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邓育玲    提交时间: 2019-06-11 22:06:21    浏览数( 0 ) 【举报】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学习从意象、意境、炼字、炼句方面赏析诗歌。

3、通过“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深沉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意象与情感的联系,感受诗人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难点:品味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学会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

二、导入新课

请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秋的诗句,并说明其中暗含的情感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明确:喜悦喜爱积极豪迈思归怀远漂泊凄苦惆怅失意

今天我们来学习《秋兴八首》(其一),一起去感受杜甫笔下的秋意

三、诵读感知

15分钟学生自由朗读:(诵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大意)

2、诵读指导:

用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节奏:七律的节拍一般为“二二二一”, 也可根据意义有一些变化,为“二二一二”

平仄:七律一般二四六分明,平声字读起来延绵缓慢,仄声字读得急促些

3、全班齐读

四、回顾鉴赏诗歌的方法

1、抓题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

2、抓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和其所处的时代

3、抓注释:①生字词;②作者的经历、志趣、性格、理想等信息时代环境

4、抓关键词句:具有文化意蕴的意象直接抒情的句子发表议论的句子充满哲理的句子

五、鉴赏过程

(一)、抓题目

师问:此题何意?

明确:《秋兴八首》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秋兴”(xÌng)即因秋感怀之意。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师问:根据同学们所学的杜甫诗歌,你认为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温故知新)

明确:才华横溢、高远志向、经历坎坷、关心百姓、、、、、、(教师补充)

2、时代环境

师问:一代“诗圣”写此诗时正经历什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明确: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八首》(其一)正是他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三)抓关键诗句

1、表达了什么?

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教师点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1)、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2)、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师问:哪联最能表明诗人感情?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2、怎么写的?

教师点拨: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炼字炼句等方面去探讨。

师问1:首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明确: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的寂寥一生,如今漂泊沦落,转徙他乡,这是何等哀伤。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教师点拨: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借景抒情)

师问2: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请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出颔联的画面

明确:意象——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明确意境——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明确:画面——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教师点拨:骇浪滔天,似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匝地,又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因此,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又暗含感情,意蕴丰富。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深。
师问3: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教师点拨: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明确:用意在于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3、内容小结

这是一篇随物兴感、触景生情之作。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抒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六、拓展深化

有人评价说,杜甫的“悲秋”比其他诗人来得深沉,你认为呢?

教师点拨:结合杜甫其他作品和其他诗人的作品比较阅读思考

秋景中的悲秋文化传统层次:

第一层是离别怀人、羁旅思乡的悲苦。如

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第二层是仕途失意、怀才不遇的悲怨。如

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第三层是对社稷黎民忧患的悲叹。如

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确:诗人的“悲秋”情感更丰富、更复杂,它包括了个人忧患、生命忧患、社会忧患三层内涵。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全诗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慨。

六、当堂背诵

七、板书





 意象: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丛菊   他日泪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意境:衰败、萧瑟、悲壮 


 情感:羁旅之愁,思乡之苦,忧时伤世


附件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