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记金华的双龙洞

发布者:聂玉萍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数( 0) 【举报】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显出,露出。课文中指山上沙土显出粉红色。
  明艳:明亮鲜艳。课文中指山上景物的色彩明亮鲜艳。
  突兀:高耸。课文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文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昏暗:光线不足;暗。课文中指洞中光线不足,视线模糊不清。
  挤压:靠拢压迫。课文中指作者感受山石从左右两边及上方向他靠拢压迫过来。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文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文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灰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事物的名称。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各种名称。
  变化多端:变化多种多样。端,项目。课文中形容钟乳石和石笋的形状多种多样。
  颜色各异:颜色各不相同。异,不同。课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的颜色各不相同。
  一转:走一圈儿。课文中指作者在内洞里走了一圈儿。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文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文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文,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教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和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进一步感受文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外洞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金华双龙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二)感受双龙洞的雄、奇、险,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显得有精神”和“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课文引入新课。
  春末的一天,在浙江金华,作者踏上了去双龙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致不断扑入作者的眼帘。我们也来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二)了解作者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感受沿途迷人的景色。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学生在书中画出作者所看到的景物。
  作者沿途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油桐、山、溪流。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也很多,粉红色的山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这一段的第二句话,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对这句话学生理解起来有些难度,教师可设计提问:盆栽的杜鹃有人照顾,上肥浇水,怎么在作者眼中却没有山上的杜鹃有精神?引导学生理解花儿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吸收阳光雨露,任其自然地生长,显示出它的本性姿态,而格外地有生机有灵气。作者有崇尚自然、赞美自然之意。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2自然段,你能不能用作者写出来的和没有直接写出来的颜色画出一幅明艳的画面。
  教师告诉学生映山红的花大多是红色的,也有红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较大,白色带有黄红色斑点和条纹。
  联系春天的草木,理解“新绿”的意思。“新绿”是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刚长出时是淡绿的,长出时间稍长颜色就变深变浓了。
  (粉红色的山上,开满了红色的、紫色的、白色的映山红,大朵大朵的油桐花一丛丛,一簇簇,在一片新绿的映衬下格外生机勃勃。)
  山中有花也有水。谁来读一读一路迎接游客的溪流。(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讨论:溪流为什么会有宽、窄、缓、急的变化?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宽,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溪流是从双龙洞中流出来的。)
  作者边欣赏着山中明艳的春色,边倾听着淙淙溪声,一路逆溪流而上,来到了双龙洞洞口。
  (三)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如果说沿途的风光可用一个“美”字来概括,那么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来概括。
  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板书:山路美)
  (洞口可用“宽”字来概括,外洞可用“大”字来概括)
  (板书:宽大)
  洞口外的景色使你产生什么感觉?读一读,说一说。
  (高山之上,树木繁密,感到很有气势,也不禁对双龙洞产生一种神秘感)
  作者的哪些描写让你体会到外洞的大?
  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从全篇来看,它起什么作用?
  (它是作者在洞中游览的一条线索。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过泉水流出的孔隙进出内洞)
  乘船从孔隙中穿过是什么滋味,我们也来试试。
  (四)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板书:孔隙)
  说到“孔隙”我们就会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细的缝儿,而这个孔隙却可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称之为水洞却还要称为孔隙呢?
  这是学生理解上的又一个难点。教师可以用“高楼上看物体,物体好像变小”的生活经验作比方,让学生懂得因为外洞面积太大了,水洞相对就显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词是恰当的。
  默读第四段,想一想:作者乘船洞中游与我们平日乘船水上游,游法上有什么不一样?
  (作者只能仰卧在船上,身子紧贴船底,由管理处的工人把船拉进拉出。)
  不仅游法上不一样,心情也是大不相同呀!读一读作者当时的感觉,体会体会他当时的心情。
  (随着小船慢慢移动,光线越来越暗,作者的视线也越来越模糊,心情也紧张起来)
  讨论:作者为什么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就越强)
  我们也为作者捏着一把汗,真希望小船早些靠岸。其实这段水路并不长,大约就十米,但让人觉得船儿走了好久好久。孔隙中乘船真是太“险”了!
  (板书险)
  (五)背诵第四段。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附: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内洞的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二)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双龙洞内洞的特点。
  (二)练习课文编提纲。
  三、教学难点
  给课文编写提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同桌学生相互检查课文第5自然段的背诵。
  2.教师了解学生背诵的情况。
  (二)联系上文引入新课。
  作者饱览了沿途的美景,感受了外洞的宏大气势,经历了孔隙中乘船而行的惊险,终于到达了内洞。内洞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板书:内洞)
  (三)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1.请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学生边听边画出写洞中双龙的句子。
  2.讨论学习:内洞的景象是怎样的,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学习,互相启发,开阔思路。
  (内洞有很多石钟乳和石笋,它们形状变化多端,颜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龙,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动物……给人的感觉是神奇而有趣。内洞比外洞还要大得多)
  (板书:奇)
  洞中有名称的石钟乳和石笋多达四十多个,而工人首先指点给作者看的是洞顶双龙,为什么?
