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肖会昌    提交时间: 2019-06-07 11:24:37    浏览数( 0 ) 【举报】


兵车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研究性学习。 
  (二)内容选取: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诗歌体裁;扩展知识面的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三)过程安排: 
  1.通过学生的反复朗读,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学生在朗读中挖掘诗歌中的信息,对其进行补充空白、细节,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使诗歌形象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体味诗歌语言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学生自己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在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研究性学习:比较《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慢慢品味,教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学生互相评价朗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让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学生是诗人或者是诗中人物,发表感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教学实施 
  (一)导入:介绍杜甫,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杜甫(主要是举例所学的名篇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 
  2.简单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关于诗的背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玄宗用兵征讨吐蕃,一说是征讨南诏,多取后一说。《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3.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二)学生初读全诗,初步感知 

  1.要求看阅读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内容,准备老师的提问 
  2.提问 
  (1)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 
  明确:它讲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为了和南诏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离死别的画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诗句来描述? 
明确:诗歌的第一段 
  (三)分析诗歌第一段 
  1.学生齐读,正音“耶”、“干”,释义“耶娘”、“妻子”、“干”。 
  “耶”通“爷”,父亲。 
  “干”读“gān”,冲。 
  “妻子”,妻子和子女。 
  2.问:“耶娘妻子”相送时为什么会“牵衣顿足拦道哭”? 
  明确: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 
  3.老师追问: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哪些诗句得到印证? 
  明确:“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4.问:“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中的“不见”可否理解成咸阳桥特别卫生、一尘不染呢? 
  明确:不对,应该说明了当时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亲人之多,扬起的尘埃淹没了咸阳桥。 
  5.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送别场面。 
  (四)分析诗歌第二段 
  1.指名读,由学生评价。 
  2.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可能指何人?“点行频”何以见得?在诗中有没有具体的描述? 
  明确:道旁过者——杜甫 
  行人——征人 
  点行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点行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 
  4.问:“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说明了什么? 
  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 
  (五)分析诗歌第三段 
  1.让学生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回答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老师补充: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 
  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确:不敢,敢怒不敢言。 
  老师追问:最终有没有“申恨”? 
  明确:有。 
  不敢申恨可最终还是申述了,把征夫的苦难和恐惧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