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7-10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韩云    提交时间: 2019-06-03 21:29:57    浏览数( 2 ) 【举报】

《声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记住15℃时声音在空气传播的速度是340m/s。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传播条件;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善于发现生活中蕴含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理解掌握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向周围传播,声音的传播离不开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二、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音乐,音响上的纸屑振动

1、教师提问: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思考,讨论后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教师演示实验:第一步:将不发声的音叉靠近悬挂的乒乓球;第二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提示:转换法的实验方法)

3、(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论: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4、(新概念)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教师演示:手机放音乐——声能在空气中传播;

      手机用塑料袋放进水里放音乐——声能在水中传播;

      用手拨弄桌子上的纸屑,把耳朵贴紧桌子可以听到声音——声能在固体中传播;            

6、(新定义)介质: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就称为介质。

7、教师提问声音是通过什么进行传播的?

8、(教师演示实验)真空铃实验:

思考:(1)通电以后我们能听到声音,用抽气机往外抽气,这时会有什么现象;(2)停止抽气,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会有什么变化。

结论: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9、生活实例:动物发声;乐器发声。

10、教师提问:声音以什么形式进行传播的。

教师解释:以类似水波的形式进行传播;

教师演示敲鼓:四面八方都可以听到声音——让学生理解声波

11、(新概念)声波:声在传播过程中以波的形式向各个方向传播,这样就形成了声波。

12、声速: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声速。

 (学生阅读教材39页,并从教材中得到关于声速的有关知识)——学生举手回答

13、例题:在一根足够长的钢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如果钢管里面有水呢:

14、(从以上例题得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学生观看视频)

15、学生阅读教材39页-40页,了解新知识:人耳听声过程;人耳听声范围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就是频率,单位赫兹(Hz)

16、(学生交流讨论)关于声的成语以及蕴含的与本节课有关的声的知识

 流水哗哗   鸦雀无声  狂风呼啸    电闪雷鸣   锣鼓喧天   隔墙有耳   山崩地裂   震耳欲聋  响遏行云  闻鸡起舞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19-07-02 10:25:32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