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欧枝健    提交时间: 2019-05-24 18:36:22    浏览数( 0 ) 【举报】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列表等方法归纳和比较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结合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情况,开展讨论,谈谈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阅读恩格斯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等历史材料,理解历史材料,并运用它来说明论证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学习过程,能够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能够简述苏联解体的经过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苏联改革经验教训的学习和总结,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树立求真、务实和改革创新的意识。通过对苏联从一个超级大国到走向解体原因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苏联解体的经过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难点: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苏联解体的经过,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通过探究性学习和社会调查,能够清晰认识苏联的解体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并总结我们中国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高考动向】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国家情况不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越落在它们的后面”。这是苏联最后一位改革者戈尔巴乔夫说的一段话。此后不久,苏联就正式解体了。为什么改革没有使苏联走上强大,反而使苏联走上解体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新课

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材料: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由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即斯大林模式弊端越来越严重,必须要改革。斯大林继续推行个人崇拜。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苏联改革提供契机,赫鲁晓夫上台。

2、经济改革农业方面:为什么会选择农业为改革的突破口?

因为农业发展迟缓,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A、措施: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B、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B、结果:农业有所好转,但后来由于赫鲁晓夫冒进思想,瞎指挥,以及60年代的恶劣天气,1963年再次出现农业危机。

工业方面:扩大地方权力,但并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3、政治改革

导火线——秘密报告:1965年苏共二十大闭幕会上,赫鲁晓夫做了“秘密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践踏民主集中制原则、破坏社会主义法制、肃反扩大化等一系列严重错误及其危害,

苏共"二十大"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超越了苏联的国境。这个报告在苏联国内造成了思想混乱,同时,它不久被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发表,震惊了世界.在国际上,帝国主义借此掀起了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一度造成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局的动荡不安。

政治改革:

为了改变斯大林时期,个人崇拜之风盛行,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等等现象,赫鲁晓夫开始了对斯大林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政治改革。打出相关“肃反”的资料:苏共二十大以后,报刊上出现了批判个人崇拜的高潮。1956年6月30日,苏共中央发表了《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决议。随之,在全苏各个领域展开了批判斯大林的大规模运动。同时,大张旗鼓地对冤假错案进行平反工作,解散了大批集中营。据粗略统计,1956年1957年间,大约有700~800万人被释放,500~600万人死后得到昭雪。苏联政府还为在卫国战争期间受迫害的车臣、印古什、卡拉恰耶夫、巴尔卡尔、卡尔梅克等少数民族恢复名誉,允许他们从被流放的东部地区返回故乡居住,重建他们的自治共和国或自治州。

结果:由于并未找到个人崇拜产生的真正根源,仅归咎于斯大林个人,最后重新陷入个人崇拜的泥潭。

4、意义及失败原因(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意义: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开创性。

失败原因:A、赫鲁晓夫当政期间的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而这种旧体制在苏联又是根深蒂固的,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必然是不彻底的。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斯大林的批判缺乏科学的认识,把斯大林的一些错误,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固然有个人因素,但根源在于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这种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思想的混乱。

B、赫鲁晓夫的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主观主义,急躁冒进,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

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1、执政前期的改革

“新经济体制”:内容:将经济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上,对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产生一定冲击,但是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

作用:国民经济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军事实力增强。

2、勃列日夫后期改革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勃列日夫过分追求稳定,经济发展呈停滞和下降。

3、影响:各种矛盾滋生,苏联陷入困境。失败的原因:最主要因素是仍然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

背景:苏联虽曾作为两大超级大国之一,拥有着与美国相匹敌的庞大军事力量,但其经济实力却一直远不如美国.进入70年代之后,面临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所谓新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苏联的经济却日益衰退和恶化.苏联不仅在科技水平方面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迅速拉大,其经济实力也再难以支撑庞大的军费开支以同美国继续争霸了.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虽拥有发达的宇航兵器和生物技术等,但整个现代技术领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15~20年。民用工业品技术非常落后,质量低劣。工业生产中浪费惊人,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不断下降,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等等。总之,苏联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从70年代起已丧失了潜力。政治方面,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干部任命制、职务终身制使苏联形成了一个官僚精英集团,他们中很多人思想僵化,贪污受贿,骄奢淫逸。人民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为了扭转经济发展的颓势,为了维持苏联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进行较为彻底的改革。进入80年代, 苏联的改革已是势在必行。

原因:为了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维持苏联的超级大国地位。

内容:重点集中在经济领域的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的“加速战略”。

结果:难以奏效。

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

背景:经济改革面临困境

内容及影响

A、 内容:“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影响: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代替“科学社会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造成党内和社会上的思想混乱。

B、 内容:推出“民主化”和“公开化”;

影响:纵容自由化思想,使党内外各种反对势力乘机崛起,成为难以控制的政治力量。

C、 内容:1990年,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了苏共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领导地位。

由此可见,此时戈尔巴乔夫改革实质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改革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垄断地位。至此,苏联结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由共产党领导的历史。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4、八一九事件A、直接原因:1991年《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引起党内高级干部的不满。B、结果:叶利钦执政,苏共排挤出政权。各共和国纷纷独立。

5、苏联解体: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大部分国家加入独联体。12月25日,苏联国旗降落,苏最终解体。苏联解体有两层含义:一是苏联分裂成多个国家;二是社会主义制度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苏联解体的原因:A、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B、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C、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思考1: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失败和苏联解体的最深刻的教训是什么?

改革首先要维护社会稳定,要维护党的领导和有切合于自己本国实际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思考2:从苏联解体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的,但还不成熟,因此要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政治经济政策,满足人民的社会生活需求。社会主义的改革是必要的。实践和探索可能既有成功,也可能会有失误。社会主义由科学理论转变为现实之后,探索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易,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必将经历的曲折道路。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苏联三位领导人的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二战”结束后,随着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和缺陷日益显露,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改革,但是都失败了。而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