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主题活动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发布者:何芳     发布时间:2019-06-12 浏览数( 0) 【举报】

记叙文阅读指导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主要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

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写人、叙事、写景、状物。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记叙的顺序:

    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

1、顺叙:1)、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1)、强调。    2)、埋下伏笔,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3、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起到补充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主要事件和刻画人物形象。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3)、结合本段内容回答,交代……内容; 联系上文回答,揭示……原因;  联系下文回答,推动…………情节往下发展。 

四、记叙的人称: 

1、 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便于直抒胸臆。2、 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 3、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五、记叙的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7)以感情为线索。有的文章有明线、暗线之分。

怎样找线索: ①文章的标题      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     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层次分明。

六、记叙文的详略:      详写: “泼墨如水”。略写: “惜墨如金”。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叙述的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2、描写。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从描写对象的看,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外貌)描写、行动(动作)描写、语言(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概括人物性格的方法:①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性的词语;②分析认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然后进行概括。

概括人物形象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中心(或思想)。

描写的角度:正面(直接)描写、侧面(间接)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工笔细描)。

描写的方式:概括描写(略写) 、具体描写(详写);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人物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思路:  这是什么描写?描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1)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表现了人物________的性格特点。 3)反映了人物________的心理(或情感)。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作用是:①交代要素,显示作品背景;②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感情、塑造人物性格 );③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增加故事的真实感,为下文做铺垫;④突出文章主题,反映社会生活;⑤抒发思想感情,袒露作者胸怀。⑥渲染气氛,突出环境的•••。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景物描写的角度:写景的顺序,先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远近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3、议论。作用是:①增强文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②明确文章主题,揭示蕴含的思想意义;③贯通文脉紧凑篇章结构。

记叙中议论的位置和作用有:  ①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  ②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总之,议论一般用于记叙文开头是解决为什么记叙的问题;用于中间是为了起衔接作用,加强上下文的联系;用于文章结尾是为了收缩全文、深化主题、画龙点睛、升华感情。

4、抒情。抒情的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用:①以情动人、增强文章感染力,引起读者共鸣;②开拓意境,深化主题;③渲染气氛,贯通文章意脉。    

5、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对全文起补充的作用。

常见题型  ①、文中画线句(或某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②、文中某处运用的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或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③、文中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选出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写在下面横线上,并结合语境作 简要赏析(或分析其表达效果)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穿针引线,组织成篇,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作用:承上启下。

(2)照应。主要有以下四种:① 文题照应。作用:就是点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② 首尾照应。作用:可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突出,能增强文章的严谨性。③ 前后照应。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环环相扣。④ 重叠照应。作用:重叠式照应对突出文章中心,标明文章线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前有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九、记叙文阅读如何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分析结构、理清思路的方法。

    ①按时间先后顺序划分;②按地点的转换来划分;③按照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的过程来划分;④按照文章内容的不同角度来划分;⑤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来划分。一定要注意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来划分结构。

十、记叙文阅读如何概括段落大意

划分好段落后,概括段意,也可遵循以下方法:①摘句法。②缩句法。③串联法。④归纳法。

(如无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格式为: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怎么样)。

十一、记叙文阅读如何概括文章的中心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一般有:①.分析文章标题;②.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③.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④.结合概括各段大意的基础上归纳中心;⑤.有些文章,必须从多方面人手,结合背景,综合分析。,

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二、散文基本知识

散文的特点   “形散神不散”。

散文分类 (1) 记叙性散文;(2) 抒情性散文;(3) 议论性散文(哲理性散文)。

十三、小说基本知识

小说三要素:小说必须具备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这三个要素。其中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故事情节包括(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故事情节:  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

小说的分类:小说按其人物的多少、篇幅的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微型等几种;按其题材,还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言情小说等等。   

记叙文解题指导

一、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一)、有塑造形象的是文学作品(文学体裁):四大类①、诗歌:诗、词、曲、民谣等。②、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或哲理散文。③、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神话、传说、寓言、童话、民间故事等可列入小说类)④、戏剧:指剧本、戏剧文学、电影文学

二)、没有塑造形象的是一般实用文章:四大类①、记叙文。②、说明文。③、议论文。④、应用文。

二、与标题有关的题型

1、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2、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说说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答题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线索,运用的修辞,深刻含义,一语双关,揭示主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记叙文文章标题的作用:1)新颖,吸引读者;2)点明中心;3)具有象征意义;4)作为线索;5)语意双关;6)概括文章内容;7)推动故事情节发展;8)作者感情的出发点;9)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0)含蓄隽永,耐人寻味;11)巧用修辞,生动新颖。 

4、运用正副标题相结合的方式的作用:补充说明,增强表达效果。

三、词语的理解及表达效果

一)理解词语

1、概念意义2、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3、双关义。4、象征义。5、反语义。6、色彩义。

7词的重叠义。8、委婉义。9指代义。

二)怎样赏析词语:通常赏析动词、形容词、副词、叠音词、数量词或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词语。

赏析的格式: 本句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或形容词、叠音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强调突出)地写出______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了)______感情(性格)。  

这句中的……副词(数量词)用得好,强调突出(修饰限制)地写出______特点(样子、情态、心理等),表达了(表现了)______感情(性格)。

三)、问某词能否去掉,或者调换另一词题型解题模式:

答: A、回答可以还是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时)。

B、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并结合句子分析为何要用该词(强调突出了或限制说明了或修饰限制了+句子具体表达效果,哪个表达效果更好,更能形象或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C、 不用或调换后,语境有何变化(不用,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用了,体现语言的准确、生动、形象或严密。)

(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行吗?为什么?

答: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问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的位置能否调换。

答:A、能或否。B、词语:分别解释两个词。句子:简单概括这两段或两部分的内容。C、词语:为何这样安排先后顺序(强调其中一个或与前文顺序一致或符合搭配习惯,内在的顺序)。句子:指出这两句有什么关系,所以不能调换(若是说明文则看是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若是其他文体则看是并列式或层进式或总分式)

四、句子的理解及表达效果

一)、如何理解关键句:

1、关键句子包括:①表达文章中心,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等起承转合的句子;⑥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由一定的语境赋予了临时意义的、比较容易误解的句子;⑦含有一定的哲理、具有警策作用的、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

2、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所谓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即句子的特定含义。

句子的特定含义   (1)概括意义。(2)哲理意义。(3)比喻意义。(4)象征意义。(5)附加意义。

二)、句子的作用

1、内容上(或表情达意方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

2、在结构上 :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在文章开头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或统领下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等作用。上下文形成对比反衬对照,抑扬关系;暗示结构思路,点明思想情感变化的线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门见山;蓄势张本。首段连续发问,引人入胜或者发人深思 ;首段连续感叹,强烈的抒情议论作用;首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在文章中间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等作用。与前后文的呼应 ;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 。与前后文形成对比、反衬、正衬。如果是插叙,看插叙的内容,补充说明,充实内容…… 如果是景物描写……

在文章结尾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上文、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照应开头或照应题目点明中心,升华中心;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卒章显志;画龙点晴;意味深长等作用。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呼应前文、照应开头;使结构首尾圆合;(具体呼应了什么内容)。 委婉含蓄有余味,言已尽而意无穷,寄托作者感情,发人深思。 暗示主题,强化作者的情感。

3、表达效果上:升华主题、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4、从写作手法上: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来分析。

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

插入引用诗文典故的作用:


附件

主题活动

最新主题活动

置顶主题活动

精华主题活动

热门主题活动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