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黄诗桂    提交时间: 2019-06-03 10:32:06    浏览数( 0 ) 【举报】

电流的磁效应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

教学的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刚学过简单的电路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这一节的内容与电学和磁学相关,需要复习的知识是回忆磁体的性质,如吸引磁性物质、指南北、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等等,在技能方面能连接简单的电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意识到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重要性,初步体会用类比方法引入新概念,知道并能描述电流的磁效应。

2.知道电磁铁的结构和简单工作特点。

3.设计“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科学素质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观察并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设计并进行“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

【难点】设计“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

四、教学设计思路

基本思路:复习磁现象,从探究“如何让小磁针偏转”入手,创设实验情景,逐步进行“发现电流的磁效应”的活动。再引入奥斯特的故事令学生产生共鸣。从通电铜丝过渡到电磁铁,进而进行“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探究活动。

要突出的重点是:观察并发现电流的磁效应,设计并进行“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法是:创设情境法和谈话法,用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中间用谈话法来引导。

要突破的难点是:设计出“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法是:在小组活动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复习,然后再用小组活动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本设计重视情感教育,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不断肯定和表扬学生的成功,并在学生间,师生间充分分享成功的愉快和自豪,当大部分学生在重复奥斯特实验中获得了观察的成功时,自然引入奥斯特的故事,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精神就会自然而然深入学生心中。本设计培养、提高学生两种能力:在实验中对细微现象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应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并能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的探究能力。

五、教学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1: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活动目标:通过“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意识到仔细观察、善于发现的重要性,初步体会用类比方法引入新概念,知道并能描述电流的磁效应。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

1.观察电路,判断小灯泡是否发光,为什么?

2.学生分组利用铜丝把电路连接完整,观察现象。

3.有学生发现小磁针偏转,上讲台演示并说明:在电路闭合的时候发现铜线旁的小磁针偏转了;暂无发现,则再进行一次实验,观察现象。

4.明确实验注意点(两不动)以后再进行一次实验和观察。

5.学生讨论交流。

1.在讲到铜丝可以作为导线时引入活动。

2.引导交流:开关闭合时,有什么实验现象?

3.若有个别学生发现磁针偏转,请他上讲台演示并说明;学生暂无发现,则要求把开关再闭合——断开一次,并引导:除了灯亮以外,还有什么现象?

4.再次引导全体学生实验、观察。明确在开关闭合瞬间观察小磁针的实验要求。

5.引导思考:通电的铜丝为什么会使小磁针偏转呢?

活动2: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

活动目标:设计“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能科学的安排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器材,独立完成操作并得出结论。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科学素质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要点

1.阅读探究活动记录表。

2.分小组设计“证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法。

3.根据已设计的方法,选择器材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并得出结论。

4.完成探究活动记录表。

5.交流实验方法、现象及结果。

6.提出新的发现和问题。

1.指导如何使用表格。

2.始终渗透“有磁性表现在吸引磁性物质和指南北等”的设计思想。

3.提供的器材很多,说明器材要有选择,也表明实验的方法有多种。电磁铁相当于一个电器,可以直接连接在电源两端。注意观察现象。

4.在做完实验完成记录表之后再进行交流,给学生整理思维的过程和时间。侧重实验方法和现象的交流,特别关注设计“通电电磁铁使小磁针偏转”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利用类比方法分析。

5.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或发现生成回家作业。

六、学习器材和资源准备

【器材】活动1:1号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铜丝、小磁针、电路元件插板。

活动2:1号电池、开关、导线、小灯泡、铜丝、小磁针、电路元件插板、简易电磁铁、大头针、泡沫塑料和5号电池、水槽和水。

【资源】教师准备:除与学生一样的材料外,还有条形磁铁、大磁针、电磁铁,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意图说明

复习引入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1.    出示条形磁铁,问:你知道磁铁有那些性质?(板书)

2.    让小磁针静止在实物投影仪上。问:不吹、不接触小磁针,你能用什么办法让它发生偏转?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并板书)

复习旧知识,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

 

创设情境,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回答。

 

 

回答。

 

实验并观察。

汇报实验发现。

 

 

 

实验、观察。

 

思考并回答。

 

1.  设问:铜丝是非磁性物质,不能使小磁针发生偏转。在电路中,铜丝一般起什么作用?

