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相关课程,也参加了相关交流研讨活动。要进一步做到“教学实践改进”,需要在课堂中真正学会合理应用所学内容。请您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审视自己在“课堂教学难点”中遇到的情况,完成一份“教学设计方案”并提交至平台。

作业要求:

1.教学设计方案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

2.要求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不合格;

3. 如您有参加线下集体研修活动的照片,请在提交该作业时作为附件上传;

4.字数不少于300字。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作业

提交者:学员何平    提交时间: 2019-06-12 15:21:32    浏览数( 0 ) 【举报】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掌握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3、了解蛔虫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4、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5、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1、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以及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2、通过理解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
3、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2、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
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方法
与教学手段 观察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蚯蚓、硬纸板、平面玻璃、镊子、烧杯、水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环节和内容 师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线色。雄虫较小,体长15-25cm雌虫较大体长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生端肛门。有发达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1.体表有角质层
2.生殖器官发达
3.消化管结构简单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1.食物感染主要是吃附有虫卵的生菜、水果,或食入被带有蛔虫卵的苍蝇和尘土污染的食物。
2.经手感染
3.饮水感染一些农村饮用浇水或池塘水,容易到虫孵的污染
4.呼吸道感染尘土中的蛔虫卵可被吸入呼吸道,然后再被吞入消化道感染人体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1.它极可能是造成儿童患白血病的原因之一.
2.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殖
3.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4.影响人们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窦性心率不齐,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下降等
思考预防的方法
1.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干净
2.不喝生水
3.饭前便后要洗手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
(2) 蛔虫的消化系统发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
(3) 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4) 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机动)小结:

作业: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5)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通抵抗人体消化液的侵蚀。
(6) 蛔虫的消化系统发达,有利于吸收人体的营养。
(7) 线形动物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8) 蛔虫的生殖系统发达,这与寄生生活相适应。
2、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蛔虫的形态特点
师:提出问题
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如何?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蛔虫生活。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虫的生活方式。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虫病的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渗透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为如何预防奠定基础。

 

通过对预防方法的总结,渗透德育目标。要珍爱生命养成卫生好习惯。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环节动物:
一、让学生观察蚯蚓引导学生回答蚯蚓的生活环境并引出蚯蚓这种典型的线形动物。
二、让学生完成实验并思考以下问题:
1 观察蚯蚓身体的形状和颜色。蚯蚓的身体是否分节?在靠近身体前端的几节有什么特殊结构,其颜色是否与其他部位相同?
蚯蚓的体色为暗红色或灰黑色,身体长而圆。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2 用手摸一摸蚯蚓的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的?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是光滑还是粗糙?
蚯蚓体表湿润、粗糙。
3 怎样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环带,蚯蚓的前端有环带
4 蚯蚓在平面玻璃上和牛皮纸上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为什么?
不一样,在上牛皮纸运动速度快。蚯蚓靠刚毛辅助运动,平面玻璃太光滑。
三、请学生列出常见的环节动物并归纳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请学生列举蚯蚓的益处。
 


分组完成实验

 

 

回答课前问题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培养学生的自主完成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


使学生能够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板书设计:
第二节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雄虫:15-25cm 尾部卷曲    雌虫:15-35cm尾总尖直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     消化道感染     危害
三、 预防措施
四、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五、常见的线形动物
六、环节动物 : 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多数生有刚毛。
检测案
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A ) 
A 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B 干燥、疏松的土壤 
C 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 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D  )  
A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B 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
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如果蚯蚓在纸上或玻璃上运动时间过长,会导致蚯蚓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B )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体表逐渐干燥,影响呼吸
C.离开了穴居,生活不习惯             D.神经系统受到损坏
4、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C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配合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5、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A )。
A.体表       B.口         C.肺        D.体壁
6、下列能自由生活而不是寄生生活的线形动物是(  B )
A.蛔虫       B.秀丽隐杆虫  C.丝虫      D.钩虫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线形动物都是寄生生活的    B.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就能完成
反思与补充:

附件

  •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56张PPT).ppt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