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黄微    提交时间: 2019-05-23 20:11:48    浏览数( 1 ) 【举报】

6辛弃疾词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

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

3继续学习欣赏词的艺术手法、品味语言

4、体会景色和典故中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体会并理解词人的情感

★★学习方法

    诵读与感悟、合作与探究、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课前预习

    1、完成《完美课堂》知识积累部分。

    2、查阅《完美课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

★★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 学习《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比如:

青山遮不住,毕竟流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忽见”“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一、☆★检查预习

    1《完美课堂》知识积累部分。

2、作者简介。

     补充: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汉族, 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 与苏轼齐名,并号称“苏辛”,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为主;《稼轩长短句》。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辛弃疾曾亲率 50 骑,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南京)。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管一路军政的长官),多有利国便民举措。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久于其位,抑郁而殁。

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3、背景材料: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3翻译。

补充:楚地的天空辽远空阔,千里弥漫着清爽的秋气,浩荡的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遥望远处起伏的山岭,有的如玉簪般峭立,有的如螺髻般回旋,向我呈献出无限的愁苦和怨恨。在落日斜照的赏心亭上,在孤雁的哀鸣声中,流落江南的游子站在楼上瞭望。我仔细把吴钩宝刀看过,把亭上的栏杆拍遍,但没有人能领会我登高望远的心情。

不要说鲈鱼如何鲜美,可以切碎煮熟品尝,如今秋风已起,张季鹰回到故乡没有?求田问舍的许汜,恐怕会羞于见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可惜年华如水流去,我为这风雨飘摇中的祖国而忧愁,光阴虚度,连树木都这样老大了。请什么人唤得那穿红着绿的温情女子,来揩拭英雄留下的眼泪?

 

出色的朗读往往是建立在正确的理解的基础上的。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内容。并把你不理解的句子划出来,可以和你旁边的同学讨论解决,也可以和我一起探讨。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

4、抽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空阔,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悲凉,读出栏杆拍遍的苦闷悲愤。

读完这首词,我们心里一定涌动着太多的感动和感慨。让我们一起深入词人内心最深处,去触摸他的情感脉搏吧。

三、☆★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上片中词人用了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1上片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2、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

请大家抓住关键词献愁供恨”具体解说】

词人落笔便是一幅辽阔的秋景图:由水写到山,之景写到有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辽阔无边。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然而,词人纵目无限江山,那如簪似髻的山影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拟人手法。那么诗人有何有何联系背景不难理解——

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忧愤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二字,隐喻南宋国势衰颓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失群的孤雁孤雁声声,又勾起自己身世飘零的孤寂之感、孤掌难鸣的无奈之恨。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身世浮沉雨打萍”般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

游子”不单单是离家之人,更是无国——被国家抛弃、没了归属依靠之人!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3、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它们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所用处,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透漏出来了。栏杆拍遍”正词人欲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然而无人会登临意”,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

4、全体男生朗读上片。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1、师: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

【词人否定张翰乐于归隐许汜谋取私利而赞赏刘备雄才大略

2、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

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愁闷,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反比自己。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进而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还与前面的游子”相呼应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词人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词人的雄心壮志。然而,词人志则壮矣,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只可惜年光如流水,担忧国事飘摇的词人如同担忧风雨摧残的老树一样无助又无奈。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表达词人不愿归隐也不愿谋利,希望成就一番英雄伟业的雄心壮志,也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3、这种借古人之事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这种写法有何好处?

用典。好处:言少意深、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

4、最后一句如何理解呢?

【末是词人自伤抱负不能实现,时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与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相呼应。

◇◇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黯然流泪,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

5全体女生朗读下片。

四、 ☆★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1、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又何止辛弃疾一人呢?《念奴·赤壁怀古》就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抱负远大,识度明达的苏轼。下面请同学们就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做一个简单概括。

2比较《水龙吟》和《念奴·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方面的相同点。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意境:空旷辽远。语言:大气豪放

◇◇其实这些特点也恰恰是豪放词的特点,于高远中寄豪情,永远是一种美的享受。美的艺术我们该反复欣赏,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再次诵读全词,倾听辛弃疾最真实的心跳。

(集体诵读)

五、☆★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像这样的壮观景象,一般的凡夫俗子难得有心领略,而鹪鹩偃鼠之辈则消受不起。在这里我们感谢辛弃疾,感谢他为我们带来了这么丰富的精神食粮;感谢他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爱国情结。

六、☆★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说过:人类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力,请大家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词改为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与诗歌一致,语言流畅,三百字左右。

 

※※板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景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