2.  出示电路,设问:闭合开关,小灯泡能发光吗?为什么?

3.  明确实验要求:利用铜丝把电路连接完整,闭合开关并观察现象,然后断开。

4.  引导交流:开关闭合时,有什么实验现象?

5.  若有个别学生发现磁针偏转,请他上讲台演示并说明;学生暂无发现,则要求把开关再闭合——断开一次,并引导:除了灯亮以外,还有什么现象?

6.  再次引导全体学生实验、观察。明确在开关闭合瞬间观察小磁针的实验要求。

7.  引导思考:通电的铜丝为什么会使小磁针偏转呢?

8.  与学生一起用类比法进行表格分析,找到电流与磁效应的因果关系。得出实验结论并板书。(板书)

9.  配合课件讲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故事,并对学生的探究作出肯定的评价。

过渡到电路。

简单回顾电学知识,并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到实验。

创设实验环境,逐步引导学生关注细微的实验现象,把注意力从灯转移到小磁针。

关注全体,让更多同学享受发现的喜悦。

引发思考。

让学生初步体会类比的方法。

了解科学史上重要事件,并激发探究热情。

探究“通电电磁铁有磁性”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结合书本听讲。

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

 

 

汇报交流。

1.  设问:我们可以想什么办法使通电导线的磁性增强? 引出“电磁铁”并出示实物。(板书)  

2.  设问:此时电磁铁没磁性,什么时候才有磁性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  引导看书,说明简易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4.  布置探究活动:证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①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方案,选择器材并进行实验;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并得出相关判断;③完成记录表。(附:探究活动记录表)

5.  引导交流。

过渡并引出“电磁铁”。

引出电磁铁的简单特点。

看和听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

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突出主动学习。

 

小结

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能力,并同时进行正确评价。

作业

根据学生实际探究结果而定。

八、学习训练:

【CW】课堂活动记录单及使用说明

  探究活动记录表(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

 班级_______   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的

   

过程

证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

设计实验方法

设计“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实验器材(把实验所需器材圈出来)

1号电池2节、开关、电磁铁、导线、大头针、泡沫塑料和5号电池、水槽和水,其它_________。

安排实验步骤(简述)

1.连接电路。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现象:电磁铁通电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通电电磁铁_______________(有∕没有)磁性。

 

(如果现象和判断不一致,请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组在实验中还有什么发现和问题?

                               实验日期:2007年___月____日

使用说明:1.一定做到先设计再实验;2.若用到其它器材,则写在横线上;3.最后一栏,有就写,没有就不写。

【HW】回家作业及设计说明

根据学生实验中的发现和问题,经过讨论筛选后即时生成,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把课堂延伸到课后。举例: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我们组通电螺线管吸的大头针没有他们组多?”这样的问题时,老师便可因势利导:为什么呢?吸得多或少说明电磁铁磁性的强和弱,根据我们的实验,它会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让我们回去先假设一下,试着设计出探究方案。

九、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基本上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预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细致的观察力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成功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感悟一:教材教法的精心设计是备课的重中之重

1精心设计让学生走近科学家,科学家走进学生心里。

在“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教学中,我没有按照常规先讲奥斯特的故事,再让学生重复奥斯特的经典实验,而是精心创设实验情境,先让学生在实验摸索中获得惊喜的发现,再说明他们的这一发现正是100多年前伟大物理学家奥斯特苦苦研究8年后的一次重大发现,从此他为后人打开了在实践中广泛应用电流磁效应的大门。这样的设计,学生会在成功发现的喜悦中走近了科学家,奥斯特的钻研精神和科学品质也就自然走进了学生心里。

2精心设计直导线和小磁针的相对位置和方向。

要使“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明显,就要排除诸多因素的干扰,其中直导线和小磁针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尤其重要。我把小磁针固定在直导线下面的实验板位置上,小磁针与直导线方向基本一致,确保通电后小磁针能发生偏转。

