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刘冬华    提交时间: 2019-06-09 12:35:32    浏览数( 0 ) 【举报】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诵读、品读,赏析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积累文言词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示范朗诵、自读和齐读等环节,掌握“也”和“而”字的语气,了解本文语言骈散相融,节奏富于变化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浏览山水的乐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重点]

朗读、译读课文;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政治理想和流露出的复杂情感。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探究、研读、讨论来使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美,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朗读、译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本内容。

第二课时:以“品”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文中的景、人、句,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

【教 容】

一、导入课文。

   1.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醉翁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所记的醉翁亭在滁州。据《滁州志》记载:欧阳公记成,远近争传,疲于摹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室卧毡给用。凡商贾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以赠官,可以免税。从这段记载中可知这篇游记人们欢迎的程度以及当时的影响。争传、摹打,摹打到寺庙库房里的毡子都用尽,商贾用以赠监官,还可免税。这究竟是篇怎样的文章,欧阳修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会对人们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

   2.介绍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畅达,抒情委婉。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庆历5年(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

二、朗读课文。

    师: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知道,对文言文的学习,最重要的是从哪个字入手来学习?

    生:读。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文言文,一要读准,即读准字音,读顺节奏,初步读出文章的感情;二要读懂,即借助注解和平时的积累读懂文言文的意思;三要读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探究文本内容,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

    1.老师范读。要求:评价,认真听,圈起重要的字音,注意节奏停顿。(屏显重要词语的注音,长句的节奏划分。)

    2.学生自由读。

    3.个人展示读。(评价朗读情况。)

    4.指导“也”“而”的朗读。

    朗读对比,注意“而”“也”的朗读语气。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寓之酒。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朝往,暮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

“也”“而”朗读指导、示范:

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a.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琊也。”

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

表并列  泉香而酒洌

    表承接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表修饰  朝而往

    表转折  而不知人之乐

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全班齐读。

三、译读课文。

    1.借助注解,大声译读文章。先自主译读,若有不懂的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再有不清楚的内容作好标记,问老师。

    2.老师、学生互相解答翻译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句子的意思。

3.老师强调文言实词和重点句的释义落实。(幻灯显示检查内容)

    4.在理解的基础上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亭之概况,翁之心情。

写醉翁亭的位置和形势,以及命名的经过,解释“醉翁”的含义,表现作者寄情山水寻找乐趣的心情。

第二段;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写亭外山间景物的美丽可爱,山中早晚以及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千变万化,美妙无比,使人感到乐趣无穷。

第三段;滁人之游,太守之醉。

写滁州人的游乐和作者同宾客游宴的欢乐情景,表现作者寄情于山水之间与民同乐的欢快心情。

第四段:兴尽而归,与民同乐。

写作者游醉回归和愉快心情,进一步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同时交代归来后写了这篇《醉翁亭记》。

四、小结课堂。

本节课完成了“读顺”和“读懂”两个学习任务。读准了字音,读顺了节奏,初步读出了作者的情感;并借助注解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了解了文章的脉落结构。但这样还没有完全地领会文章的内容,我们还得继续深入探究文本内容,走近作者的心灵世界。

布置作业: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让“醉翁”陶醉其中的有哪些呢?

第二课时

导入课堂:

上节课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布置的作业,要求学生问题朗读全文。

问题: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让“醉翁”陶醉其中的有哪些呢?

一、一读赏“醉景”

1.找出关键语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找出写景语段并分析。

亭的自然环境(由远到近、由面到点)

朝暮、四时之景(时间顺序)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4.联系写作背景进一步探究作者写作的心境。

二、二读识“醉人”

1.找出关键语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品读分析:【屏显】当看到       时,太守醉了。

3.联系时代背景对比进一步分析太守之“醉”。

    同时代的苏舜钦在诗文中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十有七八死,当路横其尸;犬彘咋其骨,乌鸢啄其皮。

4.“醉翁”与“太守”为同一人,“太守醉”能否换为“醉翁醉”?

小结:太守之醉不在酒,在乎百姓之间也。

醉翁之醉和太守之醉的“醉”都是外在的表现,其实透过外在的“醉”我们更可以看到醉翁、太守内心(骨子)里的什么?文中的哪个字可以体现?确定:(乐)

透过你外在的“醉”,我们读懂了你内心的“乐”啊,“乐”是贯穿全文的内核与主线。

三、三读悟“醉心”

1.通过刚才的研读,我们知道醉翁乐了,太守醉了。一位悠闲自在,乐观旷达,与民共欢的“醉翁”“太守”仿佛置身在了我们的眼前。再看文章,我们知道这位醉翁和太守有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他就叫做——(生齐答)欧阳修

2.找出关键语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用替换法、朗读法分析“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的表达效果,体会蕴含其中的情绪,走进作者的内心,感受他内心的快乐与自豪之情。

4.总结欧阳修的“乐”。

欧阳修之乐不在酒,在乎               也。

悠游山水的闲情逸致;(化身于闲云野鹤,陶醉自然,拥抱自然,融入自然)

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居庙堂之高心忧百姓,处江湖之远他也心忧百姓,百姓安居乐业,是他内心执著追求的幸福。)

笑对风雨的乐观豁达;(你笑对人生风雨的乐观豁达激励着多少后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自我排遣的洋洋自得……(世界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就用我洋洋自得的“快乐”来抚平“我”内心的难以消遣的“痛”吧。)

品读你的“乐”与“忧”,品读你流传千年的经典文字,在你记山记水记游记人之中,我们也“醉”了呀。

四、四读谈“醉感”

《醉翁亭记》记山记水记游,山水美景醉了作者,千百年来,也醉了读者。千古美文令人醉,让你醉的又是此文的什么呢?

预设:

1. 欧阳修的精神品格(见上分析);

2.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作者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这幅生动的风习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3.句式灵活,骈散结合;骈散相间,节奏富于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易于成诵。特别是使用21个“也”字作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巧妙地用了25个“而”字使文章流畅优美,从容婉转。

4.语言精炼,言简意丰,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现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申意义。

五、课堂小结:

斯人已去,此地空余醉翁亭。文章千年,风骨依存激后人。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近醉翁亭,走进了你的内心,我们欣赏的不再仅仅是景,是人,更是你的千古奇文和千古不朽的精神啊。“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伟人欧阳修,你从来都不曾孤单过,你从来都不曾离开过,因为我们都是您的知音呀!

课后小结:《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笔下,滁州琅琊山间醉翁亭周围早晚、四时的景色美不胜收;字里行间展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遇坎坷而情怀旷达,保持善良美好的政治理想的胸襟。本篇文字优美,琅琅上口,悦耳怡人。

 本课的教学借助多媒体增强直观性与形象性,创设了教学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采用多种阅读方法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地感受到文章的景美,人美,情美,文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