  (因为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
  请一名学生朗读描写双龙的句子。
  双龙有形有态,更妙的是一黄一青,双龙盘绕在洞顶,为洞中平添了几分气势。洞中有千姿百姿的石钟乳和石笋,侧耳倾听,耳边响起轻缓的声音,寻声找去,只见……
  (学生接下去读写泉水的句子)
  (板书:深黑的石洞里)
  (四)小结:作者乘船出洞,结束了双龙洞之游。我们同作者一道感受了双龙洞的雄伟、惊险与神奇。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们不禁折服于自然之伟大、自然之神奇!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五)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2.在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们的大脑中要有一个思路—我要写一篇什么内容的文章(板书:题目),我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板书:中心),我要怎样把文章写具体,写通顺(板书:材料安排)这个思路就是文章的提纲。
  3.练习给课文写提纲。
  我们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按照刚才老师讲的写作思路,我们试着给课文写个提纲。
  指导学生给课文写提纲。
  作者游历了双龙洞,有很多感受,他想把这次游历记叙下来,这就是文章的内容。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情感或说明什么道理呢,这就是文章的中心。这篇课文的中心我们刚刚总结了。
  (板书:表达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怎样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呢?我们来看作者是怎么做的。
  作者这次游览,所见所闻很多,但不能把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全部写进文章。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整理和选择。选择最能体现这次游览特点的,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作者挑选了山路上的景色,因为它能表现大自然的美,也增添了作者游双龙洞的兴趣。作者挑选了洞口、外洞、进入内洞、内洞几处景物来写,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游览的对象,也是作者游览的顺序,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挑选好材料后,还要对选好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段落清晰。本文的作者是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的,同学们把作者对材料的安排按顺序写下来。
  (学生在本上写)
  (板书:1.交待时间地点2.路上见闻3.外洞4.由外洞进入内洞5.内洞6.出洞)
  4.小结:(指黑板)这样就是一个简单的提纲。我们在写作文前,应该编写作文提纲。首先想好要表达的中心,然后选择能表达中心的材料,最后把选好的要写的内容安排好。
  5.学生将编写的提纲补充完整。
  (六)作业
  从学过的课文中选出一课,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附:板书设计

(二)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查字典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作者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
   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作者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
         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
         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
     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
         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
         ③杜鹃花映山红
     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
         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
     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
     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
    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
  (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
     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教师相机介绍溶洞方面的知识以及关于叶老的生平情况。并鼓励和肯定学习有方法、学习刻苦认真的学生。再安排一、二分钟学生同桌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三)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文字投影片①,要求读准加点的生字、多音字读音。
    2.出示文字投影片②,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如突兀森郁:突兀、高耸;森郁、森林、草木茂盛。(查字典)
     合适:结合句子理解指两个人并排仰卧在很小的船里不大也不小。(师用手掌代表小船、用两支粉笔代表人演示)
     盘曲而上:引导学生用画示意图理解。
     变化多端:引导学生用近义词的方法理解,并出示投影片③帮助学生积累词汇。
     聚集:引导小组同学表演理解。
     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请学生扮演人体模特儿然后指出相关部位。其中对“臀部”一词要理解并指导书写: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遵循“上盖下”的原则。
     杜鹃、映山红:用一盆杜鹃实物认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①首先明确朗读课文的基本要求,先让学生说说,后出示文字投影片④“三要六不”。②提示:朗读较长的文章,可选自己喜欢的,可选认为写得特美的或比较难读的,你认为主要的内容多读几遍。③学生自由练读。④指名朗读,组织评价。(朗读中,可推举班上最优秀的同学来读;可让认为本学期朗读有明显进步的来读,可邀请同自己水平相当的来赛读。听同学读时要专心,听出好的地方及不足的地方,以准备全面评价和取长补短。)