3精心设计强、弱的信号同时出现。

相对于传统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装置,我在电路中增加了个小灯泡。含义有二:首先,避开了短路问题;其次,通路以后,小灯泡发光的强信号对学生产生强刺激,从而掩盖了小磁针微弱偏转的弱信号的刺激,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对微弱现象观察的难度。一旦有少数学生率先发现了小磁针偏转现象,我大加肯定和赞扬他们的细致观察力,并指出细致观察力在科学研究中有何其重要!这些学生因此有了大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起到羊群效应,我因势利导,必须让全体学生都能观察到这种微弱现象,自觉领会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感悟二:不包不揽,大胆放手

敢于放手,是建立在了解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这样才能策划放手步骤。在“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探究活动中,鉴于学生已掌握磁铁性质的知识,所以相信学生完全可以调动已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并设计出证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案。如果,不问不闻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所谓的放手,实质是不负责任的放羊,所谓的主动学习,实际还是一句空话。

课堂反馈显示: 全班共21个实验组(2人一小组),能同时设计出三个方案(通电电磁铁吸引大头针、通电电磁铁指南北、通电电磁铁使小磁针偏转)的有8个小组;同时设计出其中两个方案的有10个小组;设计出一个方案的有3个小组。以上反馈足以说明:不包不揽,大胆放手,学生学得有思想、有个性、有方法,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和生动,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收、放恰当,收是为了更好的放。在学生实验时,我特别关注设计“通电电磁铁”使小磁针偏转的实验组。实验一结束,我立即组织讨论,期间,对上面的方案我提出了质疑:我不认为磁针有了偏转,就一定能说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讨论活跃起来,“能”、“不能”┅┅一位学生坚决地说:能!“为什么?”他用类比法说服我:要排除电磁铁结构中的铁钉也能使小磁针偏转,必须与铁钉、通电导线两个实验现象进行比较,我明显的看到通电电磁铁”使小磁针发生了剧烈偏转。他抓住了“剧烈”这个现象,得出了通电电磁铁”有磁性,而且磁效应更强的结论。这种推波助澜、更深层次的思维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

我体会到:在教学活动中,放是必然的,收是需要的,要做到恰如其分,必须精心备课,精心策划。

感悟三:点拨到位,点拨适时

在“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探究活动中,我发现学生运用“通电电磁铁”指南北的实验方案较少,我就指着桌子上的水槽、泡沫塑料板和5号电池问两个学生:它们有什么用?回答:可以进行指南北的方案。我又问:那为什么不试着操作呢?回答:会发生短路吧。我简单地说了一下:直接连接不会发生短路的。在总结的时候,也没有对这个问题向全体学生适时点拨:通电电磁铁相当于一个用电器,所以可以直接和电源相连接,不会发生短路。因此直到下课可能还有不少学生还是带着这个疑惑离开了教室。现在我想:在这个知识点上,学生是空白的,而我没有在适合的时间进行点拨,即使点拨了,也没有点拨到位,给学生的思维活动平添了许多无须设立的障碍。

我体会到:教学活动中的点拨如画龙点睛,没有睛的龙难腾飞的。

 

第一次

我的设计

第一次试讲,对于第一部分的探究,我设计问题引入新课:手不触磁针,用什么方法让小磁针转动起来?学生交流回答。老师设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然后配合多媒体介绍奥斯特。并问:你知道这个惊人的发现是什么吗?引出奥斯特实验。接下来,出示活动记录单,让学生说说实验中的注意点,然后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的现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对于第二部分的探究,我让学生先讨论设计方案,然后选择合适方案进行实验,最后交流反馈,得出结论。

我为什么这样做

第一部分我用“惊人的发现”来引出奥斯特实验是想引起学生的好奇和探究欲,而且学生探究目的性非常明确:探究通电导线靠近小磁针的现象。况且这个实验的限制很多,我可以在讨论注意点时一一提出。第二部分的难点是设计实验方法,由于设计的要求很高,如果放手,怕学生卡在设计这一步上,所以先让学生讨论设计方案,程度稍差的学生也可以借用实验方案来完成整个探究过程,从而达到“通过实验,逐步养成善于观察的科学素质和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的目标。

 

同事给我的建议

1.第一部分的探究,实际上是让学生照着做一遍,学生观察现象,实验的要求比较低,而且学生会感觉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很容易,也无法对奥斯特的故事产生共鸣。

