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论坛研讨

怎样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发布者:蓝希全     发布时间:2019-07-02 浏览数( 0) 【举报】

一、初中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的简称。中学语文课本虽经多次易名,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属性未变。

小学阶段的语文,侧重于读音写字(语言文字),从发音开始,进而说话交流到能识读;从笔划开始学写字,到组字为词、用词造句,进而连贯成文,表情达意。这时孩子的兴趣,更多地是来自原始的本能、懵懂的好奇和交流的需要。

初中阶段侧重巩固语言文字基础,养成读写习惯,逐步提高读写能力。读能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写可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阶段多读多写、增加读写训练是关键。这是个漫长的积累磨炼过程,需要耐力和恒心。但初中生已没有了初学说话写字的好奇,因语文知识层皮厚,见效提高缓慢而兴致逐渐淡化,出现语文学习的倦怠期。这时,教师的外力引导、激发、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初中阶段的延续。阅读的范围更广,内容更深;写作重在构思的逻辑性、知识经验和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大学阶段的语文已成为专业性课程设置,通常被称为语言文学。语言重寻找规律,学习方法技巧,便捷吸收利用;文学重阅读与欣赏、批评(评论)与创作。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学习吸收,更多地是研究、借鉴、继承和创新、丰富、发展,是学习语文的更高层次和境界。这时语文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内因,即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是工具,是学好其它各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学习、工作、社会交际的必需,现实应用最为广泛。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过渡,承前启后,是基础的基础,关键之关键。初中阶段,因其年龄、兴趣,理解接受程度的特殊性,对于一个人阅读写作习惯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生上语文课‘’有三愁‘’

笔者曾就初中生‘’最不愿意上哪门课‘’为题作过调查,结果占比最高的是语文课。座谈起来,初中生普遍感觉语文课有‘’三大愁‘’:一愁听语文老师讲课文;二愁背诵课文、写语文作业;三愁上作文课、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客观上与教材编写所选课文有某些关系,更重要的是主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1、教材选文与初中生年龄段、理解接受程度、教学目的等时有差距

语文教材就象一部机器,由一个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正常运转的目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读写习惯,拓宽知识层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每篇课文都是一个零部件,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这个整体机器运转而设置。过分注重课文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感,或者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由,大量选入文言文,亦或以当代缺乏名人名作之实,不得不继续编入白话文形成初期的现代名家名作等等,都是值得商榷的。

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学习课文朱自清的《背影》(初中)和鲁迅的《药》(高中),印象中只感觉遥远、默生、阴沉和恐怖,老师尽管怎么讲,同学们基本上是闷在葫芦里。直到上了大学后再读,才开始体会到它的意义。成年人的作品、作品年代,与孩子们总是有距离和代沟,以致于老师每讲一篇新课文,课堂四十五分种,总要先拿出十几分钟讲时代背景,而学生能听进去的却廖寥无几。

再如网媒报道,自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相较之前的人教版,换掉了约40%的课文,大幅增加了文言文占比。其中初中三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提升至124篇,占到全部课文的51.7%。自白话文兴起百余年来,语文教材先后经历了七次大的修订,这次是文言文占比最高的一次。究竟能否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收到编选者预期的效果,尚需时间和教学实践的检验。

2、课文讲授套路千篇一律,古板陈旧,缺乏创新

初中语文老师讲解课文的方法,基本上几十年一贯制,一代一代延续下来,象是固定公式,古板陈旧。对学生能应付,对学校能交差,遇检查有备课教案、有课后作业练习,遇听课算是传统教法,谁也提不出多大毛病,按参考书套路走,既省功又省力。新课开讲,基本套路是:时代背景——范读(领读)课文——字词解释——段落大意分折——全篇中心思想归纳——布置课后思考练习。课复一课,年复一年,老师练就了耐性、养成了惰性,学生磨平了棱角、丧失了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进行课堂教学的某些改革。但有时也有无奈,一则老师要提前设计方案,全程参与指导互动,比传统的备课讲课耗时费力,还要面对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压力;二则有时被个别同事和领导视为独出心裁,不务正业,背后议论,指指点点,也就干脆偃旗息鼓,吃起了安稳饭。多年来,语文教材编写者们精心设计了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后思考练习,各级教研辅导机构也依据高考中考题型,绞尽脑汁,编制了铺天盖地的语文测验练习题,将学生和老师团团包围在题海中,把课文、书本、课堂教学这个有机整体,分解得支离破碎,沦为应试教学的零散工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历经多年探索,方式方法未见大的突破。如何找到课堂教学直达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或二者的融合点,尚需不懈努力。