  (四)小组学习,理清游览景点及顺序,了解内容的主次:
    1.四人小组相互阅看自画的示意图,自填的顺序。
    2.指名上台讲讲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景点(略)
    3.请几名学生按示意图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文章分辨一下哪些是主要的内容,哪些是次要的内容。
    4.训练学生用其它方法给文章概括主要内容,如:
     ①拓展小标题法:路途——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②连接段意法:课文先写了路途中的见闻,再等外洞的特点,接着讲如何通过孔隙,然后讲内洞的特点,最后讲出洞的事。
     ③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亲爱的游客同志,大家好!欢迎光临我们浙江金华。现在我们在乘车去双龙洞的途中,先观赏一下山坡上一片明艳的景色……这欢快的小溪泉水就是从双龙洞流出来的。待会儿我们到了洞口先进外洞游览,看完外洞再乘小船穿过孔隙进内洞,即所谓的双龙洞游览……今天准能让你们一饱眼福、流连忘返……
  (五)课堂总结,学生自行设计课外作业:
    如1.画图;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片段;3.查阅图片资料;4.抄写词语,整理预习笔记;5.学编导游解说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认知:
   1.继续了解游记的一些写作特点,除了解按游览顺序这条明线以外,进一步了解泉水流经这条暗线;
   2.结合课文理解词句,了解双龙洞的风貌和特点。
  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训练写几句导游词。
  情意:通过阅读与想象的结合。细读了解双龙洞的神奇之处,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的窄小,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听写,并对听写的词语按一定顺序进行排列,说出排序的理由:
   1.听写:
    昏暗盘曲而上合适突兀森郁聚集
   2.排序:盘曲而上——突兀森郁——聚集——合适——昏暗
    (路途见闻)(洞口看山势)(外洞较宽敞)(孔隙运输)(内洞)
    工具小船很窄小
    按游览顺序排列
  (二)学生定标定法:
   1.明确学习内容、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方法,先自学填表后小组讨论交流。
   2.出示下列表格,供生分组选择重点内容自学及讨论交流:
    景点哪几个自然段主要特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
    (圈画重点词句)
    路途
    外洞
    孔隙
    内洞
    学生自学时,师强调一定要朗读、默读、边读边想、边读边圈画,争取自己读懂课文。然后填表,最后再小组交流,学得快的同学可选学其中二、三个内容。
  (三)集体交流讨论,训练有感情的朗读:
   1.路途(2-3
    (1)特点:景色明艳,一路迎着溪流。
    (2)结合文章,理解“明艳”;理解“溪流”的活泼以及作者游览时的心情。
      ①出示投影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明艳:明亮鲜艳,“明”的是什么?“艳”指的是什么?结合理解“精神”,这里指植物长得很有活力,并不是指人的某种品质;红花绿叶相衬景色挺美。)
      ②出示投影片: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引导想象小溪的形态、流速、声音上如何变换调子的,体会溪流的活泼,大自然的情趣。然后练习朗读,注意朗读时的停顿和节奏,读出一高一低声调变化。)
      ③质疑解疑。
   2.外洞(4):
    ①特点:宽敞
    ②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宽敞,理解句子。“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哪些词可看出“宽敞”?能坐千两八百人的大会堂有多大?联系学校的食堂体会。)③质疑解疑。
   3.孔隙(5):
    ①特点:窄小低矮
    ②怎样说明“窄小”的?又是怎样说明“低矮”的?
     结合句子“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设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理解船的小以及“从行船的方式”上理解孔隙的狭窄。
     再结合作者体验到的“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摔伤鼻子。”反复朗读,结合孔隙的低矮和狭窄。
    ③质疑解疑。
   4.内洞(6-7
    ①特点:黑暗宽广奇异(或:黑、奇、大)
    ②结合相关句子重点体会景色的“奇异”上,可发挥学生想象,可能有哪些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等。如“黄龙吐水”、“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兔探海”、“兔蛇共生”、“寿星与仙桃”、“青蛙盗仙草”等。然后进行练笔,写几句介绍溶洞的导游
    ③朗读、质疑解难。
  四、小结读后感受,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同学们读了课文,感到双龙洞景色如何?可用哪些词句来形容?(神奇、奇异、奇妙……)“上山汗如雨,入洞一身凉”、“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上小船”;若把外洞作“龙厅”,内洞便是“龙宫”。
   2.找出描写泉水的句子,研究泉水的流经,体会作者的构思之妙。(从深黑的石洞流进内洞,再经过外洞流出洞口,然后随着山势流下山去。)
   3.师结:双龙洞现为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其自然风景名胜的历史已有1600多年,自东晋以来就为世人所钟爱,唐宋明清几度辉煌,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东波、李清照等历史名人都曾有佳作,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彭德怀等党的国家领导人也在此留下足迹。请同学们课外阅读相关的书籍。
   4、启发提问,拓展延伸。(假如你有机会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的话,你会选择什么季节,并做好哪些准备?目的是引导学生放开说,课后进行课外阅读,学会查资料。)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