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主题活动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发布者:刘宗有     发布时间:2019-06-05 浏览数( 0) 【举报】

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摘要】纵观近几年的全国中考试卷,可发现以等腰三角形为载体的试题屡见不鲜。但由于等腰三角形有其特殊性(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再加上题中未给出具体图形和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很容易出现因考虑不周而导致漏解、错解。要避免这些错解、漏解,关键是在解题中运用分类讨论思想。

所谓分类讨论思想,就是当数学问题的对象不能进行统一研究时,就需要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然后对每一类分别研究,给出每一类的结果,最终综合各类结果得到整个问题的答案。本文将从具体问题中论述分类讨论思想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类讨论   等腰三角形   具体应用

一、当顶角或底角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1、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70°,则其顶角为(    )

A. 40°   B. 70°  C. 110°  D. 40°或70°

分析:70°角可能是顶角,也可能是底角。当70°是底角时,则顶角的度数为180°-70°×2=40°;当70°角是顶角时,则顶角的度数就等于70°。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或70°。故应选D。

说明:对于一个等腰三角形,若题中并没有确定顶角或底角时,应注意分情况讨论,先确定这个已知角是顶角还是底角,再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

二、当腰长或底边长不能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2、(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cm和10cm,求周长。

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7cm,求周长。

分析:由于题中并未给出哪条边是“腰”,哪条边是“底”,而且还要考虑到三条线段能够构成三角形,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解:(1)因为7+7>10,10+10>7,则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周长为7+7+10=24;

当腰长为10时,周长为10+10+7=27;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4cm或27cm。

解:(2当腰长为3时,因为3+3<7,所以此时不能构成三角形;

当腰长为7时,因为7+7>3,所以此时能构成三角形,因此三角形的周长为7+7+3=17;

∴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17cm

说明:对于此类题目在进行分类讨论时,必须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验证是否能构成三角形。

三、当高的位置关系不确定时,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3、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边的夹角为250,求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分析:由于题目中的“另一边”没有指明是“腰”还是“底边”,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另外,还要结合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还是在三角形外。

解:依题画图,AB=AC,BD⊥AC;

1)当高与底边的夹角为250时,即∠DBC=250 高一定在

ABC的内部,如图1

∵∠DBC=250∠C=900-∠DBC=900-250=650

∠A=1800-2×650=500                                 1       

2)当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50时,                              

 ①如图1,高在△ABC内部时,                              

∠ABD=250时,∠A=900-∠ABD=650    

②如图3,高在△ABC外部时,∠ABD=250                  

∠BAC=∠ADB +∠ABD=900+250=1150                           2                                                    

  这个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500 6501150  

说明:对于此类问题,图2即高在三角形外部最容易遗漏,

必须要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分高在三角形内部和外部。

四、由腰的垂直平分线所引起的分类讨论                     

4、在三角形ABC中,AB=ACAB边上的垂直

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0

求底角B的度数。

分析:题目中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AC                  3

相交有两种情形;                                            

 

解:(1)当当交点在腰AC上时,ΔABC是锐角三角形,如图3

∠ADE=400,则∠A=900-∠ADE=500

∵AB=AC,  ∴∠B=(1800-500÷2=650

2)当交点在腰CA的延长线上时,ΔABC为钝角

三角形,如图4,即∠ADE=400,则∠DAE=500               

∴∠BAC=1300∵AB=AC,∴∠B=(1800-1300÷2=250     4   

∠B的大小为650250

说明:这里的图4最容易漏掉,求解时一定要认真分析题意,画出所有可能的图形。

五、由腰上的中线引起的分类讨论

 

5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cm和12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的长。

分析:如图5,由于题目中的“一腰上的中线分周长为9cm

12cm两部分”并未指明是“AB+AD=9cmBC+CD=12cm

还是AB+AD=12cm BC+CD=9cm”,因此必须分

两种情况讨论。                                           5

解:如图5设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是cm,底边长为cm。

(1) AB+AD=9cmBC+CD=12cm 时,可得解得

(2) AB+AD=12cm BC+CD=9cm时,可得解得

∴当腰长是6cm时,底边长是9cm;当腰长是8cm时,底边长是5cm。

说明:这里所求出来的解应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参考文献】

[1]刘文武.中学数学中重要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思想[M],科学出版社,2003

[2]吕凤祥.中学数学解题方法[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3]陈志平.关于等腰三角形中分类讨论问题的探究[M],吉林教育出版社,2013

[4]荣德基.特高级教师点拨八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R版, 吉林教育出版社, 2012

[5]黄坚强.初中数学分类讨论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2013

 


主题活动

最新主题活动

置顶主题活动

精华主题活动

热门主题活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