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教案

  发布者:陈兴    所属单位:赣州市文清路小学    发布时间:2019-04-29    浏览数( -) 【举报】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3、质数和合数     

    1课时  质数和合数(1)  

【教学内容】

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质数、合数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因数?

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

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

二、新课讲授

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

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

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

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

 

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

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

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引导学生发现最小的质数

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3个因数以以上),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引导学生发现最小的合数

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17  22  29  35   37  87  93   96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

质数:17   29   37

合数:22   35   87   93   96

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

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

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

2)汇报:

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

②用筛选法排除。

③注意0、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④特殊的合数51、57、91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2、变式练习:

1)、填质数

10=(  )+( )16=(   )+(  )

24=(  )+( )=(  )+(  )

2)、两个不同的质数a+b=30,求ab的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五、课后作业

练习四p16第2题

 

 

 

2课时 质数和合数(2)   

 

【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教材第15页例2,以及第16~17页练习四第4~7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加减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的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2.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2.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做抽奖游戏。其实在抽奖游戏中蕴含着许多数学规律,今天老师就看谁细心观察,在抽奖游戏中获得数学规律。同学们想要奖品吗?那就要看你们的运气了。

二、新课讲授

探索规律

游戏一: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偶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偶数+偶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偶数除以2余0,两个偶数相加的和除以2还是余0。所以:偶数+偶数=偶数)

游戏二:出示盒子,里面装的都是奇数

游戏规则如下:从盒子中任意取出两张卡片,如果两个数的和是奇数就可以领到精美礼品一份。

1)如果继续玩下去有中奖的可能吗?什么原因拿不到礼物呢?

2)总结规律:奇数+奇数=偶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两个奇数相加的和除以2正好余2。也就是没有余数了,所以:奇数+奇数=偶数)

游戏三:怎样修改游戏规则能得到奖品呢?

1)两个盒子里各抽出一张卡片,就会中奖。

2)总结规律:偶数+奇数=奇数

3)你能说说为什么吗?(奇数除以2余1,偶数除以2余0,一个奇数加一个偶数的和除以2还余1.所以:偶数+奇数=奇数)

2.验证规律

这些卡片都是老师设计好的,仅仅靠卡片上的数,我们就下定论似乎还早了些。我们还需要什么呀?对,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那么就请你再自己任意出几个数,验证一下这三种情况吧。验证后把你的结论跟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并汇报发现的奇偶数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生齐读一遍

练一练:不用计算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吗?

10389+2004  11387+131   268+1024

3721+2007   22280+102  38800-345

判断尾数相加减判断奇偶性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6~17页练习四第6~7题。

    2、知识运用:运用奇数和偶数的性质解决翻杯子的问题。: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子上,翻动1次后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和19次后,杯口分别朝哪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只要我们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多用眼观察,多用脑去想,更重要的是多用手去做的话。数学知识就非常简单了.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16~17页第4题

 

 

 

 

 

 

 

 

 

 

 

 

 

 

 

 

 

 

 

 

 

 

 

 

 

整理与复习(1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的概念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

2、学生能灵活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说理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习整理这一单元的概念,使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网络。

2、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如何有序整理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建构网络:

1、学生课前整理(针对本单元特点,让学生独立构建知识结构图有困难,教师要把整理的方法和内容定位好,提高课前整理的时效性。)

(1)复习整理本单元六个概念。(倍数、因数、偶数、奇数,质数、合数)以及概念之间的联系。整理倍数和因数的特征,以及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整理复习2、3、5倍数的特征以及数的奇偶性。回忆质数和合数的概念,100以内的质数。

(2)思考自己对本单元及相关知识的不足要提出困惑的问题。

(3)小组内交流,再次激活知识记忆,并在小组内解决能解决的困惑问题。

2、课堂交流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网络。

(1)同学们,老师刚来的时候呀,大家都为了我的QQ号,很多同学加了老师为好友,有空会和老师聊聊天,尤其是和老师讨论数学问题。为了方便同学们一起参与讨论和交流。老师建了我们班的班级群,想知道这个群的号码吗?我老师要大家来猜一猜。谁猜对了?老师就让她当这个群的管理者,同学们说好吗?先给自己鼓鼓劲:比一比,:我最棒!

这个群号是一个八位数:

第一位数字是2和3的积;第二位数字是8的因数的个数;第三位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第四位数字是9的最小倍数;第五位数字既是7的倍数,又是7的因数;第六位数字,在10以内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第七位数字是自然数的单位;第八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的合数之和。

(2)形成知识网络

                      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因数            个数: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本身。

                             

                                           质数

                 按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分

                                           合数 1

 

                     

       个数: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本身,无最大的

                                      2的倍数的特征

                2、3、5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因数与倍数                            5的倍数的特征

 倍数                   偶数

                       

                                    奇数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一)、复习因数和倍数

(1)2、15、22、14、60、55、13、59、11、42、99、43、20、45、19、50、62、19中,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有因数2、3、5的数有:(     )。

(2)6×4=24,6和4是24的(    ),24是4的(    ),也是6的(    )。

(3)24的因数有:(           )。

(4)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又有因数5,这个数是(  )。

(二)复习质数和合数

1)1——20各数中,最大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2)填质数:24=(  )+(  )=(   )+(  )=(   )+(   )

3)20以内,最小的质数与最大的合数的和是(  ),积是(   )。

4)一个五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合数,个位是最小的质数,其他位上是0,这个数是(  )。

(三)复习奇数和偶数

1)在15、18、29、35、39、41、47、58、70、87这些数中:①是偶数的有(    );②是奇数的有(   );③有因数3的是(     );④5的倍数有(  )。

2)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这些数有:(   )、(   )、(   )、(  )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对号入座”填一填。

1)8×4=32,8和4是32的(   ),32是8的(  ),也是4的(   ).

2)68的因数有(              )。

(3)下面的数中,把质数划去,留下合数。

2、9、23、27、28、29、31、35、37、39、51

(4)一个数,既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这个数是(  )。

(5)两个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2)2的倍数一定是合数.(  )

3)所有奇数都是质数。(  )

4)所有偶数都是合数。(  )

5)一个合数,肯定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因数。(  )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作业:

1、猜电话号码:第一位数字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第二位数字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第三位数字是10以内3的最大的倍数。(这个电话号码,是火警),你能设计这样的谜让大家猜一猜吗?

2、一筐苹果,二个一拿,三个一拿,五个一拿,都正好拿完而没有余数,这筐苹果最少有多少个?请你简单说明为什么?

3、用本节课的知识介绍一下自己。可以视年龄、家庭人数、电话,让别人猜一猜:

如:我叫(  ),是(    )年级(   )班的学生,今年(   )岁,我的岁数是一个(  )数,我家有(  )口人,人口数是一个(   )数。等等。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1课时 长方体      

 

【教学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并认识长宽高

难点:掌握长方体棱的特征和计算棱长总和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2367题。。

1)第3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引导学生长方体的棱长分组,引导计算棱长和的方法,(长+宽+高)*4

3)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p21第1、7题。

 

 

 

 

 

 

 

 

 

2课时正方体      

【教学内容】

正方体的认识(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正方体、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难点: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解决正方体相对面的问题。

【教学准备】

正方体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别说出长方体的棱在哪儿?几条棱可以分别分成几组?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叫做什么?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新课讲授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对面的面积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

3.学生小组合作摆一摆、数一数,合作完成第8

4.利用教具观察正方体的相邻面和相对面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第22页第9题。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