3、作文形式单一,疲于批阅,疏于指导

记得上中学时,每周星期五下午的两节作文课,都会招来同学们的一片唏嘘。老师先进行讲解指导,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大多是命题作文。同学们课堂上先是犯愁,再是苦思冥想或昏昏欲睡,课后便挖空心思编造故事,或东拼西凑、嫁接抄袭应付了事。真正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同样刻板有余、灵活不足,缺乏新意。

在人们的印象中,语文老师的形象,除了上课下课,便是端坐办公桌前,埋在作文本、作业本堆里,手握蘸笔、神情专注、时而眉头微锁的样子,日日夜夜、年年岁岁。这种脑力体力满负荷运转的工作量,无形中占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限制了教学创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只能照顾大面而浮在表面,无力进行个性化的发掘和培养。疏于指导,疲于应付,任务观念,教师成了作文应试教学的运转机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材料作文的复出,以它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挑战命题作文,曾给作文教学带来一片生机。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作文,都应落脚在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这个根本上,其中多读多写多练才是唯一途径,而步入这个途径的原动力仍然是学生的兴趣。

三、怎样激发初中生学语文的兴趣

1、把握初中生年龄心理持点

小学生天真好奇,遇事刨根问底;高中生有自控自制力,大多较为自觉;大学生自由、自主、奔放,既有青春期的荷尔蒙因素,更源自于学校和兴趣专业的自我选择。而初中生性格心理脆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于志趣方向有所迷茫。因其处在兴趣爱好的培养期、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家长和老师稍不注意,可能出现三种倾向:倦怠、偏执、进取。

倦怠:受基础、智力等因素影响,跟不上老师节拍,学习上有心无力、有心无能,或者有劲没处使、有力使不上,大脑一直不开窍、成绩无进展,从而产生困惑和厌倦。偏执:个别由倦怠而生,或在家长和老师的刺激之下,感觉学习无望,学不学一个样,出现消极解怠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进取:这部分学生一般智力基础较好,适应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思路,成绩居班级前列,有获得感、自豪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

从初中课程设置看,数学的纵向逻辑思维,理化的横向辨证思维,英语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都从某个方面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探求。相较之下,语文课就缺少这些优势,缺乏吸引力,如同嚼块老皮筋,耗时费力,极易造成学生思想分化。掌握这些性格特点,便于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初中语文老师一般都兼班主任,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有条件有针对性地刺激倦怠、校正偏执、鼓励进取,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注重情感投入,增进师生互信

初中教师既要有严父慈母般的爱心和胸襟,也要注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对老师都有种敬畏感,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接触接近、沟通交流,从细微处观察学生的言行举动,把握思想活动脉波。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增加对老师的信赖。教师每一次这样的举动,不仅是知识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更是情感的交融和智慧的启迪,都将在初中生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烙印,有的终生难忘。当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亲人、朋友时,亲和力有了,距离拉近了,语言也沟通了。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上来了。

3、创设教学情景,强化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已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关键在科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并付诸课堂融合。

首先,教师要全面把握和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创新性剪辑重组、创造性布局设计,把每一堂课变成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部完美的电视连续剧,使教学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于课堂,融汇到学生的情感当中。其次,要注重启发引导和有效掌控。在课堂教学的情景互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要让学生演员紧紧围绕导演的思路、主演的表情而翩翩起舞,不时让他们也走上前台,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当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情绪被激发、产生渴望与需求、急于表达思想时,面对异常活跃、群情激昂的课堂气氛,老师应适时加以调控引领,使互动沿着既定目标有序进行。再是,教师要预设多种方式方法,激活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板块,让其产生释放和二次消化吸收的冲动,变被动为主动,提升互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课堂互动更有色彩。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某些较为简单的课文,教师可提前设计题目,让学生预习思考,并有选择地轮流上台试讲,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作文教学,教师在批阅中有意选取几篇,让学生自已朗读并作介绍,同学间互相评论,教师再以典型范文作对照指导。凡此等等,看似方法陈旧过时,但只要灵活运用,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不要仅仅局限在书本和课堂,要走出教室、利用校园、走向校外。校内要尽量多地组织学生的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劳动实习活动等,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还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有针对性地组织郊游登山、参观名胜古迹、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现代新技术新项目、参与社区民生活动等,增加社会认知,培养观察思考能力,挖掘知识潜能,提升探究欲望层面,激发创新创造。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丰富了知识经验,对初中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大有裨益。

论坛研讨

最新论坛研讨

置顶论坛研讨

精华论坛研讨

热门论坛研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