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培训简报 > 正文

班级简报第五期

  发布者:谢水东    所属单位:井冈山小学    发布时间:2019-07-05    浏览数( -) 【举报】

  第五期学习简报 

  2019年 7月5日 
 201普通教师强化小语2班


 

 

  主编:谢水东                             


 


各位老师,欢迎参加江西省全员网络培训!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决不要把你们的学习看成是任务,而是一个令人羡慕的机会。为了你们自己的欢乐和今后你们工作所属社会的利益,去学习……”很幸运,我们相聚在301普通教师提高小语9班共同学习,这里有积极踊跃的各位同仁,这里有广博前沿的科学知识;这里,还有我们学习者的热情与真诚。希望大家明确学习目的,踏踏实实地学习,珍惜每一个教学环节,认真对待每一项教学活动,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学员数:294

研修作业:提交数294       未提交19    推荐数5

研修成果:提交数255       未提交21    推荐数16

研修日志:提交数 268       未提交 8    推荐数16

资源分享:提交数265       未提交11    推荐数17

 

 

 

马克思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这就意味着,从事一定职业活动的人,必须承担确定的责任。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而且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教育学生。乌申斯基所说:教师的个人范例,对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教师的职业是富于责任感的事业,要求每一位人民教师必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的人,真正成为一个为人师表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越的优秀人物。法国教育家卢梭也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早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崇拜的模范。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指出:教育者的人格是全部教育的基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教师从事教育劳动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自己的人格,教育功效的高低也反映了教师人格的健全程度。这都决定了教师应当为人师表,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高尚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一种期望,一种召唤,一道无声的命令,更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完善品德、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力量。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存心使儿童变坏。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周赣华    提交时间: 2019-04-22 15:55:43    浏览数( 5) 【推荐】【举报】

1.秋风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引出本诗   

萧瑟的秋风送着南归的雁群,秋风吹动院中的树叶,身在旅途的游客往往最先听到这种寂寞的声音,刘禹锡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有感而作《秋风引》。

二、诗人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3]

三、介绍此诗时代背景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段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进一步推寻思索还暗含怨秋的意思,与李白《春思》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句有异曲同工之处。秋风之来,既无影无迹,又无所不在,它从何处来、来到何处,本是无可究诘的。

三、师生互动,讲授新知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2.出示学习向导。

(1)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2)读一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记下不懂的问题,画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了的,在全班讨论交流。

(4)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汇报。  

3.组织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教师朗诵,学生看、听、思考,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按照提出问题的顺序,依次进行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3)学生充分谈,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

(4)诗歌赏析 

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从而把不知何处至的秋风绘声绘影地写入诗篇。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这首诗借景抒情,主要表达的其实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随处存在,风吹树动,萧萧木叶,那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古诗。  

搜集有关节日怀念故国家园的诗句。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侯礼鑫    提交时间: 2019-04-24 08:52:16    浏览数( 2) 【推荐】【举报】

《白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在这段时光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用心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我。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真正的融入到学生当中去

      首先,教师要懂得尊重和理解学生。在此基础上与学生构成心灵上的融合,心理上构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仅是在知识、潜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2、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就应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教师导入新课的教学语言巧妙合理、生动形象,能充分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传统的章回小说,或评书艺人,常在讲到关键时刻,突然停住:“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卖关子,也就是设置悬念,引起听众对下情的探究。这对我们教学工作很有启发。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也能使学生越听越想听,就说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我们充分调动起来了,到达这种境界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设疑、激疑、解疑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具有恰当的提问语,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忙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

     3、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潜力

      我注重优化数学教学方式,从数量上说,坚持少讲;从质量上说,坚持精讲。整个教学活动,既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又给学生思维以充分的“自由度”。一是带给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二是带给给学生独立的思考机会,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教师不替代学生的思维。三是带给给学生必要的启发引导,事先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继续展开思维的问题,不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题目要求什么问题?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方法吗?有什么规律吗?等等,使学生的思维活跃。

      4、加强学习,不断网上研修,自觉走进新课程。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我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教好学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学生认真。要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这要求我们年轻教师多听取学生和老教师的各种意见。并且自身不断的学习,用心学习,不断开辟新教法。摒弃旧的教学方法,把先进的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对于一个教师,透过这次网上研修,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资料、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透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

《学会看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 理解“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等词语的意思。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一. 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学会看病。(齐读课题)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5页,读读导读提示,划出导读提示提出的学习要求。

二、检查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去自由地读课文。

1. 出示自学提示。

2. 看到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出示字词,指名读,并正音)

打蔫儿  拖沓  艰涩  坠入   倚在门上

喋喋不休  雪上加霜  按图索骥  忐忑不安

3.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师点拨1:这是一篇写事的文章,可以像你们那样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把他们串起来概括。这种方法叫要素串联法。

二. 研读对话,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师:母亲是怎样逼儿子去看病的呢?一起来读读母亲和儿子的对话,他们在文章的2——20段。我们来合作读,老师是母亲,你们是儿子。

1. 师生合作表演读。

2. 从母亲的语言中你读到了什么?(板书:坚定  犹豫)

师小结:朴实的语言背后我们读到的是母亲由坚定到犹豫的情感变化。

三. 精读内心独白,体会母亲的情感变化

师:母亲愿意让儿子独自去看病吗?有点愿意,又有点不愿意,这就是母亲矛盾的心理。从这矛盾的心理我们又能读到母亲怎样的情感呢?

