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成果 > 正文

作业标题:研修成果 作业周期 : 2019-04-19 2019-06-15

发布范围:全员

作业要求:

研修成果(题目自拟)

运用所学课程理念尝试去上几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课,然后把最得意的一节课形成文稿分享出来; 撰写要求层次清楚,观点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措辞严谨。

1. 重点围绕“ 教学习惯改变”,提交教学设计,

2. 字数要求600字以上;

3. 必须原创,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发布者:培训管理专员

研修成果

提交者:学员罗荣    所属单位:黄柏乡中心小学    提交时间: 2019-05-21 10:12:51    浏览数( 0 ) 【举报】

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叙事的区别:①教学案例与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反映的是教学预期;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教育教学过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学结果。②教学案例与教学实录:它们同样是对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事实判断),而教学案例是根据目的和功能选择内容,并且必须有作者的反思(价值判断)。③教学案例与叙事研究的联系与区别:从“情景故事”的意义上讲,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也是一种“教育案例”,但“教学案例”特指有典型意义的、包含疑难问题的、多角度描述的经过研究并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点评)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必须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选择有关信息,必须事先进行实地作业,因此日常教育叙事日志可以作为写作教学案例的素材积累。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下册第五单元P4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二第一题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综合算式。 2、        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3、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四、教学难点: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主题图 五、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快速的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连加连减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进行连加连减的计算。 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谁能又快又好的说出这些题的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起来回答的同学先念题目,再说运算顺序,最后说出这个题的结果。 (学生回答时,教师提示先算······再算······)借助问题,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到屏幕,图上画的是在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 学生观察以后回答。 教师出示题目: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 师: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下题目,读得过程中,请大家找出条件和问题? 学生读。 师:同学们,你找到的第一个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第三个条件是?问题是? 师: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出什么?(中午有多少人。) 师:所以,中午有多少人该怎么求?(53-24=29(人)) 师:然后用中午的29人加上上去又来了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的人数,列式是? 29+34=63(人) 师:还可以怎么列式? 生:53-24+38=63(人) 师:同学们,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同学们,你能说说这样的综合算式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吗? 学生说。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对。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时,要按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实际上,为了便于看出运算顺序,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可以写出每次运算的结果。也就是按照运算顺序,把每一次算得的得数写在算式的下边,还没参加计算的数和符号照抄下来。我们具体的来看这个算式。 53-24+38 ↓ =29+38 =67 这样的计算叫做脱式计算。 同学们在进行脱式计算时,书写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懂得说说这道题是怎么计算的。 六、巩固新知 师,刚才呀,我们学习了脱式计算,来看看,哪些同学已经会了。 出示题目:48-8+17=  15÷3×5= 同学们,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拿出练习本,快速的写,老师来检查。 师: 15÷3×5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样的题目我们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夯实基础 1、(P47做一做) 出示题目: 23+6-11      2×8÷4      72÷8÷3 师:想一想,说一说,这些题是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下面的题目对吗?如果不对,把他改正过来。 2×3×4                                   =6×4 =24 15-6+4 =15-10 =5 2×6÷3 =2×2 =4 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第2题。 七、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案环节:
一、激趣导入:如故事导入、游戏导入等等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延伸: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设计让学生能够持续关注学习的习题等等
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或让学生说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课,大家都拿到了新书,老师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翻阅新书,那么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熟语本学期我们将学到哪些新知识。   二、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一)了解一册书有八个单元,及每单元内容的主题。   师:这学期的数学课,将由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这本书陪伴我们共同度过。这本书有八个单元内容。我们大概要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完这些内容,下面就是让我们走进书中看看吧!   (二)了解每单元的内容(学生们先看,通过翻阅找出每一单元的重点,老师总结适当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如下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    2、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5、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7、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三)了解课程目标(因为学生对整个了解不够,需要老师多加说明和解释)   师:现在请同学们合上书。从三月到六月我们将完成一册书的学习,到期末六月份我们会有哪些收获呢?(老师向学生介绍下面内容)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商是一位数)。结合分物的实操活动,是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时会有余数,进一步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和正确求商,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第五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加减的口算,探索计算万以内数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估算意识,并能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确定,形成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体会验到“一千”、“一万”有多大,能结合实际,对万以内的数进行估计,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认识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会读、会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部分: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借助实践活动,认识八个方向;能给定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认识简单的线路图,能根据线路图说出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第四单元《测量》,通过动手测量操作和实际活动,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景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3、第六单元《认识图形》,通过生活情境认识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三种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      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调查与记录》,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出简单的预测。      另外本学期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好玩,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三、课程实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在本册教材中,安排了多个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四、交流评价方法,促进学习信心   1.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性评价关注过程,终结性评价关注结果,二者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前者,并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注意发挥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加强并理解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4.评价要突整体性及综合性。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同学们现在已经初步了解了本册书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只要平时付出努力,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这学期的数学学习中,相信大家学期末一定会有所收获。

研修成果

最新研修成果

推荐研修成果

热门研修成果

热评研修成果

AI推荐 换一批