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主题活动

打赢扶贫攻坚战要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

发布者:温皓     发布时间:2019-06-11 浏览数( 0) 【举报】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总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赣南地区,在《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民生问题正在逐步解决,贫困落后面貌初步得到改变,但边远山区孩子的教育陷入举步维艰的局面。

    笔者所在的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属东南丘陵低山地区。其中山地面积2111347亩,约占总面积的89%。我亲眼目睹许多村完小高大宽敞的教学楼里看不到几个学生,有些乡村学校在当地知名人士的捐赠下,校舍建得美,却成了闲置的楼房。我所在的页背村,五百多户人家,二千多人口,却没有一个教学点,小时候那个方方正正的校园,那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早已成为了记忆,那里再也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了……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到离家5里的长溪村入学;我在龙岗支教的时候,看到龙岗中心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要住校;重视教育的家长想方设法上城租房子带孩子读书,跟我小时候一同长大的伙伴为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把读小学的儿子送入私立学校——石城实验小学,私立学校的高消费加重了他本不宽裕的经济负担……种种情况说明山区孩子的教育正陷入困境。

要想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在提升人的素质,加强对农村的教育脱贫尤为重要。

当前制约赣南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对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产生了负面的累积效应。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向城镇集聚,小学进乡镇中心小学就读,初中进县城就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县区都存在着城区学校生源急剧增加、农村学校生源骤减,农村小规模的学校越来越多,造成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不利于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一是城镇学校规模建设跟不上城镇化规模扩张超快的速度。城镇化规模扩张速度使得城镇住宅小区不能按照规定要求配套建设学校,造成城镇学校资源远不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需求,导致城镇学校生源爆满,超负荷运转,基本办学条件各项指标普遍低于国家、省定标准。

        二是一些农村学校因为生源不足而陷入教育经费紧张、优秀教师外流、教学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中。如,2014年石城县城区选调老师,小学和初中总共有255名教师报名,这一年有一百多名教师选调入城,许多乡镇学校的中层领导放弃职位参加入城选调考试,造成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流失。

        三是农村家庭教育功能减弱,学生教育难度加大。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自由散漫、不尊重老师。许多中小学生沉迷网吧,手机游戏,染上网瘾,经常逃学,甚至夜不归宿,基本到八年级就辍学。受市场经济影响、教育成本翻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开始回潮。有些在外打工的家长,就让孩子初中辍学跟着家长一起打工。农村生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下降。

      二、教育经费投入存在较大缺口。

对义务教育而言,在依法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的要求上面有所打折扣,个别县区历史欠账严重。多数学校由于早期规模扩张时举债发展,建设资金自筹,所需教师自聘,所欠债务至今无法化解,学校发展负担沉重。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收费较低,生源萎缩、质量下降,学校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三、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形式严峻。

       一是农村小学、初中教师部分学科教师短缺现象严重。应试为主的学科教师富余,音体美等综合素质培养科目教师严重匮乏。农村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教师多为兼职,有的乡镇中心甚至没有一名专职音乐、体育、美术;小学英语专任教师严重不足;80%的乡镇中小学没有音乐、体育、美术专任教师。教师学科性短缺,在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规定课程,保障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

        二是教师专业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虽然宿州市教师学历达标,但是达标的学历绝大多数为继续教育学历,小学教师中有近70%的民转公教师是由初中或高中学历通过进修或短期培训而获得的中师文凭。中学教师是从全日制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只占20%,近80%的教师通过自修或者函授的形式获得专科或者本科文凭,其中70%的教师为了便于拿文凭而选择文科,造成教与学不相配套。在整体素质较低的情况下,教师老龄化现象更加重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困难度。

        三是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流失逐年加剧。近几年招聘的特岗教师、考取农村编制的教师都出现很大程度的流失。山区津贴无法吸引教师;教师周转房难以覆盖,生活和工作条件较差,导致农村教师对工作现状不满意,人心不稳,职业认同危机。

      为此建议:

一、合理中小学布局规划。

各地要准确研判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化进程、人口政策调整等对中小学教育产生的影响,要将区域内中小学学校布点规划、建设纳入到“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要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建设学校的要求,要把农村中小学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情况抓好村小和教学点建设,同时,要积极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切实解决好中小学“城挤、镇满、村空”的现状。

          二、依法保障教育投入。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和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要求。  

各级教育部门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对资金流向、用途进行专门监督管理,坚决杜绝发放过程中的克扣、偏流现象,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各级财政可根据各乡村学校规模将教育经费通过银行分拨给学校,以化解学校账务,保证农村学校经费。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做好编制的核定工作。核定编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小学教学班较多、每班学生少等因素,以教学班数量、课程设置为依据,以师生比为参照,科学、合理地核定教师编制。二要采用定向招录教师的办法。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合理性,把复合型教师作为今后农村小学阶段招录教师的重点,要实行定向招录,通过“特岗计划”“免费师范生计划”多招录一些当地的高校毕业生并愿意在农村长期关注的教师;要减少单项的行政措施,多采取双向承诺的招录措施,解决当前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科上的布局结构不合理问题。三要建立长效支教体制。要在合理区域内实行中小学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促进中小学校长、教师在城市(乡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定期交流;四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要全面落实农村边远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制度,进一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认真解决并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农村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鼓励教师终身从事农村教育事业。

             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障和医疗保健制度、驻村民警和乡镇司法助理员联系农村留守儿童制度、校园及周边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制度、留守儿童档案制度和统计年报等制度,强化家庭、社会、学校三方职责。

二是加大义务教育实施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家长对知识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的主要作用。要经常性、长期开设系列家教讲座,家长学校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长履行家庭教育职责。班主任、临时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劝导家长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三是加快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统筹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点,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设施和女留守儿童校外活动场所,扩张和完善学校的日常生活服务设施,加强学校后勤服务意识,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寄宿要求和生活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教育大国,有近2亿儿童在上中小学,其中2/3在农村。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打赢扶贫攻坚战中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迫在眉睫。

 

 


主题活动

最新主题活动

置顶主题活动

精华主题活动

热门主题活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