(1)教师师范批注:老师从文中找了一段话,读一读,这是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我要把它画下来,这些话是母亲在心里自己对自己说的,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叫内心独白,一般会出现我知道、我想、我猜等标志,从母亲内心独白的句子中你读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从哪些词语读到的?你看这里还用了一组关联词,更突出了母亲做出决定时的坚决。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来描写心理活动显得更加细腻了。文中有很多地方采用了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方法,21、22段尤为突出。同学们,像刚刚那样我们先读句子,然后把关键句子、关键词语画下来,写下感悟的读书方法叫做批注。接下来我们利用这种方法来重点学习21、22段。

1. 学生自由学习。

2. 交流学生批注。

(1)“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分分秒秒呢?”

预设:后悔的心情

师: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a. 雪上加霜,“雪”“霜”各指什么?雪是指儿子生病发烧,霜呢?一想到这,母亲这是后悔莫及。

b. 是的,母亲这时很后悔,多想领着孩子一起去。领着他一起去有什么好处?(可以指点他,第二次可以照着第一次去做)对,照着第一次的样子去做,文中有个词叫按图索骥。连一次按图索骥的机会都不给孩子,太不应该了!以后的日子长着呢,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你看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有什么好处?用上反问的修辞手法来写内心独白多好啊,这样写可比我们平时写的非常后悔,后悔极了强多了。此时的母亲怎能不后悔万千呢?一起读句子。

(2)“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忐忑不安

A.书上说时间怎样的流动着?(理解“艰涩”)艰涩是艰难苦涩

B.这是一个比喻句,作者通过想象把时间艰难地流动比作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沙漏你们见过吗?补充沙漏资料:也叫做沙钟,沙漏是古代计量时间的单位,随着时间慢慢地流动,沙子也随之慢慢地落下。是一种对时间的测量装置。

C理解“沙漏”(沙漏里面装的是沙子,一点一点、一粒一粒非常的轻,作者却用了坠入这个词,而没有用落入,飘入,好在哪?用坠入让人觉得每秒时间的流逝都想很沉重的东西敲打着心房,让母亲觉得心中非常不安。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把母亲内心的不安和担心写得更加深刻了。其实时间还是像往常一样流动,但对于母亲来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这都是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请带上你的感受再读一读。

(3)接下来母亲的心理又有什么变化呢?快速浏览23——27段。

自责   勇气回升

师小结:同学们,文章通过精彩的语言、生动的心理描写,把母亲由坚定到犹豫,由犹豫到后悔,由后悔到担心,由担心到自责,由自责到欣慰的心理变化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就像一幅有波动,有起伏,有高低的心电图,把母亲复杂矛盾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课文是站在母亲的角度写的,如果站在儿子的角度又会有怎样的心理变化呢?有位同学模仿儿子的语气也写了一篇《学会看病》的短文。请一名同学来读读短文。文章的哪些地方内心独白来表现儿子的心理变化呢?

五.心理描写小练笔

今天早上一起床,我感觉头痛欲裂。妈妈发现我生病了,竟然叫我自己去医院看病。这让我大吃一惊!

走在去医院的路上,寒冷的风吹在身上让人瑟瑟发抖。

终于来到医院,我按母亲说的过程去看病,却发现有几处是错的。

看完医生,打好针身体舒服多了。

点拨:同学们在写内心独白的时候也可以用上反问、比喻、夸张的手法,还可以恰当地利用关联词把这些想法串联起来。

汇报小结:通过大家的内心独白让我们走进了儿子的内心世界,也读懂了母亲的用心良苦。

六.拓展延伸,作业设计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阅读课文走进了母亲的内心世界,课文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的语言和心理活动。在她的笔下我们学到了内心独白的心理描写方法,让我们知道在写内心独白的时候可以恰当地运用反问,比喻,夸张的手法,可以巧妙的利用关联词。这样描写内心独白能让心理活动显得更细腻,更生动形象。毕淑敏非常善于心理活动的描写。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作者——伟大的母亲。

1. 介绍作者

2. 拓展阅读

温馨提示

各位老师,我们的学习将在7月10日结束,希望大家按计划认真安排好学习时间,尽快完成学习任务,别忘了参加相应的研修活动和提交研修日志哟!

 

 

 

 


培训简报

最新培训简报

热评培训简报

热门培训简报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