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误区

  发布者:廖君通    发布时间:2019-06-12    浏览数( -) 【举报】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自觉地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整合。但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老师存在着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理解及操作的误区。这些误区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度,使课程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偏离正确的方向。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中出现的误区  

误区之一:将整合理解成简单的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我们要把信息技术作为解决数学问题和学习数学的工具,而不是传统教学工具的替代品。然而现在却有大量的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走向极端,只要是公开课、评优课,教师就会把传统的教学手段换为电化手段,没有真正在备课中融入信息技术。错误地理解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将计算机、展示台、投影机等先进的仪器搬进课堂就是进行了课程的整合。这样做只是达到了传统意义上的辅助教学。  

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结合只是简单的11等于2,而整合后的资源所产生的效益不单是原资源效益之和,可能远远大于它,也就是11可能大于2。  

如:在听《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节课时,该老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在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个课件,课件的画面非常漂亮,内容却只是几道数学计算式题的展示,在计算式题的周围有许多漂亮的花和一些卡通画,非常地富有趣味性,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确实能吸引小学生的眼光。但是总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只是几道数学计算式题,本来只需用小黑板就能反映的式题,却非得用大量的时间来设计一个花哨的课件来,不仅不能很好地展示式题,反而还分散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效果是适得其反。在这里,老师把信息技术当成了一种工具,却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反而干扰了课堂,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和一种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途径。在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教师应当努力培养学生的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数学知识、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的意识和能力。  

 

误区之二:无限夸大信息技术的作用  

从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开始,人们就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能够给课程与教学带来变革。在很多学校,各学科教师都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师在整合的形式上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即存在着让沉重的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的倾向。为了整合而整合已经成为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大的误区。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不应因此而迷失方向。所以,教学中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而盲目使用技术,将信息技术神化。   

学生通过动感、直观的材料来进行学习,本来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便利和优越之处,但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并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学生通过形象材料来学习,追求的应是思维学习高级学习和抽象学习,而不仅仅是感官学习、直观学习。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让学生观看电脑动画,虽然课堂新颖有趣,但学生难以获得切身的体验,结果也只是纯粹的记公式罢了;还有一些协作形式的课,明明可以大声在课堂上发言的,却要在论坛中用敲击键盘取而代之。  

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只有用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才算是整合课。其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应局限在哪一节课,而是融入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开展过程中,如教师查找资源、备课、写教案、制作课件、授课、考试、评价、教研等,都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可见,并不是有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它们是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的,也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即使明知没必要,也要牵强着放进来。  

误区之三:课程整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第一,信息技术使用超量、超时。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信息技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良后果尤其突出。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第二,人机关系处理不当。新课程改革推动课堂师生的角色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已经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现在往往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少教师用多媒体制作了非常精美的课件,整堂课教师没讲几句话,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对于课堂中所发生的突发事件不可能全部在课前预见到。计算机能完成很多人力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但也不能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有很多环节是必须由教师去实现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也是课堂教学的环节。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要避免走向极端化。信息技术只能是优化数学教学的一种手段,而整合的灵魂应该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    

二.对策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多媒体技术发挥正确的作用,必须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制作和使用课件,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正确处理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间的关系。多媒体技术是传统媒体的发展与升华,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它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技术在突出体现鲜明的形象、为学生创设认识环境方面的确非传统媒体所能比拟,但在展示重点的公式、性质、定理时,不可能一致停留在屏幕上,适当的板书,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起到画龙点晴的效果。因此,只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找准信息技术使用的最佳结合点。多媒体是一种教育技术,一种传播媒介,它是服务于我们教学活动的。教师能否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设计出优秀的课件,能否找准多媒体与学生认知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恰当的时间展现给学生,是我们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  

4、注重实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的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识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正确地理解多媒体课件的用途,是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促进数学教学的前提条件。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可以任意点击课件动画图中的任意景物,问题和答案是不惟一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允许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均得到训练。  

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