2.第二部分的探究,是否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最后再讨论,这样时间更紧凑,环节上也不重复,更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只是前面如何去做好铺垫工作,让大部分的学生能获得成功,值得好好考虑。

我是怎么想的

1.第一次试讲后,感觉这节课比较平常,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凸现出来,老师扶得太紧。

2.决定采取同事的意见。

第二次

决定的改进(第二次改进)

第二次试讲,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磁铁的有关性质。然后用一个个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教师创设的实验情境中,学生在探究实验中闭合电路,发现灯泡发光,但个别善于观察的学生同时发现小磁针竟然有微弱的偏转。老师马上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并讲述新发现的现象。此时再讲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学生心生共鸣。

    因为前面复习时已对磁体性质有了充分的回顾,同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的特点,因此第二部分的探究,我便试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最后再回过来汇报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并进行讨论。时间很紧凑,环节上也不重复。

课堂中的调整

1.“发现电流磁效应”的探究中,先创设情境,进行探究,学生有所发现以后再讲奥斯特;

2.“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探究中,先设计并进行实验,再讨论、分析。

调整的原因

1.不是简单的模仿,同时观察难度提高,还能对奥斯特的故事产生共鸣。

2.学习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每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思想。

同事的感觉和建议

1.在“发现电流磁效应”中,要让大部分学生获得成功,建议在个别学生示范后全班同学能再发现一次,共享喜悦,同时也充分说明电流磁效应的存在;

2.准备工作要充分,保证实验中不出现其他干扰因素;

3.由“电流的磁效应”过渡到“电磁铁”部分显得生硬;

4.最后的讨论时间要充分。

我的体会

1.调整以后整体比较好,语言的组织、问题的设计上还要好好设计,以使整堂课显得更为流畅;

2.磁现象的回顾和电磁铁的结构、特点的学习一定要到位,影响到后面实验的自主设计;

3.要把板书的作用体现出来,能够利用板书让学生自觉地利用类比方法。

第三次

决定的改进(第三次改进)

我先和学生一起复习了磁铁的有关性质。然后用一个个问题把学生引入到教师创设的实验情境中,学生在探究实验中闭合电路,发现灯泡发光,但个别善于观察的学生同时发现小磁针竟然有微弱的偏转。老师马上请学生上讲台演示并讲述新发现的现象,当下面的学生观察到屏幕上小磁针的偏转后,老师要求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再做一遍,此时再讲述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同时对学生探究作出评价。然后设问:如何增强通电导线的磁性呢?引出第二环节“电磁铁”。

    因为前面复习时已对磁体性质有了充分的回顾,同时,学生已经初步了解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的特点,因此第二部分的探究,我便试着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实验,最后再回过来汇报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并进行讨论。

课堂中的调整

增加了一次观察小磁针的偏转的实验。

调整的原因

让大部分学生获得成功,同时也充分说明电流磁效应的存在;

同事的感觉和建议

1.能够恰当的把握时间;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3.重点和难点处理较好,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4.板书设计不错,在最后的学生讨论中还可以再使用,板书一定要用够、用好。

我的体会

基本上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的预设,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细致的观察力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提高,成功的欲望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教学中,精心创设实验情境,先让学生在实验摸索中获得惊喜的发现,再说明他们的这一发现正是100多年前伟大物理学家奥斯特苦苦研究8年后的一次重大发现。这样的设计,学生会在成功发现的喜悦中走近了科学家。

要使“电流磁效应”的实验现象明显,就要排除诸多因素的干扰,其中直导线和小磁针的相对位置和方向尤其重要。我把小磁针固定在直导线下面的实验板位置上,小磁针与直导线方向基本一致,确保通电后小磁针能发生偏转。另外,相对于传统的“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装置,我在电路中增加了个小灯泡。含义有二:首先,避开了短路问题;其次,增加了对微弱现象观察的难度。实验中我因势利导,最后让全体学生都观察到这种微弱现象,自觉领会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判断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探究活动中,鉴于学生已掌握磁铁性质的知识,所以相信学生完全可以调动已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并设计出证明“通电电磁铁有磁性”的实验方案。从课堂反馈可知,我对学生的判断完全正确,学生学得有思想、有个性、有方法,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和生动,科学素养的提高也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附件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