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徐福寿娣    所属单位:会昌县晓龙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4-26 09:07:23    浏览数( 0 ) 【举报】

让阅读色彩灵动 节奏跳跃

教师在把握好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预设则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形成学生、文本、教师等之间的多重对话,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只有预设而没有生成的课堂则不可能是有效的课堂。充分的预设能为生成提供宽广的平台与深厚的知识背景,即时的生成能为预设增添灵动的色彩和跳跃的节奏。


一、充分重视生成的目标


预设的教学目标,它带有一定的普适性,即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考虑的是基本要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教学的本质是一个师生互动、共同创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是预设的目标生成的目标。如果仅限于预设的目标,那教学势必异化为演一出“教案剧”,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抹煞了学生的个性。同时,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教学课堂,必须注意语文学科性质的基石作用,关注语文学科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统一。故“课堂生成”以“发展学生语文素养”为归依。


二、关注学生在课堂生成的表现


1.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而是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是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因此,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吐露出来。这时不让学生去自主研究也不行了。我们追求的也许正是这一点。

  2.正确对待学生课堂生成结果。一般情况下,学生在课堂生成的结果具有两重性:一是偏离目标的生成,这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二是面对学生积极意义的生成,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机智导得开,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思想的碰撞,生成了课堂教学的亮点。


三、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


引导学生善于读懂文本,让文本语言及其承载的思想影响感染学生;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文本,让跳跃的思维插上理性的翅膀,思辨地穿梭字里行间;还要引导学生勇于超越文本,让更丰厚的语言和精神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体验勃发。


1.读懂文本乃生成之本


读懂文本是生成的根本。如果连课文都读不明白,谈何生成?如果有,亦是无源之水不活,无本之木不长。从这点上看,生成是建立在读懂文本基础上的。读懂文本,不仅需要我们悟遣词造句之妙,还需要我们悟布局谋篇之美;更需要我们悟字里行间蕴含着的情、理、意、趣之味,能打动人心的、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恐怕也正是这种内涵着的美,它是文章的生命力所在,是一个人精神内涵的最本质部分,是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制高点”,是促进课堂生成充满智慧灵光的催化剂。


  2.质疑文本乃生成之源


  生成源于质疑,深加工的疑问永远是学生生发语言、陶冶情趣的焦点。从质疑出发,便能让文本离得更近,从而大大缩短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理距离。质疑文本,就要将疑贯串于学习始终,读前有疑,读中释疑,读后存疑,解决旧疑存新疑。我们的教学应该在挖掘教材内涵,在拓展外延中使学生不断生成问题,在相继生成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审视问题,实现质疑与生成的完整化归……质疑文本既有在初读课文时,对课文的来龙去脉,对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的表层质疑,随之生成的主要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知识和感受;有在研读课文时,对文章的结构层次、写作风格、精妙语句等的深层质疑,随之生成的主要是以理解为核心的思维和能力;有在深读课文时,将新旧知识进行比较、区别、迁移的联想质疑,随之生成的主要是以运用为主旨的新情景和新方法。如此课堂,质疑贯彻始终,生成水到渠成,加之教师智慧点拨,生成亦即变得灵动而厚重。


  只要充分做好课前预设、课中机智引导生成的问题,对此进行长期的探索与积累,必定能实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高度统一,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爱的教育》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学情分析:


1、农村的孩子因为家长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家里有图书的可以说是很少,学生阅读的书籍自然有限,再加之现在的孩子都沉迷于电子产品游戏,只有很少的孩子爱读书。学生的阅读量少、阅读面窄。课外丰富的阅读积累,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关键。


2、现在有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长辈过于溺爱孩子,这些孩子认为大人爱他们只理所应当的事,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如何付出爱,如何与同学、长辈,老师等相处,尤其随着二胎的到来,各个家庭更是出现了老大不接受的种种现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3、通过阅读书籍,观看视频等多种渠道,使他们如何付出爱,如何与人相处,感受爱的力量。


    4、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感动中懂得关爱别人,学会帮助和关心他人。


教学难点:


引导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勇敢坚强的精神。


设计理念 :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在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


1、师: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在你的心中,爱到底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爱的世界里。


二、爱要“读”出来


(1)书中的哪个故事最让你深受感动呢?为什么?请你选择一个精彩的片断细读,把你认为精彩的词、句画下来,把你的读书感受写在片段的旁边。


(检查学生课前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培养学生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说说自己的读书感受,为什么深受感动?


(3)我们共同分享了书中的情节,多么令人回味,我们正是抓住了文章中词句进行揣摩,才感受到了情节的精彩,这些精彩情节串联成了一个个让人受益匪浅的故事。


三、爱要“看”出来


 1、在生活和学习中你发现了哪些令你感动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张丽莉老师)


  3、让学生交流观看完视频后的感想。


四、爱要“说”出来


此刻你最想向谁表达你的爱?请大声说出来。


五、爱要“写”出来


1、老师:同学们,我们即将毕业,离开学校,朝夕相处六年的老师、同学就要离你远去,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们的故事吧。


2、展示学生的小练笔。


六、爱的名人名言


1、让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爱的名言。


2、教师利用课件呈现名人名言。


爱是美德的种子。—— 但丁


爱能够创造一切。—— 佚 名


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灭。—— 雨果


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 莎士比亚


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白朗宁


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荣。—— 梵高


爱是生命的火焰, 没有它, 一切变成黑夜。—— 罗兰


爱叫懦夫变得大胆,却叫勇士变成懦夫。—— 莎士比亚


……


七、爱的凝练


这节课我们徜徉在爱的世界里,我们用一颗宽容的、真诚的、进取的、善良的心去爱祖国、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爱弱小,我们在爱的海洋中受到了教育,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爱的延伸


    母亲节快到了,把你的爱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吧!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