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主题活动

世界近代史复习

发布者:林爱梅     发布时间:2019-05-15 浏览数( 0) 【举报】

 文艺复兴运动

1. 一个核心和中心:人文主义和意大利


2. 两个阶段:


    前期(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后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3. 三个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思想领域


4. 三方面影响:


①思想解放,挑战天主教权威


②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③解除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枷锁


近代不同阶段西方殖民扩张的特点

15世纪末至18世纪晚期:扩张主要是为了掠夺金银财富,积累资本。


手段:抢劫财富、贩卖黑奴、欺诈性贸易等。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目的是为了拓展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以适应本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


手段: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的商品。


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目的是为了各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需要,积极抢占资本输出的场所。


手段: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和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

一个核心: 代议制的民主,都具有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的代议机构(议会)。


两种政体: 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三项原则: 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


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的诞生)


第二次飞跃是理论到实践到理想的实现:


①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尝试)


②理想变现实:俄国十月革命。(成功)


第三次飞跃是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①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成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一个实质:资本主义初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两重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迅猛发展;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但客观上有利于推动其社会进步。


三个动力:


①根本动力:工业革命;


②政治动力: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开拓世界市场提供了政治条件;


③直接动力:殖民扩张。


三个阶段:


 ①以新航路的开辟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阶段;


②以第一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阶段;


③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标志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思想观念变化:文艺复兴——深刻的思想运动导致人们观念的根本变革和思维方式的革命,进而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社会的进步促使人的尊严得到了尊重,人的价值和人的潜能得以充分 发挥。科学与科学家受到尊重。


科学技术的继承与科技的融合。科学是技术的源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体现。科技发展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生产经验的积累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


商品经济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市场需求,是技术变革的动力。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是技术变革的保证。


创新文化的建立为重大技术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新文化的特征是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和遵循严格的逻辑推理及缜密的数学、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


科学家的个人品质。科学家在极端专制黑暗的历史条件下的大无畏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也是必要的条件。

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经济政策调整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经济建设经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工业化等政策,最终确立起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成为后来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二战后苏联多次进行改革。赫鲁晓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而告终。


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演变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营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

对“冷战”局面形成的认识

三个原因:


  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扩张产生矛盾;


  主要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根本原因——国家利益的争夺。


三个对峙: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互会”;


  军事上:北约与华约。


四个过程:


   雅尔塔体系——奠定基础;


   两大阵营出现——初步形成;


  “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正式开始;


   北约和华约建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为了推行称霸全球的战略,美国放弃了战时与苏联的同盟,转向反共反苏。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世界局势进入两极格局(冷战对峙局面)。


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序幕。


开始:杜鲁门主义--政治方面。


1943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正是阐述美国对苏联政策及整个对外方针。内容:宣称美国是世界头号强国,能够在世界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发展:欧洲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经济方面


高潮:建立北约--军事方面


最终形成--华约的成立


实质: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


特点: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经济上的孤立。(非战非和)


结束: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


①积极: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上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②消极:给世界和平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机。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全球一体化发展,也造成了德国、朝鲜的分裂,并引发局部战争。


影响大国关系的三个因素

国家利益是影响大国关系的根本因素。


国际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大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异同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大国关系。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占主导地位

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

主题活动

最新主题活动

置顶主题活动

精华主题活动

热门主题活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