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建设法治国家

  发布者:邱凌云    发布时间:2019-07-04    浏览数( -) 【举报】



单元

第三单元

时数

1


课题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目

  标






1、作为法律知识的第一课,首先让学生理解规则的作用,懂得没有规则就没有正常秩序。


2、正确地认识和理解纪律,了解纪律和法律的主要异同点。                           


3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4、理解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5、懂得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于学生的行为要求。


教学重点

认清职业活动中违背规则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教学难点

理解依法治国的相关内容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主 要 教 学 内 容 及 进 程


<导入>(时间:5分钟)

1、画一画:两位学生到黑板前,一位徒手、另一位借助尺子和圆规画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第一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借助了尺子。

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教师点拨:无规矩不成方圆。

2、镜头讨论: 

(1)缰绳在驭马中起什么作用?(2)课堂纪律在保证教学效果上起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镜头一的缰绳可以帮助骑手控制千里马的奔跑方向,让他顺利到达终点;镜头二的课堂纪律是维持课堂秩序,是保证老师正常“教”与学生正常“学”的重要保证,从而获得优良的教学效果。

这两个镜头说明要做好某件事情,要完成某项任务,要达到某个目的,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与秩序。驭马需要缰绳,教学需要课堂纪律,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


<新授>(时间:35分钟)

一、法律与纪律

1、纪律的概念

纪律是指社会一定组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活动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行为准则。

2、纪律的作用

观看多媒体:交通事故。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思考:不遵守交通规则,后果是什么?

教师小结: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甚至失去宝贵的生命。

社会成员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规则,就无法保证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纪律的作用:纪律是维护我们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证 。

3、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一种概括、严谨、普遍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4、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纪律两者之间的异同。

第一、法律与纪律的相同点

第一、都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第二、违反纪律和法律都会造成一定后果,都要受到相应的惩处。

第二、法律与纪律的区别

   利用表格从制定者、规范对象、适用范围、内容、处罚裁定者、处罚方式和处罚强度七个方面阐述法律与纪律的区别。


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违背规则的危害。

   教师小结:由于自己或他人的违规操作而导致的。只有充分重视规则,自觉遵守规则,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

2、提出在学生群体中常见的违纪违规现象,让学生懂得增强遵纪守法意识的必要性。


3、讨论,让学生提出在生活中违纪行为和容易违法的行为,加强学生的认识。

    喝酒、打架、辱骂学生、偷看别人的日记、偷拍视频放上网、、、

4、教导学生要避免违纪违规,就必须从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注意克服不良心理的驱动。

第二、涵养自己的道德,做遵纪守法的人。



三、依法治国

1、通过学习依法治国方略的确认等资料,引出依法治国的概念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依法治国的四个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并通过案例,加深学生对依法治国四个基本要求的理解。

第一、有法可依: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办法》

   第二、有法必依:“行人不按规定横过马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不仅规定了机动车辆、驾驶员行为必须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同时规定行人在道路上行走也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否则,一旦发生了道路交通安全事故,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一方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执法必严:“酒后驾驶”,2009年《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修订草案)》第七十七条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0元罚款:逆向行驶的;违反交通信号指示通行的不服从交通警察指挥的;醉酒驾驶自行车、三轮车、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或者驾驭畜力车的;

饮酒驾驶与醉酒驾驶终于有了分界线。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毫克即可定为酒后驾驶,达到80毫克就是醉酒驾驶。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强制约束至酒醒,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和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违法必究:“成克杰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违反了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国家需要法治,还是需要德治,谁更好?

解答:

第一、法治需要好的法律制度来支撑,法制不完善,法治也难以实现。而德治只需要一般的社会普遍伦理道德,无需强力的制度支撑,简单易行。

第二、法治的缺点同时在于法律的稳定性和社会发展的迅捷性的冲突。法律条文的更新往往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这导致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往往无法得到公平正义的解决。德治则可以审时度势,妥善解决。

第三、法治需要的完善的法律体系条文繁杂,名目众多。不容易为普通民众所熟知、理解。事到临头,民众往往不知如何依法办事。德治依照社会基本道德处理事务,民众容易理解、接受。也易于施行。

第四、法治的施行需要培养一大批法律精英,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社会成本较高。德治简单易行,易变通。社会成本较低。

第五、法律追求的是公平正义。但是在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中,偏重于程序正义。而且若果法律本身制定的不恰当,也会导致社会中不公平的产生。德治追求实质正义。


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共同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向前发展。


4、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的四个环节

共产党依法执政;  政府依法行政;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例子:邱某毒死丈夫案例。讨论:情、理、法,谁为先?


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个基本内涵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

3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对学生的要求。


<小结与作业>(时间:5分钟)

小结

法律与纪律

增强遵纪守法意识

依法治国

四、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作业

撰写“学法、守法、用法大家谈”演讲稿,参与演讲活动。


课 后 反思


1、教学设计必须以了解学生的学情为前提,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预习空间,在个人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课堂学习的目标才会明确,课堂才会实现更多的有效注意。

2、教学环节的过渡需要一定的技巧。在本节内容中“崇尚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精神”知识点与上下环节的衔接不够好。

3、因为施教环境和施教对象的不同,所使用的教学不可能适用所有的学生。课堂讨论应尽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4、在作业布置和学以致用环节,可以设置更多的问题或设计更多的活动让学生完成,巩固强化本节内容。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