上片  情感:愁、恨                          借景抒情

动作:看、拍、会、登

               张翰——乐于归隐

下片  古人:   许汜——私利         用典明志

刘备——雄才大略

 

教学后记:辛弃疾在这首词当中最大的特色是借景抒情和用典。

    上片借景抒情,通过江天、远山、落日、断鸿、游子抒发情感,不过学生对于古典诗歌当中的意象的特定含义还不是很了解,这些意象营造的氛围是什么也把握不准确。有关氛围的词语积累很少,似乎除了凄凉萧瑟就没有其他词汇了。

    下片是关于用典,学生结合注释很快能理解典故,但是典故具体要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就说不清楚。

 

 

第二课时

◆◆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一、☆★检查预习

1《完美课堂》知识积累部分。。

补充注释:

风流:这里指英雄遗风,即英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所创伟绩带来的意义上的影响,所谓流风余韵。

气吞万里:豪气简直能吞没万里江山,形容气概非凡。

草草:本来是杂乱不齐的样子,这里引申作草率马虎。

北顾:回头向北望。

可堪:哪堪,怎堪,也就是怎能忍受的意思

2、作者简介。

3、背景材料:

二、☆★诵读全词,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

    点拨:把握词的感情基调,正确把握读音及停顿。

3、自读。

4、翻译。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只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当年繁华的歌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跑了。

宋文帝(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他草率从事,只落得兵败逃跑,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的祠庙前,眼下一片神鸦的啼叫声和祭社的鼓噪声!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三、☆★品味语言,探究鉴赏

1阅读上片,分层赏析

【上片可分两层。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是第一层,写远眺四周大好河山,缅怀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辛弃疾以英雄  一词赞颂他,表示自己对他的敬仰和向往,只是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再无处可寻了。 舞谢歌台  一句,承接上文,即便是英雄事业的流风余韵,也已经没有了。这两句表达了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也暗指南宋统治者昏庸无能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是第二层,写俯瞰京口街市,缅怀曾经在那里居住的刘裕。刘裕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想当年 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辛弃疾远在乾道元年( 1165 年)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明白指出出兵北伐,应取道山东 -- 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在当时韩佗胄急于北伐的现实中,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他的英雄业绩,还有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纵观上片,词人孙权刘裕两个历史上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

(齐读上片)

2阅读下片,分层赏析

【下片可分层:①第一层即第一句 元嘉 是南朝宋文帝年号。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狼居胥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在狼居胥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之意。”“仓皇北顾 ,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北顾涕交流的诗句。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提醒南宋统治者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第二层。四十三年------一片神鸦社鼓!是第二层。追忆自己当年南归途经扬州所见惨象,描述瓜步山周围人们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句,是词人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忆起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后来渡淮南归,原想凭藉国力,恢复中原,没想到南宋朝廷昏聩无能,使他英雄无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壮志依然难酬,追思往事,不胜身世之感!佛狸句,从上文缅怀往事回到眼前现实佛狸是北魏太武帝拓跋案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作者写佛狸一幕景象,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臣民。表现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第三层是最后三句。抒发未能施展才能的感慨。廉颇是战国时赵国名将。因被人陷害,跑到魏国去。后来秦国攻打赵国,赵王派使者去探望他,看他还能不能替赵国出力。廉颇本来也很想被赵王召见,效命疆场,击破强秦,使赵国能强盛起来。他在赵国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结果赵使还报赵王说: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廉颇在大梁住久了,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

赵国由于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

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

廉颇的仇人郭开用重金贿赂使者,让他诋毁廉颇。

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当他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上铁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以被任用。

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即使已老,饭量还很不错,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

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不再把他召回了。)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于是赵以为他老了,便不再起用。作者以廉颇自比表达了自己虽然老骥伏枥一心为国效力力图收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权奸当道,多用少年轻进之士,根本无人会想到自己、重用自己的一腔悲愤之情纵观下片,词人刘帝佛狸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齐读下片)

四、☆★合作讨论探究

○◆ 有人说辛弃疾这首词有 掉书袋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促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特色。

五、 ☆★名句赏析,拓展延伸

   ¤¤ 你认为这首词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策略点拨:第一步,联想画面;第二步,赏析手法;第三步,品味修辞(包括词语使用);第四步,体悟情感;第五步,感受效果;第六步,综合表述。   

 七、☆★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完成《完美课堂》《课时检测》本课练习。

※※板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盛赞历史上多位英雄人物

:力表自己抗金主张和态度

(大量用典  借古讽今)

 

教学后记:这首词通过用典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

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片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愤。

    典故到底要表达作者什么的情感,学生把握不是很到位,或者比较片面。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