然销魂,泪流满面。况且,这是在有电话、微信可以联系的现代,离别,依然是令人神伤不已。在没有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古代,离别所带来的情感之伤,必定比现代人深刻。一别成永诀,在交通与通信不发达的古人那里,是常有的事。因此,古人对离别之情尤为看重。为离别而写的送别诗,亦是浩若烟海,不可胜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白的《送友人》,体味诗人抒发的离别之情。
3.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离别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鉴赏送别诗风格时,做到知人论世,体察诗情。如李白生活在盛唐,他具有乐观进取的精神,心胸开阔、性格豪爽、甚至狂放不羁。因此他的送别诗景象宏阔、别情深挚豁达开朗,没有伤感情调,如《送友人》,这是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自读体会
2.引导学生展示
3.诵读语调交流
三、品读鉴赏
1.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送别环境中山雄伟的静态美和水潺潺流动的动态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虽是别离,却全不见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反而给人以色彩明丽、节奏明快的感觉。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理解“孤蓬”这一意象。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更着一“孤”字,怜惜愈甚。此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比喻的修辞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形象地表现了依依惜别之情。
(2)诗人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是怎样的?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写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表达了对友人的留恋之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班马,离群的马。诗人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
5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直接抒情
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诗歌讲究含蓄蕴籍,表达情感往往婉转曲折,经常运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这种手法更是送别诗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例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没一句直接写情,但句句饱含着作者深情。我们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兴奋、激动的之情,连猿猴的哀鸣在这里也如音乐一般的美丽。这是作者在流放夜郎国的途中突然被大赦,从水路返家的时所写,那种归心似箭的愉悦心情融汇在了写景之中。
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别诗中还经常用到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这是虚实结合的笔法,这样虚实结合就拓宽了诗的意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惜别之情、思念之情。
6.送别诗常见的意象:杨柳,酒,月亮,长亭,浮云

导入《卜算子.咏梅》
1.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傲雪斗霜,不居功自傲,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回忆一首关于梅的诗
五.诵读全词
六.知人论世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词人。一生志在恢复中原,因“喜论恢复”‘受到投降派忌恨,受人排挤,结果被几度黜免,回乡闲居至死。陆游是创作力非常旺盛的诗人,《剑南诗稿》共收录9300余首诗词,加上遗稿,有一万多首。诗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主张北伐,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
七.合作探究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操节自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抒发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和炽热的爱国情感,其实也正是作者一生标格孤高,绝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不渝的铮铮傲骨的真实写照。
对比学习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陆游词背景:
    作者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一贯主张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通过咏梅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毛泽东词背景:
    次词写于1961年12月,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际上 的反华势力也十分猖獗,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即使如此,作者仍然保持了革命繁荣乐观主义精神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